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碧洛伯樂斯舞團作品。(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提供)
現代舞講座 入門/現代舞講座之三

幻化的誘惑 舞蹈劇場的魔術師(下)

「這不只是肢體動作的藝術,也是一種視覺藝術。」

──艾文.尼可萊斯

「這不只是肢體動作的藝術,也是一種視覺藝術。」

──艾文.尼可萊斯

(編按:上期(十七期)「入門/現代舞講座之二」,曾明生介紹了舞蹈劇場中的佼佼者洛依.富勒及奧斯卡.薛門,本期承前續介艾文.尼可萊斯、默門香及碧洛伯樂斯舞團。)

一夫多妻制的舞蹈創作

曾經至少三度來台的艾文.尼可萊斯(Alwin Nikolais)原是爲默片伴奏的鋼琴師及傀儡師。一九三〇年瑪麗.魏格曼(Mary Wigman)率團至美國演出,年輕的尼可萊斯爲這般以單純節奏配合動作的舞蹈大爲感動,於是跟隨魏格曼的兩個舞者──Truda Kasch-mann學打擊樂及Hanya Holm學舞蹈,由此開始了他的舞蹈生涯。之後他追隨瑪沙.葛蘭姆(Martha Gra-ham)、杜麗絲.韓佛瑞(Doris Ham-phrey)、魏德曼(Weidman)、侯斯特(Horst)學舞,並參加舞蹈營,陸續累積舞蹈經驗。

二次世界大戰後,尼可萊斯決定創立一個以活潑裝扮表演的舞蹈劇場,並做了很多實驗。他認爲自己不只是舞蹈家,而是全方位劇場藝術工作者,他親自處理劇場元素:動作、燈光、聲音、服裝和道具等,他稱自己的作品是融合這些元素的「一夫多妻制」創作。一九四八年,尼可萊斯在紐約Henry Street小劇場開始一連串的實驗,他在服裝上加了許多添加物,和奧斯卡.薛門(Oscar Schlemmer)類似,但非幾何圖形,而是袋子、鈴等。此時燈光設備較洛依.富勒(Loie Fuller)的年代大有改善,他以幻燈片的投射製造各種顏色的光線,當幻燈片投影在舞者的身上時則像舞者的服裝不斷變化。這樣的裝扮之下,舞者不再是我們熟悉的「人」,而是另一種抽象的生命體。道具的運用則以半遮身體或整體隱藏,使之變爲動態雕塑的效果。尼可萊斯自己是個音樂家,他常以電子合成器作曲,配上節奏性淸楚的音樂,予人外太空或機械聲響的印象。他所呈現的是非人、抽象的綜合體;他的動作是motion而不是movement。motion指的是傳達某種意涵的動作,movement則是芭蕾或一些現代舞自成一套系統的動作。尼可萊斯未曾企圖創造一套movement,他認爲動作本身也可以有表情,使得他的肢體語彙更爲豐富。尼可萊斯對於動作的觀念與魏格曼、Hanya Holm有關,甚至可追溯至德國現代舞蹈家魯道夫.拉邦(Rudolf von Laban)的理念。

有人曾質疑這樣的呈現算不算是舞蹈,事實上尼可萊斯的舞蹈呈現正如他的解釋:「這不只是肢體動作的藝術,也是一種視覺藝術。」他在視覺上做了很多嘗試,也是非常早期的一位多媒體藝術家。尼可萊斯於一九九二年逝世。

奇巧地運用道具

默門香(Mummenshanz)舞團的作品淺顯易懂,他們對道具和面具的使用都非常特別,其幽默帶給觀衆的喜悅實屬難得。創作者將人體包以抽象的道具,而這些抽象的道具又反過來模仿人類的舉止;其巧妙之處在於力度的控制,和人類日常生活動作十分相像,幽默於焉而生。

美國的碧洛伯樂斯舞團(Pilobolus)有著有趣的成立過程,可以給喜歡舞蹈的人一個啓示。該團的四位創辦人在大學時期選修舞蹈課,在此之前未受任何正規的舞蹈訓練。他們並不認爲自己是所謂的「舞者」,爲了課堂中的成果展,他們開始群體創作一支舞Pilobolus,後來這個創作名稱成了他們的團名。Pilobolus舞作裡沒有驚人的舞步和動作,只是像疊羅漢似地,舞者們靠著彼此相互依賴以達到平衡,而後在平衡中緩慢移動至另一個圖形。他們四人的結合變成一個生命體,緊密結合;這樣的方式也將個人的成份抽離,所呈現的不只是人,而是一個聚合的生命體。

他們參加了美國各地的舞蹈營,爲尼可萊斯和莫里.路易斯(Murry Louis)發現,由於風格有某種程度的類似,對動作的看法和觀念也相同。碧洛伯樂斯被邀請到尼可萊斯與路易斯的小劇場表演,從此成爲職業性的表演團體。他們也到世界各國表演,如愛丁堡藝術節等,成爲國際性團體,時爲一九七一年。

二、三年後由於兩名女舞者的加入,或多或少影響了Pilobolus的風格。另外,六、七〇年代人們對性的態度較爲開放,於是他們無所避諱地嘗試人體接觸,使得動作語彙更爲豐富。之後,碧洛伯樂斯舞團其中一名團員自立門戶,創立莫米克斯舞團(Momix),其特色在道具的運用。莫米克斯的〈腦波〉以隱藏於舞台鏡框之外的舞者,來操控舞台上的一根繩子,在台灣曾引發「舞者不在台上算不算舞?」的爭議。

包括上期介紹的洛依.富勒與奧斯卡.薛門,以及本期所介紹的幾位舞蹈家,都有一個共通的特點,他們在早期都沒有受過深厚的舞蹈訓練,也不依賴舞蹈肢體的技巧,卻反而提供他們更大的彈性,分別以不同的專長和背景,透過「裝扮」的手段,在舞台上創造出許多奇妙的景象。

 

主述|曾明生 舞蹈家

紀錄|邱馨慧 台北室內芭蕾製作人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本文節錄自一九九四年一月十六日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舞蹈新鮮人」講座。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