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歌唱家路德薇希將在TIFA中與台灣樂迷吿別。(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提供)
台北 藝術節/台北

再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 第二屆「大家的」台北國際藝術節

九月,一向是歐美表演季的開始。首屆TIFA在去年轟動推出後,今年在衆人關切下,第二屆TIFA將於九月十八日開鑼,希望在精心的企畫中,每一年的TIFA都能成爲台北市民的秋季樂事。

九月,一向是歐美表演季的開始。首屆TIFA在去年轟動推出後,今年在衆人關切下,第二屆TIFA將於九月十八日開鑼,希望在精心的企畫中,每一年的TIFA都能成爲台北市民的秋季樂事。

TIFA九月份節目:

音樂與電影──TIFA開幕音樂會

9月18日 19:00

中正紀念堂廣場

瓦茲與國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9月21日 19:30

國家音樂廳

瓦茲鋼琴演奏會

9月22日 19:30

國家音樂廳

新古典舞團《沈默的杵音》

9月23日〜25日

國家戲劇院

音的遊戲──荷蘭三重奏

9月27日 19:30

國家音樂廳演奏廳

古典詩詞.江南絲竹

9月30日 19:30

國家音樂廳演奏廳

去年五月間籌辦第一屆台北國際藝術節(TIFA)特刊時,即已爲第二屆TIFA奠定基礎,但是在特刊付梓印刷後,心中仍是忐忑不安。一來擔心有些還未簽約的藝術家會不會「耍性子」,白白浪費了作業時效是事小,開給台北樂迷的支票跳票了才事大;二煩惱「主題」未訂,屆時我們這群「專業的企劃組」恐怕名譽掃地,三困擾繼維也納愛樂之後,台北樂界已睜大眼等著第二屆的「菜單」了。其實演出者及曲目的臨時變更在國際間是非常「平常」也「頻繁」的事,只是我們對自己期許與樂迷們對我們的期望都高過一般「音樂季」、「藝術節」或「文藝季」,使我們一直是戰戰兢兢、全心全意地企劃與執行每一屆的TIFA。

在「現代」中冒險

第一屆TIFA的十四個單元二十六場演出平均票房達九成一,對我們有無限的鼓勵。雖然首次推出「TIFA極品」的精英贊助成果不如預期,離維也納愛樂留下來的經費赤字有一大節,但是戶外轉播帶來近六萬名戶外觀衆(其中大半不曾進入兩廳院欣賞過演出),卻讓我們欣慰投資在每位參與來賓身上不到二百五十元的成本是値得的。首開先例的「茶與樂的對話」一直到今春還有樂迷打電話「來找碴(茶)」,開館近七年這可是第一回有人「關心國樂」。更有些樂迷朋友寫信或打電話來「關心一下」第二屆TIFA的進度──譬如:音樂劇巨星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是否如期來華,小提琴家帕爾曼眞的克服「轉機」與「在外過夜」的心結了嗎?(帕爾曼以非常愛家與行動不便爲由,一直拒絕到需轉機及離家太遠的地方演出,只要時間許可他一定在音樂會後回家──不論坐車或搭飛機。)三位華裔男高音會繼去年中秋盛會後再聚首嗎?傑利畢達克大師還會與慕尼黑愛樂來台嗎?……似乎第二屆TIFA的企畫與演出已不是兩廳院關起門來企劃的事了!她──TIFA,This Is For All──已成爲台北樂迷們的了!

從第一、二屆及企劃中的第三屆TIFA節目中得以明顯看出節目型態、風格的小小企圖:在大師與精緻演出中提供一點「冒險」的新嘗試。二十世紀都快走到底了,而國人仍沉浸於十八、十九世紀的「浪漫思潮」中。以過去經驗,凡是加一點「當代作品」的演出總是落得「票房毒藥」的標籤;傳統音樂曾經以「大陸牌」掀起一陣風潮之後,再也使不上力了。去年首次嘗鮮的「茶與樂的對話」掀起大家對傳統音樂的注意,也讓我們頓悟原來傳統音樂一直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脫離了生活「音樂」便不能存在──這就是中國音樂與西方音樂最大的差異,因此今年,我們借實驗劇場讓「書畫與音樂交會」(十月一、二日),也讓愛唱歌的民族走一趟「傳統詩詞歌唱藝術之探索」(九月三十日),同時也挑戰傳統京劇的包袱,由西方管弦樂團伴奏兩岸名角李寶春、陳元正、魏海敏、葉復潤等人,以演唱會型式從《徐九經升官記》唱到〈戀曲1990〉(十月十二日);更有紅虹粤劇團以莎士比亞《第十二夜》作爲東西方的交會(十月二十九日至三十一日)。

第一屆TIFA裡較「現代」的音樂「費尼希的新維也納樂派音樂會示範講座」與「來電的史溫格歌手」在曲目上與演出型態上大異於一般音樂會,但所受到的回響卻不亞於國樂的新嘗試。甚至,在史溫格歌手將離開音樂廳回飯店休息的深夜裡,有八位臨時成軍的樂迷們仿效歌者們的無伴奏演唱型式,在後舞台出口唱了一首晚安曲「回饋」辛苦一晚的音樂家們!此舉不僅令音樂家們感動,身爲節目製作群一份子的我更感欣慰。第二屆TIFA,我們再往前跨一步,請了當代二十世紀最有名的現代音樂團體ASKO的三位獨奏家──荷蘭三重奏(Het Trio)跟我們玩玩「音的遊戲」(九月二十七日);出身學院式敎育卻不玩古典音樂而遊走於大衆音樂的陳揚,將和發燒友玩「音響的遊戲」──《大兵的故事》(十月二十二、三日);莊嚴又熱情的現代人的彌撒──「南美彌撒」以打擊樂、銅管配上彌撒標準配備管風琴與大合唱(十月三十、三十一日)均是第二屆藝術節裡,欲與樂迷朋友共同打破「現代音樂,票房毒藥」的迷信。

確立主題,以親民爲目標

令我們確立第二屆TIFA的「主題」──史特拉汶斯基的則是加拿大瑪麗.書娜舞團的《春之季》(十月二十一至二十三日)。史特拉汶斯基素有「變色龍」之稱,曲風從俄羅斯國民樂風到新古典主義,甚至包容了美國新大陸的藍調與爵士樂;因此我們第一次結合了劇院與音樂廳的節目共同爲「變色龍」史特拉汶斯基呈現他多變的樂風,並搭配去年最成功的組合──「音樂會講座」:從舞蹈、美術與音樂看「變色龍」,另除《春之季》、《大兵的故事》以外,更有巴爾的摩交響樂團(十月二十八、九日)與剛出爐的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九月二十一日)一起展現史氏的各種風情。

藝術節是否具份量,只要看巨星名單便可分曉,而這也是「藝術節」類型的節目企畫最戒愼恐懼的一點。如願以償的,傑利大師(Mae-stro Celi,樂界對傑利畢達克大師的膩稱)與慕尼黑愛樂履行了兩年前在廣場上對大家許的諾言,今年老地方、老時間(十月十、十一日)見!鋼琴家安德魯.瓦茲、傅聰、小提琴家安梅耶、女高音路德薇希、四大打擊樂團之一的芮克斯打擊樂團、銅管五重奏的「鼻祖」加拿大銅管五重奏,及國內現代舞界的先鋒劉鳳學與新古典舞團,除二位大師級的國人藝術家與慕尼黑愛樂,其餘均爲首次來華的音樂家。本土性與大衆化仍是文化中心一直努力的「親民目標」,於是國慶日假期的河洛精緻歌仔戲《浮沉紗帽》希望帶回喜歡看現場演出的廣大歌仔戲迷;而開幕由室內轉向戶外的「電影與音樂」願滿足從小看野台戲長大的朋友,吸引愛看電影的朋友,使他們成爲兩廳院的〝To Be Theater/Concert Goer〞。

 

文字|邱瑗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企畫組科長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