徐亞湘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問師何往 夢裡再聚
在戲劇領域育才無數、譯有多齣經典劇本的黃美序教授,於上月廿四日辭世,享壽八十六歲,令戲劇界人士惋惜懷念不已。美序老師的論著《戲劇欣賞》可說是許多愛好戲劇者的入門書,其做學問孜孜不倦的態度與精神,對許多親炙於他門下的學生可說是影響深遠。本刊特邀與黃美序教授有深厚師生與同事情誼的文大戲劇系主任徐亞湘教授,特撰此文記述老師行誼,讓我們看見這位對台灣劇場界貢獻良多的學者如何在戲劇的道路上,以身教實踐對戲劇志業的追求。
-
演出評論 Review
導演的《原野》,模糊的曹禺
因為導演的形象過於高大,處處見其著力痕跡,相形之下,劇作家曹禺的面貌就顯得模糊、淡化了許多。從原劇八萬多字刪節成本劇的三萬多字時,實實地考驗著導演對於劇旨精神的把握、人物厚度的拿捏及時空的處理能力。原有閱讀劇本時對情節發展及人物角色的感動,在看戲時,卻尋它不得,原來它已被對導演藝術手法的驚嘆所取代。
-
藝史探索
文人伶人攜手,共創藝史新局
在對推廣國劇有強烈使命感的齊如山鉅細靡遺的籌畫下,加上梅蘭芳精湛的演出,成功地將觀衆群擴大到華人以外的東、西方觀衆,產生了文化上的交流與碰撞,擴大了中國戲劇對西方世界的影響,為中國戲曲的海外傳播開創了新的局面,換言之,是齊如山協助梅蘭芳適時地站上了這個高點。
-
藝史探索
跟著移民腳步,演到他鄉異國
這群身處異鄕的華人移民,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聚落、廟祠、私塾、會館和社團,各自延續著家鄕的方言、生活習俗與文化傳統。遠離了家鄕,海外遊子更需要心理上的熟悉與安定, 因此更加重視家鄕一切的傳承。而戲曲,這在當時家鄉最為熟悉的大衆娛樂形式與流行音樂,就由這一批批來自不同省縣的移民,帶著傳播到了海外各地。
-
特別企畫 Feature
紅頂商人的戲台春秋
二十世紀初,縱衡商場與商界的辜顯榮憑著對戲曲的熱愛,在淡水築起了台灣第一座新式劇場──台灣新舞臺,它是當年台灣最紅的表演場;二十世紀末,辜振甫在台北信義區建造了延續台灣文化的新舞臺,而且以更宏觀的文化視野看待它;以民間力量構築表演藝術舞台,在台灣的文化史上,辜家有其不可抹滅的地位。
-
表演書房
簡介《本土音樂的傳唱與欣賞》有聲書
《本土音樂的傳唱與欣賞》是與《聽到台灣歷史的聲音》同時發表的另一套有聲書。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策劃,林谷芳教授主持編輯,望月文化出版公司製作,內容包括六張CD及精美書冊一本。 這套有聲書最大的特色在於著重欣賞性。從曲目的挑選和製作的方向皆可見其用心,是對本土音樂有興趣者極佳的欣賞入門,配合專家深入淺出的論述及樂曲解說,很容易使閱聽者產生歷史、文化的感懷和美的感動。 其次,內容的輯選兼顧了全面性及多樣性。原、漢兩系主要的音樂型態多已收錄,包括南管、北管、歌仔、說唱與民歌、客家音樂,及十族(包括平埔族)原住民音樂之代表性曲目,對於聽者認識、建立台灣本土音樂的整體印象和多元面貌很有幫助。 此外,這套有聲書並與過去相關出版品做了區隔,以不重複爲基本原則,兼及稀有性,其中又以歌仔戲名伶黑貓雲生前最後一次錄音、恆春說唱代表性人物陳達的即興演唱錄音等最爲難得。 聆聽之後,我相信,台灣本土音樂的知音將不再難尋。 文字|徐亞湘 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系副教授
-
表演書房
姍姍來遲的情感溫習
除了口白和唱詞的翻譯以供對照,曲目、劇情等也有考證與介紹,這些熟悉的聲音,絶對是溫習回憶及情感的一大享受。
-
焦點
成功的京劇探索
西部京劇《夏王悲歌》無論在戲劇情節、人物性格變化上,在舞台氛圍及服裝上,集中地強化了戲劇張力,令人過目難忘。京劇《原野》還原到曹禺原創時的戲曲手法,平平實實、正腔正調地展現了「五好、三老實」。
-
特別企畫 Feature
粵劇在台灣的五十氣數
「且夫粤劇之美古曲倘更以正音全氣之歌,誰謂南腔不如北調哉。」以紅色木棉爲戲花的粤劇,隨國軍自大陸撤防來台灣,在經歷了「紅棉」五十年代的短暫鼎盛之後,可以說是十年一退地漸漸就要退入歷史了。面對未來也許不必有太多的綺想,但成長的軌跡卻是抹不掉的紀錄,旣令退到一年一演,她仍是枝頭上一朶褪色而不凋萎的木棉。
-
台灣劇場
寶島第一京班 被遺忘的「宜人園」
由廣東二黃那嘎嘎起家的廣東宜人園,民國初年活躍於台灣中北部地區。爾後經留台大陸京班藝人授藝,改以演出京戲爲主,口白因地制宜或閩南語或客話而備受全省歡迎,演況甚至凌駕大陸京班來台的演出,全盛時期一年演出360日,且長持十年之久。終因電影興起而一墜落底,如電露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