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京劇《夏王悲歌》無論在戲劇情節、人物性格變化上,在舞台氛圍及服裝上,集中地強化了戲劇張力,令人過目難忘。京劇《原野》還原到曹禺原創時的戲曲手法,平平實實、正腔正調地展現了「五好、三老實」。
甘肅省京劇團
《夏王悲歌》
5月9〜12日
《原野》
5月13〜14日
國家戲劇院
甘肅省京劇團將於五月初來台演出,帶來新編歷史劇(註1)《夏王悲歌》及京劇現代戲(註2)《原野》。二者在創作探索上皆有相當不錯的成績,在傳統戲曲與現代戲劇間取得了兩利的平衡,對京劇藝術的推陳出新,對整個戲曲的發展有其積極的作用。
《夏》劇展現全方位的探索
《夏王悲歌》創作於一九九四年,劇本主要敷演西夏王李元昊與其子寧令哥間的父子情仇。「這齣戲展現了一個脆弱的強者和一個強大的弱者的故事,可以說是一齣性格悲劇」,戲劇學者牛川海敎授指出,該劇於演出時冠以「西部京劇」,主要是在創作上「展現了大陸西部地域文化」。
編劇康志勇極爲用心地將中國傳統戲曲悲劇與希臘悲劇融於一體,將情節衝突與性格衝突做有機地結合,將性格悲劇與歷史悲劇交議在一起,全劇呈現沈重濃厚的悲劇氛圍。牛川海即盛讚此劇「在不違背歷史人物眞實的基礎上,深入到內心世界的刻畫了人物的性格。」導演陳薪伊在舞台氣氛的塑造上,有力地強化了戲劇張力。全劇不設一景一物,空台上只有一座階梯,形成一種威武的層次感。「舞台氛圍的營造及場面的轉接全憑燈光及煙霧效果,好得幾乎不著痕跡」,資深劇場工作者侯啓平在回憶此戲時稱道:「導演對群衆場面的處理與傳統戲曲不同,更注重層次與構圖。龍套的功能也超出傳統戲曲的路子,加上了表演與舞蹈。」龍套一般在傳統戲曲中多爲陪襯角色,此劇導演將龍套賦予新的生命,使其成爲劇情及靈活構圖的有機元素。
曾在蘭州觀賞此劇演出的服裝設計師林璟如,建議觀衆「看戲時請仔細觀察李元昊及寧令哥的臉譜隨著劇情的發展而變化,李元昊的髯口由黑至灰到白,這樣細心的處理,非常令人感動」。此外,服裝上有西夏文字及圖案的運用,有助於增強歷史的眞實感,豐富了京劇的服飾藝術。
每被稱道的是扮演西夏王李元昊的演員陳霖蒼,「他旣掌握到一代梟雄的壯闊氣勢,更將其內心的沈鬱、憂慮等英雄末路的絕境,表達得淋漓盡致。」牛川海直接指出他的觀察,尤其「他的音域寬廣、音色優美,慣用噴口而出的『劈音』吐露內心的悲痛,淒惋而動聽。」
在爲傳統京劇探索的新路上,這齣戲是取得了大跨距的成長,「似乎爲京劇的發展走出了一條路來」侯啓平說。林璟如也強調從這齣戲中可以看出「創作上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台灣的朋友可以好好分享他們創作上的寶貴經驗」。牛川海則一語概全:「整體而論,旣忠於傳統舞台程式,而又能結合現代劇場科技;旣能利用現代劇場科技,而又不受制於傳統舞台程式。」
《原野》在創作時即融入戲曲藝術
曹禺的《原野》寫於一九三六年,原著爲三幕五場的話劇劇本,甘肅省京劇團委請鍾文農改編爲六場京劇現代戲,在劇情的鋪陳上完全忠於原著,並沒有做太多的更動。「京劇《原野》幾乎和曹禺的本子相同,不過爲了適應京劇唱腔的安排,在內容上不得不做了必要的刪減,但是這完全無損於原著精神。」侯啓平看過這齣戲,他表示,如果把唱腔拿掉的話,在視覺形象及演出上簡直就是話劇。
曹禺創作《原野》時,即嘗試融入中國戲曲的藝術手段,如仇虎用故事來暗示他和大星的關係,頗像《八大錘》的〈斷臂說書〉;又如焦母捕捉仇虎一段,讓人聯想《三岔口》的舞台情景和氛圍,還有仇虎抓住金子的手和金子強要仇虎揀花等,也都讓人想起《拾玉鐲》來。另外,曹禺亦借鑒了戲曲中「有戲處大力渲染,無戲處一筆帶過」的手法,集中刻畫了仇虎復仇前後的心理活動。所以,這齣頗有戲曲影子的話劇,改編成京劇演出更能彰顯曹禺創作當時的基本構想。
京劇《原野》的舞台以軟景爲主,搭配一桌二椅。「基本上這齣戲仍然維持中國傳統戲曲空舞台的象徵寫意手法」侯啓平說。因爲是現代戲,服裝亦符合劇本民國初年的背景,相當生活化。但是對於看慣古裝傳統老戲的台灣觀衆,在初次接觸現代戲時可能會有某種程度的不適應。「我本來也是預存成見的,但是看過之後我非常詫異,」林璟如強調,這齣戲的處理相當平易近人,並沒有因爲它的時代造型防礙到觀衆看戲、聽戲。當然,因爲是民初的服裝,所以在身段的處理上做了些許的調整。
唱腔的處理是相當平實的「正腔正調」。兩、三年前國家戲劇院曾上演由省交製作的歌劇《原野》,當時票房反應不錯。此次以「中國歌劇」形式來處理的京劇《原野》會是什麼樣子?想必也是音樂界好奇的一點。
大陸武漢歌劇院原副院長汪洗在看過兩次《原野》演出後,在一次座談會中談到他爲什麼能坐得住把戲好好看完:「這齣戲有五個好:一、改編好二、音樂唱腔設計好三、導演好四、表演好五、服裝設計好。這齣戲還有三個老老實實:一、原著改編老老實實二、老老實實按京劇排出來了三、老老實實地體現出京劇美學和傳統優勢。」
《夏王悲歌》與《原野》這兩齣在大陸頗受好評與贊譽的戲將於五月來台演出,除了帶來藝術上的觀賞外,更希望能夠提供此地戲劇創作者一個思考與探索的方向。
註1:
新編歷史劇,指1949年後編寫的反映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劇目。旣不同於過去的歷史劇,又不同於整理改編傳統劇目,它要求作者從各自的歷史觀出發,在民間傳說、演義、故事以及正史的基礎上,做大量的藝術加工與虛構,以適應舞台演出。
註2:
現代戲,指1919年五四運動以來的現代歷史與生活爲故事題材的戲曲劇目。
文字|徐亞湘 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系影劇組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