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海寧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時代崩壞下的冷酷生命
今年適逢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的四十周年,長期與該團合作的編舞家黎海寧,重新呈現了兩部卅年前的舊作,併為一晚演出《冬之旅.春之祭》。從應用的文本到演出的歷史,層疊了許多時代的風景線,這兩支舞碼接連了文化與城市不斷變異的景觀,映照當代香港的處境,著實令人深思。作品於今年四月底五月初於香港首演,並於九月訪台演出。
-
舞蹈 黎海寧的舊作今貌
《冬之旅.春之祭》 孤絕與爆烈的異境風景
被林懷民稱作「最厲害的華人編舞家」的黎海寧,去年與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重製了她分別首演於八○、九○年代的《冬之旅》及《春之祭》,分上下半場演出,一冬一春,一冷一熱,分別取材自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與俄羅斯作曲家斯特拉溫斯基,不只呈現CCDC多元的舞台風貌,也展現了出身自音樂世家的編舞家細膩敏銳的聲音感知。
-
全球搶先看 World Stage
御直覺而行,重現翻造自己的經典
一九八四年的《冬之旅》與一九九二年的《春之祭》,是香港編舞家黎海寧的早期經典,四月底將由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重新搬上舞台。黎海寧表示,她將重新改編《冬之旅》,希望舞台很「空」,讓舞者的肢體來表達冬天的感覺。而她的《春之祭》是「唯一運用首演夜傳說,進而顛覆傳說」的版本,舞中呈現尼金斯基與舞團經理狄亞基烈夫、妻子羅莫拉之間錯綜複雜的三角關係,這次並邀到台灣舞者周書毅出演「尼金斯基」一角。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以舞蹈書寫一座城市
一九九○年代後,黎海寧的作品敏銳捕捉香港處於殖民與後殖民的時空之間,人們身心的焦慮不安,及身分認同不斷轉換的過程中漂泊游移的主體位置。這些集體的經驗,不僅常是她作品的主題和內容,更成為她舞蹈思考的路徑與編舞的策略。她的舞作總以多重敘事的脈絡,純熟援引文學、音樂、繪畫等跨領域的元素,交織成異常豐富的舞蹈文本,深刻地映現出她作為女性創作者,處於中、西文化及不同殖民勢力間的複雜發聲位置。
-
企畫特輯 Special
卅年的靈光 舞蹈書寫的香港記憶
作為香港重量級的資深編舞家,黎海寧創作迄今累積了許多經典作品,即將由「多空間」主辦、帶來台灣的《90後的黎海寧》,即是將編舞家九○年代後的作品精采片段集結而成。黎海寧擅長用舞蹈回應文學文本與社會氛圍,以多變的舞台畫面,呈現她眼中的世界,而《90後的黎海寧》無疑是部資深編舞家的小型創作史,是片段的記憶重組,也是香港昨日今生的殘影,香港評論人黃寶儀曾這樣評論:「作品的亮點並非技巧,而是舞者、觀眾在個人的歷史中來回,得以重新審視當下的生活與記憶的關係。」
-
全球搶先看 World Stage 為作曲家蕭斯塔可維奇言志
黎海寧《證言》 探看藝術家的生存困境
於十一月下旬開始的「城市當代舞蹈節2017」,將由主辦單位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演出、黎海寧編創的二○○六年作品《證言》揭開序幕。《證言》描繪蘇聯時期俄國作曲家蕭斯塔可維奇在史達林政權下掙扎求生的困境,受極權政府壓迫的他,為了求生只能將心意化作密碼,埋藏在音樂之中。黎海寧說:「藝術家要用自己的方法生存,並且用藝術找到自己生存的價值,不管在哪個時代、哪個國家都是一樣的。」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溫火慢燉歲月 熱情探索未知
來自台灣與香港、屬於上個世代的重要舞蹈家吳義芳與黎海寧(Helen Lai),一位是為了挑戰自我表演極限而離開雲門舞集的男舞者,詮釋過雲門無數經典重要角色,尤其是令觀眾難忘的「雲中君」;一位是為了探尋創作的更多可能而離開香港城市當代舞團(CCDC),被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譽為「最厲害的華人編舞家」,其重要作品有《Plaza X與異變街道》等。吳義芳與黎海寧各自結束了彼此舞蹈生涯中重要且具代表性的一段,也因為前段生涯的結緣,開啟了下一段旅程的探險。 暖秋,十一月初的早晨,兩人籌備十二月初吳義芳的「50獨舞」兩地來回排練、開會百忙之際,利用黎海寧即將返港前的短暫早餐時光,於其下榻的旅店,兩位舞蹈老手展開對於這段探索之旅的分享與討論。
-
特別企畫 Feature
5位編舞家 5個驚世祭典
斯特拉溫斯基的《春之祭》,為何成為後世眾多編舞家意欲挑戰的里程碑?編舞家們到底如何將之解讀,然後構築出舞作?透過對尼金斯基首演版、碧娜.鮑許版、林懷民版、黎海寧版與沈偉版這五部《春之祭》的演出呈現與動作分析,或可看出其中端倪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舞蹈
不斷Crossover的香港當代舞蹈生涯
香港的文化身分,似乎不斷在演變,亦不斷從一個範疇跨越至另一範疇。其實,香港的現代舞蹈發展及其景觀,也一如這段文化歷史,每一代均不斷重新定義它的涵蓋範圍,並且從不同的跨界手法(crossover)演進中,擴展及至找到了自己的定位。香港藝術節製作屬於「香港」的「我的舞蹈生涯」,便不單只是為香港的舞蹈發展史建造一個里程碑,而是更真切地讓我們看見香港一直以來百川匯海的舞壇景象。
-
特別企畫 Feature
挑釁!2006新舞風
赤裸暴力的美學極限,挑釁撞擊文明社會的意識形態, 傑宏.貝爾用驚世駭俗的語彙,逼迫你閱讀身體的零點。 卡夫卡的夢境寓言,馬格利特的超現實畫風, 黎海寧用詩意的舞蹈劇場,讓你瞥見身體的變形記。 什麼是身體? 今年的「新舞風」透過傑宏.貝爾與黎海寧, 丟出了這個大哉問你,看見自己的身體了嗎?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比利時羅莎舞團Rain 黎海寧《K的喜劇》
這兩個月「舞蹈春天」的甘霖,下到快淹水了!本月又有兩齣風格極端不同的上乘舞作,仍值得排除萬難,非看不可。 Rosas的Rain我渴盼已久。形式完整、動作簡潔、一氣呵成──編舞者安娜享譽全球的招牌風格,令我百嘗不厭。不言志、不敘事、甚至不抒情,卻能以既純粹又豐饒的動作,帶給人無以名之的洶湧感受,這到底是怎麼辦到的?老實說,我不知道。就像莫札特的音符怎能如此甜美又有力?我也不知道。狂喜只能體驗,無法言傳。 黎海寧的風格變化極大,有的十足中國情調,有的強烈歐陸風格。《K的喜劇》和雲門跳過的《春之祭》、《看不見的城市》均屬後者。那變化快速的多焦點劇情、滑稽突梯的動作與造型、冷冽節制的高調品味、想像力豐富的獨創意象,在在引人入勝。每當有人說華人的舞蹈劇場以失敗居多,我都會想起絕佳的反證,就是黎海寧。《K的喜劇》取材卡夫卡,應該可以滿足眾多喬瑟夫.納許迷,但黎海寧自有她特殊的女性敏感,讓我們拭目以待。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
特別企畫 Feature 新舞風 黎海寧
黎海寧的頹廢美學
以細膩情感與劇場風格見長的香港編舞家黎海寧,睽違台北三年後,帶領香港城市當代舞團帶來從作家卡夫卡發想衍伸的舞作《K的喜劇》。
-
特別企畫 Feature 新舞風 黎海寧
SARS引發的《變形記》 《K的喜劇》 黎海寧的卡夫卡讀後感
黎海寧從小喜歡卡夫卡的作品,重讀《變形記》,人們遇異狀時被排拒的深刻描述,正如SARS真實寫照,編舞家由身體的病,擴大衍生精神的變異到性向不同,凡異於常人之處,都可能被排斥的境遇。她藉由一場疫情,重新檢視了社會現象和人際互動的病態。
-
舞蹈
生命的孤寂與慾望
羅曼菲的《沉香屑》以幽暗的舞台上一盞低垂擺盪的吊燈開場。舞者謝明霏如一隻撲火的飛蛾,環繞它不止地旋轉奔跑。這幅景象是編舞者為張愛玲筆下的悲劇典型葛薇龍定下的生命基調。
-
舞蹈
演出新訊:舞蹈篇
一路轉則,盡現舞台 光環舞集二十週年展現歷歷軌跡 光環舞集今年屆滿二十周年,「20回顧特別公演」重新製作了舞團二十年來的重要作品,如《石板老人》、《立體結構》、《鏈》、《浪上飄》、《現象》、《念天地之悠悠》,呈現光環一路發展的軌跡。五月底在台北城市舞台登場後,六月將繼續於台中、台南、桃園演出。 光環舞集在創團之初,劉紹爐的創作多是將鄉土題材融入現代舞,如《鄉旅》、《霸王別姬》、《石板老人》等作品;十年之間,他從抒發鄉土情懷的做法,轉為對身體動作的探索,由圓、直線、曲線到立體空間和結構,發展出《主題與變奏》系列作品。 十年後,劉紹爐暫停舞團運作赴美進修,找到了「氣、身、心合一」的身體律動理念,開啟另一個創作方向,風格轉變可以從《念天地之悠悠》看出端倪,並陸續推出《鏈》、《浪上飄》、《現象》等作品;同時,劉紹爐也發現了嬰兒油這個新媒材,展開了「嬰兒油上的現代舞」系列舞蹈創作,讓光環舞集走向國際舞台,並獲得許多榮耀。 近年來劉紹爐持續「氣、身、心合一」的創作路線,以身體自有的聲音作為伴奏,劉紹爐笑道,這看起來好像是「加法」,但其實是「減法」,是將舞台表現更加去蕪存菁,呈現最簡單原始的一面。而這個理念將在十月份嬰兒油新作中實現,屆時大家可看到融入聲音的嬰兒油作品。 當潘金蓮跳著佛朗明哥舞 多媒體舞劇《台北地圖之尋找潘金蓮》 迷火西班牙舞坊將推出國內首齣將佛朗明哥舞蹈與劇場結合的多媒體舞劇《台北地圖之尋找潘金蓮》,故事發生在現代的台北,武松、武大郎和西門慶這三個男人在龐大都會裡尋找潘金蓮的行蹤,正當三名男子瘋狂地尋找她的同時,這位謎樣的女子也正在尋找著自己。 「我是西門慶,我要解放潘金蓮!」飾演西門慶的王柏森信心滿滿地說著,他口中的「潘金蓮」就是迷火西班牙舞坊的靈魂人物李昕。千百年來,潘金蓮一直是女性情慾主題的重要代表人物;自認為是潘金蓮的李昕說,佛朗明哥一向與蕩婦卡門產生聯想,而卡門與潘金蓮最大的不同是,卡門沒有受
-
舞蹈
五月舞風,吹襲國家劇院
五月的國家戲劇院,舞風正熾!你可以嗅到新古典舞團大型舞劇《曹丕與甄宓》的詭譎氣氛,也可以聞到「2004新點子舞展」的清新味道,除了四位獨立編舞者的作品之外,三十舞蹈劇場先《祝你身體健康》,然後台北越界舞團將帶大家《尋找張愛玲》!
-
最PAR!
面貌百變不執著,一以貫之來批判
劇場編導鴻鴻說,林奕華一向絕頂聰明,他擅於批判、作品論點犀利;所謂的「變化」,不過是他使用不同的媒介,來傳達他想說的東西。香港藝術中心總幹事茹國烈則表示,他認識的林奕華一直如此,總是不斷改變,不斷變換作品形式,而且很有意識地選擇與傳達自己要談的東西。
-
舞蹈
機心算計,觀眾也入戲
與其等著被「揭示」,作者早已在一路開展之中把我們也拉了進來,好與她一起成就這部作品最後的完整。而這裡的重點是,你將不是讀出、瞭解到她所要告訴你的主旨──(她也深自懺悔著的)人類之粗糙、無自知之明的訊息,就是成為這訊息(無自知之明)的一部分。
-
專輯(一)
黎海寧與神話之舞
恰是萬物勃發生長的春日,雲門舞集2演出《創世記》。從各民族的古老神話傳說,擷取開天、闢地、造人、災難、毀滅入舞,對照當代,傳遞創作者對於再造新生的希望。 除了《創世記》的製作,編舞者黎海寧的另一作品《O先生家族死亡事件》, 也觸及神祕未知、人的命運。作者王墨林藉此深探黎海寧創作所呈現的當代思維與身體。而創作者為何眷戀神話?趙綺芳的文章引我們神遊現場,從中發現神話與人的關係,印證雲門2《創世記》存在的原因。
-
專輯(一)
肉身書寫的拼貼神話
作品機敏細膩卻又狂野混亂的黎海寧,帶著她的《創世記》再度來到台灣與觀眾見面。向來擅長從文學中汲取創作靈感的她,這回取材各民族的創世神話,經由與雲門舞集2舞者的激盪互動,將呈現一齣台北版的《創世記》,是否也能為台灣「傳達起始與重生希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