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資深舞蹈家羅曼菲,四月間應城市當代舞團之邀,在香港演出黎海寧新作。大陸舞評家歐建平在來台途中,觀賞了這場「女人心事」,並爲文記之,提供讀者一手報導。
香港城市當代舞團「女人心事」
4月19〜21日
香港大會堂劇院
黎海寧是舞蹈圈敢於並善於「碰撞」的女豪傑,儘管生活中的她總是那樣溫文爾雅;貫穿「女人心事」整部作品的女性主題,及椅子、床、浴缸……都是各國舞台上幾乎被用爛了的東西,因此,沒有如開「碰碰車」的功力和勇氣者,唯一的出路只有洗手不幹了。
作爲外冷內熱、超常敏感的女性編舞家黎海寧,在用肢體抒發甚至吶喊女性心聲方面可謂得心應手,從八〇年代的《上氣不接下氣》到九〇年代的《九歌》均爲此類。細膩而不瑣碎,恢宏卻不浮躁,此乃黎氏風格的主要特點。
「女人心事」三步曲
「女人心事」包括三大部分,實際上是以「愛」爲核心,生發出的「飢渴、實踐、跋涉」三步曲。
心事一《粉紅色人生》採用了法國女歌手伊迪絲.庇雅芙的十首情歌,但動作基調、服裝、燈光從頭至尾從未出現過一星半點粉紅色,只有父系社會中女性對浪漫人生的嚮往和可望而不可及。在十餘把黑色折疊椅和十多位黑衣裙舞者的調度中,我們悟到了今日都市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某種帶有強烈悖論色彩的「集體孤獨」──即使是手拉手,肩並肩,甚至臉貼臉,嘴對嘴,無法全然消除心與心之間的疏遠與提防。
羅曼菲舞出女畫家卡盧的心事
心事二《佛烈特》是整晚演出的高潮,而推波助瀾者則是三位女性:墨西哥畫家佛烈特.卡盧(Frida Kahlo)、香港編舞家黎海寧和台灣舞蹈家羅曼菲。
佛烈特爲殘疾和病痛所糾纏的人生經驗釀造出其畫作強烈而精緻的風格,並刺激黎海寧以成年女性爲視點的創作觀。她相中了正處黃金時代的羅曼菲,兩人的才華相得益彰。
「床」之舞一開始便使人倒吸一口涼氣──我們的夏娃正在爲人類創造下一代,那兩腿曲膝叉開的產婦姿勢使每個觀衆在瞬間,重溫或明白了自己降生人世的輝煌,不得不佩服三位藝術家的胸懷坦蕩和敢想敢爲,更對母親的生養之恩充滿了感激之情。
對舞蹈的酷愛和理解、先天修長且後天錘煉出的肢體,加上強烈的表現欲和舞台感,使得羅曼菲變成了一個發光體,閃爍於「床」上、「桌子」和「椅子」之間、「衣服」和「浴缸」之中,更使得不同的舞段各具特色:「床」是從生命的第一口氣開始唱起的愛情讚美詩;「桌子」旁詮釋了一曲人生如同懸絲木偶、充滿激情卻又無可奈何的哀歌;「椅子」上奏出了一首成年男女旣熟悉(於床上)又陌生(於劇場),疼痛與快感交織的靈肉奏鳴曲;「衣服」的穿脫中散發出女性逃離社會強加的角色之渴求;而壓軸的「浴缸」則淋漓盡致地揭示出女性的美麗、煩躁孤獨和絕望。
心事三《日記散頁》由五個舞段組成,其中的〈名字〉和〈日子〉可謂上乘。前者是編導家爲此場舞者而創作又一聰慧之作:本來就身懷六甲的菲律賓舞者方嘉琦靜靜地坐在椅子上,滿懷愛意地撫摸着腹中的愛之果,叨唸着數十個不同語言中的男女名字,眞實動人地表現出母親的心態和作品的世界性。
〈日子〉描畫出男女舞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舞校到舞團、從敎室到劇場的生活-工作景象,那些本來單調乏味的術語通過相應的動作和機械式、無休止的誇張和重複,產生出當晚演出中的第一輪笑聲,不僅調節了作品的節奏,而且再現了舞者生活中旣令人嚮往,又索然寡味的一面。
「女人心事」顯然打動甚至震撼了包括男人在內所有觀衆的心,而使大家忘卻了自己的生物屬性,去對如今人類的生存狀態產生超越性別特徵的思考。
文字|歐建平 中國藝術研究院外國舞蹈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