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亞洲文化協會台灣奬助計畫
一九九九年度的「亞洲文化協會台灣奬助計畫」即日起接受申請,贊助台灣的藝術家、學者、專家赴美硏習、創作、考察,申請截止日期爲二月十五日。
「亞洲文化協會台灣奬助計畫」由美國的亞洲文化協會(Asian Cul-tural Council)和台灣的中美亞洲文化基金會(Sino-Americal Asian Cul-tural Foundation)聯合設立,目的在促進台灣、美國和亞洲國家之間,在表演藝術和視覺藝術方面的文化交流。
「亞洲文化協會台灣奬助計畫」奬助項目包括:
1.「亞洲文化協會台灣藝術專家奬助」:提供若干贊助名額赴美做一至十二個月不等的硏習、創作及考察訪問。
2.「亞洲文化協會/赫德蘭藝術中心奬助」:提供爲期六個月的奬助,供視覺藝術家於二〇〇〇年暑假前往美國舊金山的赫德蘭藝術中心擔任駐地藝術家,進行創作、硏習活動,另三個月則安排前往紐約市創作、考察。
凡有意申請以上奬助者請將「硏習計畫簡介」傳眞或郵寄至「台北市南京東路三段二百六十一號六樓亞洲文化協會」,文長以三百字爲準,扼要說明擬進行之硏習、創作、考察之內容、時間、地點。洽詢電話:(02)27185185。
(編輯室)
「藝術村發展方向硏究」報吿書
文建會藝術村籌備處於八十六年十月成立迄今已滿一年。以財團法人基金會方式營運,屬於非營利機構。
籌備處針對未來藝術村營運與功能定位,在工程規劃設計的同時於八十六年四月至十月委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美敎系陳建北硏究「藝術村新建計畫之營運管理辦法──藝術村發展方向硏究」計畫案。硏究案蒐集全球藝術村二百四十四個,尤其針對美國、法國藝術村設置的宗旨、組織性質、成立時間、規模、地理位置、工坊設備、住宿與膳食、敎育推廣等方向,以多角度的分析、整合、統計、比較的形式,呈現世界藝術村的發展模式與營運軌跡,及其相關數據的統合,其中部分數據包括:
一、目前美國有七十一個、法國有五十五個藝術村,兩國佔全球藝術村百分之五十二;美國藝術村最早成立於一八九四年,時間距今有一百零四年,法國最早的成立於一九六五年距今有三十三年。
二、全球藝術村整體上提供一個不受干擾、前瞻性、實驗性、互相交流、激發思想的創作環境。
三、美國七十一個藝術村中,屬於跨領域交流的有百分之八十,跨領域創作的有百分之七十一、實驗性創作的有百分之九十三;法國藝術村則全屬實驗性創作。
四、美國藝術村有百分之六十九由私人或藝術家設立;法國因「當代藝術下鄕」、「平衡區域文化藝術目標」政策下,多數由政府有計畫性的設置,但多屬小型藝術村。因藝術村屬非營利機構,所以美、法藝術村皆長期接受政府、企業等補助或捐助以維持營運。
而針對台灣的藝術村的營運與功能定位,目前已舉辦三次「藝術村發展方向硏究」藝術家座談會,達到的共識爲:第一期考量爲個人工作室及四大工坊(版畫、雕塑、陶瓷及綜合媒材),第二期才考慮表演藝術類的設置。
(編輯室)
[法國]
巴黎偶戲劇場
數個月來,在法國極右派刪除文化經費補助的壓力下,表演工作者仍努力維護表演藝術的自由。成立邁入第七年的「巴黎偶戲劇場」(Théâtre de la Marionnette á Paris, TMP),目前受到文化部、巴黎市政府等相關部門的補助,雖無固定的表演場地,仍堅持爲巴黎的觀眾安排多元文化的偶戲表演。
除了安排國內外的偶戲節目外,「巴黎偶戲劇場」重視觀眾與表演者的交流。九九年的工作計畫包括:邀請從事偶戲表演三十年以上,並有創新革命作品的藝術家暢座談創作經驗;開辦三次短期工作坊,請偶戲演師講述創作的靈感與執行的過程。此外結合各偶戲工作室,每月選定一天帶領靑少年認識不同類型的偶戲,或偶戲表演中的燈光……等。附設的資訊中有相關書籍、期刊、國內外偶戲錄影帶與劇團資料,並提供最新的偶戲演出消息。
「巴黎偶戲劇場」住址:38, rue Basfroi 75011 Paris France,電話:0144647970,傳眞:0144647972,電子郵件信箱:tmp@francenet.fr。
(文天元)
「世紀更迭中的戲劇」硏討會
十九世紀末在歐洲發展出來的自然主義、象徵主義,在當代創作中仍然餘波盪漾,爲回顧該段時期歐洲戲劇的發展與影響,巴黎第三大學(Université de Paris III-Sorbonne Nouvelle)、奧賽博物館(Musée d' Orsay)、山丘國家劇院(Théâtre National de la Colline)與比利時的新魯汶大學(Université de Louvain-la-Neuve),以「世紀更迭中的戲劇──陷入危機的劇作形式一八八〇──一九一〇」(Théâtre au tournant du siècle—La mise en crise de la forme dramati-que 1880-1910)爲題,在去年十二月十一十二日召開學術硏討會。
這次會議的召集人是在巴黎三大敎授現代戲劇理論多年的沙哈薩敎授(J.-P. Sarrazac),論文發表人來自法國、義大利、比利時,內容包括對易卜生、史特林堡、梅特林克、契訶夫劇作的討論比較,並重新檢視魯卡契、布萊希特等人理論,檢討作品的對白、形式等,並以這段時期的戲劇演出、舞台人物的「生與死」爲題,邀請戲劇導演與學術界進行座談。會中並且播放了「自由劇場」(Théâtre Libre)創辦人安瑞(André Antoine)的電影作品《土地》(La Terre, 1927),讓我們了解法國第一位戲劇導演,竟然也是個才華洋溢的電影工作者,並有論文探討「自由劇場」與初期電影導演的關係。同時,奧賽博物館也舉辦法國象徵主義詩人馬拉美(S. Mal-larmé, 1842-1898)眼中的戲劇等特展。
(文天元)
[日本]
當代舞劇《與東龍共舞》
由財團法人兒童育成協會企畫製作,藝術文化振興會、季節劇場文化財團協辦的一場由日本、香港及韓國三地的舞蹈家所共同演出的傳統舞蹈劇作《東方之珠──與東龍共舞》。演出包括〝dance at the gather〞、〝dance collection〞、〝dance gone〞及「布維儂國際編舞東京公演系列」等創作作品。
日本方面,由森脇由美子擔任總合舞合監督,以別於故事性又抒情性的舞蹈演出方式稱著的北村明子、芭蕾舞者島崎徹、曾獲第六屆布維儂國際編舞奬的香港編舞家林尤,搭配備受矚目的韓國舞蹈家邱瑞成共同演出。此種共同創作的方式源自歐美新式舞蹈表演方式,傳到亞洲、非洲及中南美洲後,這種集體創作的舞蹈演出,衍然形成一股新潮流。近年由於世界性的經濟衰退,率先影響歐美經濟文化,各國資深舞蹈、戲劇工作者紛紛向海外擴展,不少人以日本爲公演的第一站,再輾轉世界巡迴演出。隨著布維儂國際編舞奬的設立,再加上如伊斯蘭敎所興起的集體創作舞蹈所帶動的新表演藝術,這股異於美、法等西方國家的舞蹈表演方式,預計將蓬勃帶動起亞洲舞蹈藝術的新潮流。
這場公演將於二月五日、六日在靑山圓形劇場演出。
(襲加)
《寺內貫太郞一家》搬上舞台
風靡一時的電視連續劇《寺內貫太郞一家》於二月一日起至二十六日,在東京新橋演舞場首次以舞台劇型式登場。《寺內貫太郎一家》爲已故女作家向田邦子的作品,描述居住於東京舊市鎭裡,經營石料業的第三代的貫太郎及其一家人所發生的日常趣事。
由於劇中圍著大腹卷(保暖防寒用的衣物)、理著圓形小平頭的貫太郎,和其長男周平之間有趣的父子關係以及飾演貫太郎母親的樹木希林的幽默演技,使得《寺》劇在一九七四年一月至十月播映時,曾創下極高的收視率,之後的《七人之孫》及《時間到了》陸續創下佳績,成爲TBS連續劇的黃金期。另外由金子成人改寫向田邦子的另一作品《父親的致歉函》,與劇場演出家(導演)父世光彥搭配製作的舞台劇亦深得好評。向田邦子的父親曾表示,這一系列作品的大受歡迎,表現出大眾對「家庭中的父親」的重視。《寺內貫太郎一家》在舞台演出之前,集合了全體演出人員,在一段「東京電話」(日本電信機構)的廣吿CM中,以劇中人的形象,在舞台劇上演前,先做了一場熱身預吿。
《寺》劇在衆所矚目下,由電視劇走向舞台;演員陣容包括作曲家小林亞星、樹木希林、西城秀樹等;部分演工作人員還計劃籌組「未來劇團」,因此《寺》劇的演出算是替「未來劇團」踏上舞台前的暖身。
(襲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