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優伶話語 優伶話語

傳統戲曲諺語散記4

除了祈安降福,扮仙戲也是信徒還願的一條管道,因此屢見不鮮的,一個劇團在節慶中的日戲全部不演,只是不斷地扮仙,因爲還願的人太多了,有時多達一、二百個。

除了祈安降福,扮仙戲也是信徒還願的一條管道,因此屢見不鮮的,一個劇團在節慶中的日戲全部不演,只是不斷地扮仙,因爲還願的人太多了,有時多達一、二百個。

醉仙半棚戲

民間的傳統戲曲演出,通常與祭儀有密切的關係,而戲曲演出中最具儀式功能的,則是「扮仙戲」,經常與「紅頭師公」(道士)分別扮演儀式中內、外壇相呼應的角色。〈醉仙〉又稱〈大醉八仙〉,屬於扮仙戲的劇目之一,敍述瑤池金母邀宴八仙,八仙在蟠桃會上貪飮瓊漿,大醉而歸的情節。

一般而言,廟會的戲曲演出可以分爲兩大部分,前段演出爲娛神的吉祥戲〈扮仙〉;後段演出的才是給「人」看的較具劇情的「正戲」(其實以儀式需求來看,正戲反而是副戲)。「正戲」不演可能還拿得到「戲金」(演出費),但若沒有扮仙而想拿錢,鐵定免談。例如天災地變、風雷交加而導致無法演出,戲班的樂師與演員只要到神前「坐場」扮仙(只需演奏扮仙音樂及誦讀台詞,不需表演動作,也不必著裝、化妝),就等同演了一台戲,連「正戲」都不必演就可以向「請主」(邀演者)收取全額演出費,由此就能窺見扮仙戲在民間演出中的重要性。

「扮仙戲」又另稱「三齣頭」,因其戲劇情節爲三段式結構,通常首段是搬演神祇降臨祝賀及賜福,次段搬演封贈性質的〈跳加官〉(或視前段劇情而定,搬演〈封王〉、〈封相〉、〈卸甲〉)、末段則搬演象徵家庭圓滿的〈金榜〉(又稱〈團圓〉)或是〈送子〉。因爲扮仙戲具有祈福祝賀的儀式功能,因此在劇情上皆儘量避免「衝突」發生,除少數例外如〈蟠桃會〉中齊天大聖與二郞神大打出手(最後還是以和解收場),其餘劇中皆不安排人物間的衝突,而且〈蟠桃會〉是從〈寶蓮燈〉的首折擷取來做爲扮仙戲功能,可說並非「血統純正」的扮仙戲。

扮仙音樂以鑼鼓、嗩吶爲主,在早期的本地歌仔演出中,所使用的扮仙戲只有〈大拜壽〉一齣,搬演郭子儀七子八婿大拜壽的熱鬧場面。雖然同屬祝福之意,但因演員所搬演的人物與情節較屬於人間的故事,神祇降臨賜福的儀式感就顯得稍弱。更因爲在本地歌仔的後場樂器配置上並無鑼鼓與嗩吶,只以殼仔弦、大廣弦、月琴、台灣笛、𠮨咍喀仔、四塊仔、五子仔做爲伴奏,節慶中「做戲鬧熱」的熱鬧感比較不足,因此後來的歌仔戲扮仙就大量採用了北管戲的劇目:最常見的如〈三仙〉、〈壽仙〉、〈醉八仙〉、〈天官賜福〉,較少演出的如〈富貴長春〉、〈蟠桃會〉、〈偷桃〉、〈太極圖〉、〈五福天官〉、〈掛金牌〉(舊金牌)、〈金牌仙〉、〈送麟兒〉、〈仙姬送子〉、〈小送子〉,另有其它極少演出的吉祥戲如:〈點龍〉一劇敍述名醫孫思藐醫治龍王眼睛的故事,被當爲醫館開業專用的吉祥戲;〈架座〉一劇敍述神仙公輸子協助凡人架屋的故事,被用在新居落成之時演出;〈大補缸〉敍述觀世音菩薩化身降旱魃的過程,則被用來做爲逐旱祈雨的吉祥戲。綜上所列舉的吉祥戲來看,種類之多,直可令人眼花撩亂,不論求福、求祿、求財、求子、求壽……各類人間願望都被編入吉祥戲中,向神明訴求。

除了上述祈安降福的功能之外,扮仙戲也是信徒還願的一條管道,譬如釁徒某人許願「謝戲一台」,等到願望實現時,他只要在節慶演出中,請劇團扮仙一次,向神明祝賀千秋,也就算還了願。因此屢見不鮮的,一個劇團在節慶中的日戲全部不演,只是不斷地扮仙,因爲還願的人太多了,有時多達一、二百個,於是劇團又將扮仙區分爲「公仙」、「私仙」,「公仙」是劇團在受邀條件中的必要任務,而「私仙」(又稱「小仙」、「快仙」)則是爲因應衆多還願信徒的需求而截取扮仙戲大綱所構成的簡短扮仙戲,還願者支付劇團陸佰至捌佰的戲金,劇團就會爲他加扮一台「私仙」,酬答神恩。一台完整的「公仙」,長短不一,多在半個鐘頭至六、七十分鐘之間,而一台「小仙」卻只要大約一分鐘的時間就能演完,不知道該算是「語短情長」或是「敷衍兩句」。

扮仙戲中的角色,通常包括了各類行當的表演,譬如〈八仙〉就包含了生、旦、淨、末、丑各行當,可算是訓練演員基礎表演的最佳敎材,難怪一進戲班學戲總是從扮仙戲學起。當然,另一個原因是:在民間節慶中演出,不會「扮仙」根本就開不了戲,拿不到錢。

在以往沒有擴音設備的演出條件下,鑼鼓聲不啻爲最佳的宣傳工具,所以在正戲上演前,先以鑼鼓嗩吶來一段響徹雲霄的扮仙,村里左近的觀衆就會聞聲趕到,共襄盛舉。扮仙戲也是在正戲演出前,讓演員身心「暖機」的最佳暖身活動。除此,並能藉此演出,做爲使觀衆注意力慢慢集中,逐步進入戲劇情境的導體。

廟宇藉扮仙戲敬神,信徒藉之還願,演員藉以暖身,觀衆藉以暖心,劇團藉以增加收入,初學演員用以鍛鍊技藝……扮仙戲功能之多,應不愧於「醉仙半棚戲」這句戲曲諺語了。

 

文字|游源鏗 蘭陽戲劇團藝術總監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