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念真(劉振祥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戀戀北投 今與昔╱人物專訪

國民阿伯的音樂劇 以「改變」映照台灣現況

專訪《再會吧北投》編導吳念真

接下陳明章原本已有的劇本,扛起改寫重任的吳念真說:「這裡面有些東西觸動了我,在想著這些人物的時候,我抓到了『再會吧北投』這五個字的意思。」而「改變」正是吳念真想在劇中說的關鍵詞,劇情的開始就是一連串的「好景不常」,那卻是改變的契機:「我覺得台灣最可貴的是,在困境中可以找到方法。我們從來都沒有好命過嘛!《再會吧北投》就是向一個舊的東西說再會,新的怎麼樣我們不知道,『讓他走走看嘛!』」吳念真強調著,當中有著對於改變的期待和呵護……

接下陳明章原本已有的劇本,扛起改寫重任的吳念真說:「這裡面有些東西觸動了我,在想著這些人物的時候,我抓到了『再會吧北投』這五個字的意思。」而「改變」正是吳念真想在劇中說的關鍵詞,劇情的開始就是一連串的「好景不常」,那卻是改變的契機:「我覺得台灣最可貴的是,在困境中可以找到方法。我們從來都沒有好命過嘛!《再會吧北投》就是向一個舊的東西說再會,新的怎麼樣我們不知道,『讓他走走看嘛!』」吳念真強調著,當中有著對於改變的期待和呵護……

訪談開始時,被稱為「全台灣最會講故事」的吳念真,先說了一段他在某天早晨巧遇攝影師劉振祥的片刻,小小的插曲從他口中道來不僅有畫面活現眼前,配合語調轉換、故事轉折更顯得「生猛有力」,好似現場直播。在還沒真的聽到《再會吧北投》的故事之前,早已對這齣戲有了完全的信任與信服,默默看著十六年來完成「國民戲劇」人間條件系列的吳念真,也偷偷想為他安上個「國民阿伯」的金字招牌。

當綠光劇團與陳明章和製作人雷輝決定要合作《再會吧北投》音樂劇時,已經有一個寫成的劇本了,吳念真本來只覺得劇團就站在協助的立場,出人、出行政資源即可,「我有看了一下,很直覺地覺得,他好像是用劇情把歌曲串起來,因為陳明章的歌裡本來就有很多口白了。但是對我來講,我覺得應該不是這樣。我們看國外的音樂劇,它一樣是先有了一個戲劇的結構之後,再把戲劇的成分減低,把空間讓給音樂。」他試著解析「音樂劇」的組成方法,也終於決定投入其中,協助改寫劇本:「這大概是我性格上一個很『致命』的東西!」他無奈地笑說,「劇本一丟來過來,就完了!我腦袋就會開始思考『這個』是什麼。後來我發現,這裡面有些東西觸動了我,在想著這些人物的時候,我抓到了『再會吧北投』這五個字的意思。」

北投印象的一再更迭  跟懷舊的過去說再會

年輕的時候,吳念真所聽聞的北投就像人們說的那樣,不出「洗溫泉、飲燒酒、找女人」,「後來當我們真的有機會到北投的時候,女人這個部分已經很少了,我們對北投的印象變成是:進入了這個『舊』的場所、好像是在感受當時的氛圍。」又譬如說,目前已經歇業的吟松閣,「以前好愛去吟松閣,日式的建築嘛、榻榻米的房間,那個菜、那個酒家菜,好吃到不得了,再請那卡西來,那真的會渾然忘我!」於是,吳念真所思考的「再會吧北投」便是它「在更迭、在change。從這個架構去走,就有一個構想出來了。」除了釐清創作的概念之外,他也必須顧及音樂劇的演出形式,「音樂劇的故事必須要『簡短濃烈』,因為要唱歌,你劇情拖太久變成舞台劇,演起來會沒完沒了。」人物關係的合理性,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被交代清楚,還得顧及對白所陳述的內容及其感情,「那就很傷腦筋了!不過劇情的部分,就可以順著我想的去走:改變。」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