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日本現代舞第一代舞踏風格,以及第二代以束力史川原三郎等為代表的身體探索風格,這兩個團可歸類為延續身體實驗,但以大量影像、聲光科技著稱的第三代,充分反映日本新一代劇場作風與思維。
節目名稱:《叛眼》Finks
演出單位:蓮妮‧巴索(Leni-Basso)舞團
演出時間:3月26~28日
演出地點:台北新舞臺
卡司與內容:北村明子編舞。四部攝影機與兩幅大螢幕交錯呈現影像,在電子噪音聲中舞者快速動作,呈現科技時代景觀。
確定指數:★★★★★
節目名稱:《炫旅》Voyage
演出單位:「蠢蛋一族」(Dumb Type)
演出時間:4月2~4日
演出地點:台北新舞臺
卡司與內容:集體創作,成員來自視覺藝術、電腦工程、文學、戲劇、舞蹈等領域。舞台上電腦影像帶出山林海洋各式風景,讓觀眾有如經歷一場虛擬心靈之旅,炫麗的背後隱含創作者對社會的批判。
確定指數:★★★★★
繼去年底來台演出的束力史川原三郎與渡烏舞團之後,新舞風系列的另一套節目「日本e舞步」,由蓮妮‧巴索(Leni-Basso)舞團與蠢蛋一族(Dumb Type)舞團接棒登場。
與其說是舞團,不如說他們是多媒體劇場會更貼切。相較於日本現代舞第一代由土方巽、白虎社、山海塾等開展的舞踏風格,以及第二代以束力史川原三郎、永子與高麗為重要代表的身體探索風格,這兩個團可歸類為延續身體實驗,但以大量影像、聲光科技著稱的第三代,充分反映日本新一代劇場作風與思維。
蓮妮‧巴索舞團:純粹動作與高度視覺性
蓮妮‧巴索舞團成立於一九九四年,創辦人北村明子(Akiko Kitamura)身受芭蕾、爵士與街舞訓練,舞蹈動作明快、動感,並被認為是一種含有武術動作的現代舞。她的作品特色在於卸除了說故事、詮釋與抒情的角色,而直接訴諸於純粹的動作變化,並以結合影像、身體、燈光、音聲與空間設計等元素,融匯出一種具有高度視覺性與風格化、刺激觀眾感官,且打破觀演界限的互動風格。
除了每年定期演出之外,北村明子也為廣告、時尚服裝秀及戲劇演出編舞,並在日本文化交流協會的安排下,赴德國擔任常駐藝術家,同時,她也積極地參加各種國際藝術節,藉由與其他團體合作,迅速提高海外知名度。二○○一年,北村明子受邀參與美國緬因州的貝茲舞蹈節(Bates Dance Festival),她的一支獨舞作品Face-Mix即引起注目並在美國獲得肯定的評價。這次帶來的作品《叛眼》Finks即被視為她與舞團的代表作,自二○○一年的東京演出後,已先後巡迴了歐洲、北美與亞洲,並受邀參加今年的澳洲亞德雷德藝術節。
「蠢蛋一族」:一個主題多種呈現
「蠢蛋一族」成立於一九八四年,團員們當時都還是大學生,由於專業領域各不相同,包括建築、視覺傳播、美術、作曲、音效工程、舞蹈、戲劇等,因此他們的創作也呈現多種型態,主要運用多媒體技術與元素,嘗試擴展創作的各種可能性。起初,「蠢蛋一族」的創作主題多集中在反映與批判社會,特別是人們處於後工業消費社會所受的媒體影響,但在主要成員古橋悌二(Teiji Furuhashi)罹患愛滋過世之後,他們開始轉向討論更多如愛滋、同性戀、死亡等禁忌議題。
通常「蠢蛋一族」會針對某一個主題,發展好幾種不同的表達形式,從裝置展覽、音樂會、影音及平面出版品到劇場演出,一應俱全;而他們的劇場演出也經常搭配一個同名的裝置展覽,成為「蠢蛋一族」的招牌標記。有趣的是,他們不只是將自己定位為一個表演團體,而是藝術創意中心,除了創作,他們還為其他藝術工作者提供資訊、辦講座、工作坊,甚至還經營一家咖啡館。
同時,與蓮妮‧巴索舞團類似,「蠢蛋一族」也是經由與其他國際團體的交流合作(例如:丹麥Hotel Pro Forma、美國建築師Elizabeth Diller、Ricardo Scofidio),得以打開國際名聲;而一支處理資訊時代的空虛的作品pH(1990),則一鳴驚人,之後的作品S/N(1994)與OR(1997),均被視為劃時代的經典之作,而在倫敦巴比肯中心(Barbican Center London)、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等地,也可以看到他們的作品。
(本刊編輯 楊莉玲)
相關網站
http://www.hkw.de/english/culture/1999/dumbtype/dumbtype.html
http://www.leni-basso.com/leni.html
口碑檔案
北村明子成功地將武術動作風格化為充滿戲劇張力的動作,使得日本的實驗舞蹈不再像是模斯‧康寧漢的翻版,或是家鄉土產的舞踏。
──《紐約時報》
Dumb Type的成功在於洗鍊地操作美學技巧,他們證明了緘默有時比過度的言語更具說服力。
──丹麥Berlingske Tidend
舞碼知多少
關於《叛眼》Finks
這個作品的前身是在一九九九年於東京首演的版本,當時全長只有廿五分鐘,並沒有影像,後來經過歐美巡演過程中不斷補充修改,並加入多媒體,擴展成目前五十三分鐘的版本。
北村明子最初的概念是想實驗一種「不交流的交流」,也就是說,她想探索舞者彼此的身體在真正接觸之前,會產生什麼樣的狀態。對她而言,在舞蹈的世界中,舞者之間的身體接觸往往是順理成章,且是重要的一環,如果不接觸,情況可能變得十分有趣。於是北村明子在發展舞作時,規定每個舞者有自己的動作、時間與領地,看看當別的舞者試圖接觸(或說侵犯)的時候,自己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由此主題出發,透過舞台四角放置的錄影機,以及兩幅大螢幕,交錯播放先前預錄、現場錄下的影像,舞者在強大的電子音樂聲中,不斷地試圖接觸對方卻又被對方閃躲,繼而互相追逐、跌倒、衝撞的快節奏動作下,傳達現代人際關係的無奈,並暗喻「溝通」與「侵犯」一線之隔的危險。如同束力史川原三郎與盲人舞者在《電光石火》Luminous共舞那段所發揮的感人力量,《叛眼》前二十分鐘的重覆與舞者嘗試接觸的混亂與失敗,收束於北村明子一段撼動心跳、憂傷的獨舞。而舞台上保持距離、無法靠近的舞者,也因影像中出現彼此頭部重疊的畫面,讓觀眾產生「身雖分離、意卻相契」的聯想。
關於《炫旅》Voyage
在旅程開始之前的入口處,紅色雷射光束打在牆面上,清楚顯現一連串與時間相關的字詞──曾經、立刻、之後……。光束有如超級市場的盤點機,持續追蹤著觀者,進入這場旅程。
鏡面舞台上,有雪山、森林、草原、海洋、藍天等自然景象,還有寫著:願在星空下夢想、願你免於傷害、願你永不受苦憂傷……等字句,一幅幅電腦影像排山倒海而來,透過影像與表演者的互動,帶領觀眾體驗動作與情感、速度與靜止、幻相與現實,並思索身在何處、將往哪裡去的問題。(楊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