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具上張貼著“No Photos Without Donation”(沒有捐款就不能攝影)的貼示,宣傳的同時也一併召募經費。(陳琪 攝)
愛丁堡 藝術節/愛丁堡

世界最大的藝術節 愛丁堡藝穗節

隨著「愛丁堡國際藝術節」一起創辦的「愛丁堡藝穗節」至今已五十一歲了。這個沒有什麼政府資源,原本幾乎是依附在「愛丁堡國際藝術節」所吸引的觀衆群旁邊成長的小小表演族群,至今已成爲一個巨人,其所吸引的注意力竟已超越國際藝術節,成爲愛丁堡城市八月份最大的焦點。

隨著「愛丁堡國際藝術節」一起創辦的「愛丁堡藝穗節」至今已五十一歲了。這個沒有什麼政府資源,原本幾乎是依附在「愛丁堡國際藝術節」所吸引的觀衆群旁邊成長的小小表演族群,至今已成爲一個巨人,其所吸引的注意力竟已超越國際藝術節,成爲愛丁堡城市八月份最大的焦點。

如果以「數大便是美」來比喩英國愛丁堡之「藝術穗節」Fringe Festival,那可眞是名符其實,當我首次拿起如雜誌般大小,卻如英文字典般字體密密麻麻的藝穗節手册時,我就知道要在愛丁堡藝術節求生存,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了。

一九四七年隨著「愛丁堡國際藝術節」一起創辦的「愛丁堡藝穗節」至今已五十一歲。當年所謂的「創辦」,當然不若國際藝術節一般的正式、輝煌,僅是八個不請自來的小團體,各自打理起自己的節目、票房,沒有大場面也沒有預先的媒體報導,一個最自發也最自主的集結式演出就此誕生。五十年後「愛丁堡藝穗節」這個沒有什麼政府資源,原本幾乎是依附在「愛丁堡國際藝術節」所吸引的觀眾群旁邊成長的小小表演族群,至今已成長爲一個巨人,其所吸引的注意力竟已超越國際藝術節,成爲愛丁堡城市八月份最大的焦點。

以今年爲例,國際藝術節有七十五個節目在七個主要表演場地及數個次要場地舉行,爲期三個週末(八月十六日〜九月五日),而藝穗節卻在三週內(八月九日〜八月三十一日)找出一百八十九個演出點,推出一千三百多個製作,且很多節目還是每天演出,連演三週的熱門製作!

成功的因素:自由機制

愛丁堡藝穗節何以成功?我想這與其五十年來一直保有的自由機制很有關係。來此演出的團體不需經過一般大型藝術節藝術總監的篩選,自費參加、自選場地、自行宣導、自負盈虧,演出者只要有足夠信心,成功與失敗全取決於「觀眾」與「演出者」的互動。這種自由機制提供了演出者來此一試身手的冒險性動力,也提供給觀眾無窮冒險的選擇,對第一次來到愛丁堡的觀眾而言,眞會讓你有落入大海卻不知如何游泳的痛苦感。我不說如入寶山無從選擇,是因爲許多節目其實「不怎麼樣」!藝穗節是一個超大型表演藝術的士林夜市,各式貨色任君挑選,有眼光的買家才能找到物美價廉的好貨色,如不小心看了場半業餘水準的演出,就當是對該團勇於嘗試的獎勵吧!

節目、場地的多樣性

由於愛丁堡在八月份各項活動的集結造勢,每年總能吸引五十萬以上的遊客到此「看戲」。市場大了,就吸引更多團體來此演出。「藝穗節」裡的節目非常多元,可以前衛也不一定要前衛,可以另類也不一定要另類,很多馬戲團、stand up comedy、兒童節目、娛樂性演出也在此「瓜分」票房。觀眾決定哪些節目成功,演出成功的表演團體下一年就成了票房紅牌,除了可選擇到愛丁堡有名的場地如Traverse Theater、Calder's Gilded Balloon、Assem-bly Rooms等地演出,甚至也可能被國際藝術經紀人或重要製作人、藝術節發掘而獲得更多的演出機會。不成功的呢?據說,小型團體的演出,林林總總一次至少要花掉二萬英鎊。

「藝穗節」的另一個吸引力是在於它場地的多樣性。愛丁堡比其他國際藝術節更有本錢的地方是在它城市的美麗,平日沒有藝術節時也有足夠的觀光景點吸引遊客前往,七、八所大型劇院也有經常性演出。到了八月份,許多倉庫、空屋、辦公室、禮堂、敎堂、花園、畫廊、公園、穿廊都由場地經營者的二房東租下來,加上適當的硬體安裝、布置後,再租給表演團體,一晃眼整個城裡就出現了近二百個演出場地。但由於演出團體太多,熱門場地幾乎都是從早演到晚,每個節目之間換場的時間只有二十至三十分鐘,如果有興趣停留在同一個場地待一天,就可以看見五、六個團體如何用同一個空間演完全不同的戲。「空間的多元運用」又可再次刺激觀眾的想像力。

「媒體」在愛丁堡藝術節也扮演了推波助瀾的角色。報紙、雜誌、電視、廣播,在藝術節間均提供全面性的報導,其中更以《蘇格蘭人》The Scotsman這份報紙最爲用力,每天均加裝七大張、二十八頁的藝術節專刊,介紹國際藝術節與藝穗節的活動,並有評論與推薦,等於提供一般觀眾每天選節目的指南。

專業化的行政支援

巨大的「藝穗節」當然也不可能就眞的全然任由其自生自滅,若沒有「國際藝術節」長期受政府支持著,製作高水準的藝術節目以吸引大批爲藝術而來的固定觀眾,「藝穗節」也不可能會有自然生成的票房市場機制。而觀眾對藝術節目需求的長期累積,也形成了「藝穗節」的專業組織化,我特地前往位於「藝穗節」街頭秀的集中點High Street的辦公室拜訪藝術節行政負責人史壯(Hilary Storng),才了解這個以全世界「最民主的藝術節」著稱的藝穗節,其實是在極爲周延的規畫下,由這個接受政府少許補助的行政中心來扮演表演團體的顧問、演出場地的仲介、票務發售與管理、演出資訊的匯編、媒體與演出團體的媒介等角色。行政中心平日雇用十幾位全職人員,藝術節期間最多雇用到七十幾人。他們決不做的是「推薦」特定節目給觀眾,而以最中立的角色服務所有表演團體,不爲藝術下判斷,以確保「藝穗節」最自由的創作力與生命力。

成功的案例

愛丁堡藝術節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成功藝術節的案例,但它的成功並不是好在它已成爲世界上最大的藝術節,而是找到了一個以它的背景能協助藝術生長的運作機制,惟有細心設計與當地生態相合的機制,才不會發生揠苗助長的反生態建設。這一點,是在台灣積極籌劃大型藝術活動機制時,最需審愼思量的。

 

文字|陳琪  台北藝術節總策劃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