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現代舞講座 入門/現代舞講座之四

社會:現代舞創作的關注焦點

朶瑞絲.韓福瑞是瑪莎.葛蘭姆的同窗,她所發展的以「倒地-爬起」爲中心的動作體系,形象而概括地描繪了社會的種種問題。她的另一重要貢獻是完成了《編舞藝術》一書,寫下了她對編舞的種種想法。

朶瑞絲.韓福瑞是瑪莎.葛蘭姆的同窗,她所發展的以「倒地-爬起」爲中心的動作體系,形象而概括地描繪了社會的種種問題。她的另一重要貢獻是完成了《編舞藝術》一書,寫下了她對編舞的種種想法。

倒地和爬起

如果說,葛蘭姆創立以「緊張—放鬆」(Contraction-Release)爲基本原理的訓練體系,爲的是表現人類與藝術家千古以來的內心矛盾和衝突,凸現個體化的時代英雄和神話人物,因此,最具特色的肢體部位應是那以心臟爲中心向外放射張力的軀幹。而她的同窗朶瑞絲.韓福瑞(Doris Humphrey)發明以「倒地—爬起」(Fall-Recovery)爲宗旨的訓練體系,則是爲更加形象而概括地關注當代社會的種種問題。與此相吻合的是,群體舞者的肢體成了她的主要工具,而群舞則成了她擅長的表現形式。

與葛蘭姆不同,韓福瑞從丹尼斯—肖恩舞蹈團獨立出去時,不是單槍匹馬,而是有査爾斯.韋德曼(Charles Weid-man)這位學生加同事的男子漢作伴,並且同舟共濟了十七年。這期間,他們盡管分別搞趣味各異的作品,但動作風格不再是丹尼斯老師那種遙遠的東方情調和異國的纏綿悱惻,而是立足於自己所處的那個社會,那個時代。

一八九五年,韓福瑞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的一個鋼琴之家,幼年時就學過舞廳舞、木屐舞、雜技舞和芭蕾,二十二歲那年投奔到當時已名聲鼎沸的丹尼斯-肖恩舞蹈學校,出衆的聰穎使她一年後正式加入了舞蹈團,三年後便作了這所著名舞校的敎員。

不久,她在自己的學生中,發現了一位頗有個性且才華橫溢的小伙子。他就是韋德曼。韋德曼一九〇一年生於美國一個毫無表演細胞的家庭,但從小喜愛繪畫和設計,家人本指望他成爲一位大建築師的,卻不料一場丹尼斯-肖恩舞蹈團的精采演出改變了他的一生,並最終使他成爲名垂靑史的大舞蹈家。

東方之旅使舞作有廣濶的世界高度

一九二五年和一九二六年,韓福瑞和韋德曼有幸隨丹尼斯-肖恩舞蹈團兩次踏上了偉大的「東方之旅」,先後在印度、中國和日本舉行過公演,並向當地舞蹈家學習過道地的東方舞。在中國,他們曾與京劇大師梅蘭芳切磋過技藝,觀摩並學習了他的代表性劇目《霸王別姬》。這次遠行對他們日後的創作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使他們的「社會」概念從原本相對狹窄的美國昇華到了廣闊的世界高度。

與葛蘭姆篤信並注重潛意識的現象和功能不同,韓福瑞的思維更加富於淸晰性和邏輯性,因此,她很快成爲老師得力的敎學和編舞助手,並且豐富和發展了丹尼斯那號稱「音樂視覺化」(又稱「與樂隊同步」)的編舞法。由王雲幼女士根據拉邦舞譜爲「舞之雅集」當代舞團重編的〈翱翔〉Soaring,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是,韓福瑞在謝世前居然奇跡般地完成了堪稱現代舞經典的《編舞藝術》The Art of Making Dances一書。此乃她對現代舞理論與實踐的一大貢獻。

在尋找動作的起源時,韓福瑞自然而然地與一條古已有之的肢體和社會兩者的運動原理──「平衡-失衡」不期而遇。她發現,節奏產生於「倒地-爬起」的強弱交替之中,而構圖呢,則產生於幫助恢復平衡的相反動作裡。用「美國現代舞理論之父」約翰.馬丁(John Martin)的話來概括,就叫做「失衡狀態越是危險,觀者越是激動,而爬起時就會覺得越快活。」韓福瑞這種對人類肢體動運和基本行爲方式的高度概括和把握,可謂對現代舞理論與實踐的第二大貢獻。

動作是形式和內容的高度統一

韓福瑞的第三大貢獻,或許是她通過實驗證明了動作本身就是形式與內容的高度統一,而舞蹈無須灌注文學、戲劇、音樂等非舞蹈的內容,才能被稱之爲舞蹈。比如說,身體輕鬆而自由地運動時,動作者的心頭會自然湧起一種幸福而安寧的感情;再比如,身體做出一種自衛的姿態和恐懼的表情時,動作者會立即體驗到一種「招之即來」的恐怖感。因此,韓福瑞得出這樣的結論:一位編舞家不僅可以按照衆所周知甚至氾濫成災的從「情」出發、爲「情」設舞的路子進行創作,而且更可以大膽地設計「純動作」的舞蹈作品,因爲特定的內涵早已包含在每個動作和組合之中了。

著名的舞蹈三部曲

一九三五至一九三六年,她相繼推出了自己最著名的舞蹈三部曲。有意思的是,第一部作品〈新舞蹈〉New Dance在創作方法上具有著雙重的意義:旣可作爲她在群舞形式和「純舞蹈」創作方面的典範,又可標誌著她的注意力已更多地轉向了社會問題,表現出她心目中的烏托邦理想──她在節目單上這樣寫到:「〈新舞蹈〉表現的世界觀是世界上的所有成員都將在整體中具有某種有用的職能,而每個職員都能在作爲一個和諧集體中的活躍成員之同時,保持其個性。」

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名叫〈戲劇作品〉Theater Piece,主要表現了當今社會中日益激化的生存競爭;第三部是〈用我這紅色的火焰〉With My Red Fire,前一段〈儀式〉Ritual表現了男女間形形色色的浪漫愛情,後一段〈戲劇〉Drama則揭示了代表封建家長制的母親之佔有式感情造成的愛情悲劇,具有廣泛而深刻的社會意義。

至於韋德曼,儘管他的作品豐富多彩,包括了喜劇、戲劇和抒情三大類,但韓福瑞這種對「社會」的關注卻也貫穿於他的舞蹈中的主旋律。《我們這個時代的寓言》Fables for Our Time借用了美國諷刺作家詹姆斯.瑟伯(James Thurber)的四篇針砭時弊的美國新編寓言;《男女間的戰爭》The War between Men and Women和《性是必不可少的嗎?》Is Sex Necessary?探索的則是陰陽間平衡與失衡這種永恆的社會性命題。

實事求是地說,正是現代舞蹈家們對「社會」的這種始終不渝的密切關注,使得現代舞至今依然有著旺盛的生命力,更反映出現代舞蹈家們對「社會」的巨大責任感和使命感。

 

文字|歐建平 中國藝術研究院舞研所副研究員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