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繪驅力(王仲平 攝 劉文琪 提供)
ARTalks

描繪驅力

編按:「有一種叫天使山的冷」展場中,展示了藝術家與冷氣師傅來回通信的風景明信片,兩人討論著如何在一個地下室的展場空間,完成一件藝術家委託冷氣師傅在展場製作因溫差而起霧的玻璃裝置的可能。一位年輕藝術家描述與近中年的冷氣師傅回想,在各自腦海記憶中偏向出兩種時間裡天使山的冷……

編按:「有一種叫天使山的冷」展場中,展示了藝術家與冷氣師傅來回通信的風景明信片,兩人討論著如何在一個地下室的展場空間,完成一件藝術家委託冷氣師傅在展場製作因溫差而起霧的玻璃裝置的可能。一位年輕藝術家描述與近中年的冷氣師傅回想,在各自腦海記憶中偏向出兩種時間裡天使山的冷……

劉文琪個展「有一種叫天使山的冷」

8/7~8/28 台北 良室古物珈琲店

18世紀曾流行一種繪畫主題名為「繪畫的起源」(Origin of Painting),有許多畫家都畫過類似的作品:幽暗情境中一位柯林斯的少女依著燭光將不久遠行的男友剪影描繪下來,後來陶工父親再以陶土填入輪廓成為浮雕。這段浪漫傳說被視為希臘黑繪陶瓶浮雕濫觴,但更廣傳的是少女因愛而做的寫實描繪乃是繪畫或素描的起源。在西元第一個世紀裡,羅馬歷史學家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便在他的《自然史》中記錄了這個典故。(註1

閱讀劉文琪的個展「有一種叫天使山的冷」,讓我想起這個有趣的繪畫主題,因為它將繪畫的起源,歸之於女性的愛戀之手,而她身後有一位做陶的父親,彷彿提供著堅實的支持,正如在英國畫家 Joseph Wright 的版本《 The Corinthian Maid》(1782-1784)之中,遠景別室裡有著父親燒窯的火光,有如暗中一股穩定的溫暖力量。雖然劉文琪的展覽是滿室寒意,冷氣充滿投射燈打亮的白色世界,感覺上與「繪畫的起源」之「幽暗與火光」範式挺相反,但確實在關係結構上有著引人思索的相似,尤其是父親這角色未曾現身。

視覺上,劉文琪展覽主要由4個部分組成:一列通訊明信片、一排錶框兒童畫、開了一扇梯形透光窗的牆、雪地枯枝造景。其中,明信片組是藝術家與一位冷氣師傅之間的「交往」。明信片是公開的來往,經手的人都看得到內容,也是一種方便展示的形式,二人刻意以「藝術家」、「冷氣師傅」自稱與互稱,直指作品踰越身分位階的企圖。(註2字裡行間感受二人跨越職業與年齡的情誼滋長,如冷氣師傅寫道,「說了妳不要笑,在漫長制冷33年工作生涯,我57歲才第一次看到『雪』」、「新聞說那天北極震盪效應,尖石有可能下雪,我決定翹班騙老婆,開著我心愛的轟打車,一路殺進來山裡」、「我喜歡開車,開車可以有自我放逐放鬆感,你一邊開車,可以一邊隨性選擇一條未知路」等,談心的書寫內容顯然超越一般業主與冷氣師傅間就冷氣工程施作的討論,呈現一種曖昧情愫。 

感受到這種曖昧,我問藝術家,「冷氣師傅是哪裡找來的?」「那是我父親。」藝術家回訊。我才串連起線索,原來展場中那一排兒童畫,劉文琪5到7歲時在冷氣規劃圖、施工三視圖上的塗鴉,其實是冷氣師傅身分的重要暗示。雖然父親是製冷師傅這件事,在展覽中不曾言明,但藝術家從兒時塗鴉畫的背後底下打光讓當年正反面皆畫的圖層顯影,像三明治一樣環抱起中間的工程製圖,透露著和父親的某種親近關係。錶框的一系列塗鴉在展覽中「檔案化」為身分文件,也「作品化」為繪畫,成為一扇扇開向世界的窗(繪畫的經典比喻)。這系列窗指向美好的親子關係(從兒時畫被保存良好可見),強化了父親對藝術的支撐,也指向藝術家孩提時代自發的繪畫衝動,非常原初、純粹的一種「繪畫的起源」。我們(成人)都曾藉由這種起源性的繪畫逐漸認識世界,建構起自己的世界觀。

呼應著這種原初模擬性的是,結露的仿車窗所框起的主角,那是雪地枯枝的剪影與它的來源。轉過鑲著窗的這面牆,便發現原來那是道具般的人造布景,仿造瑞士風景明信片中可見的雪中枯枝,為白靄雪景帶來精神的點睛、點景之隅。可移動的造景由幾支掛衣架插在打上發泡劑的木架基底而成,上面覆著白色紙黏土、超輕土,文具店可購的那種孩童用美勞材料,以隨手的材料仿造,拼拼湊湊起來,重點不在擬真,而在於肖似、比對,發現形式上的同構之趣。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由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舉辦的台新藝術獎,邀請9位不同領域的提名觀察人,蒐集、發掘,深入研究各種面向的當代藝術展演,並於網站發表評論,本刊精選單篇刊登。如欲讀更多評論,請至ARTalks專網talks.taishinart.org.tw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