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賽門.拉圖(牛耳藝術 提供)
音樂

柏林愛樂與青少年 賽門.拉圖為百年老電創造「未來」

在世界古典樂壇,柏林愛樂穩坐龍頭地位。一百二十三年來,擔任過它首席指揮的人只有六名,從福特萬格勒、卡拉揚到阿巴多,個個都是世界上最優秀的音樂家。新任音樂總監拉圖接任後,作風開放而友善,讓阿巴多時代造訪亞洲時只去日本的柏林愛樂,終於有機會踏上台灣的土地。而他並不耽緬於柏林愛樂的輝煌過去,而是積極為這間百年老店創造「未來」!

在世界古典樂壇,柏林愛樂穩坐龍頭地位。一百二十三年來,擔任過它首席指揮的人只有六名,從福特萬格勒、卡拉揚到阿巴多,個個都是世界上最優秀的音樂家。新任音樂總監拉圖接任後,作風開放而友善,讓阿巴多時代造訪亞洲時只去日本的柏林愛樂,終於有機會踏上台灣的土地。而他並不耽緬於柏林愛樂的輝煌過去,而是積極為這間百年老店創造「未來」!

PROGRAM  柏林愛樂—貝多芬之夜

TIME     11.17  7:30 pm

PROGRAM  柏林愛樂—理察.史特勞斯之夜

TIME     11.18  7:30 pm

PLACE    台北國家音樂廳

INFO      02-87121986

二○○五年四月二十五日,柏林愛樂音樂總監賽門‧拉圖在記者會上宣佈,確定於今年秋天,率團展開北京、東京、韓國、香港和台灣等亞洲六城市的巡演行程。

拉圖帶給觀眾一種更親民、更貼近生活的的聆樂經驗

被視為交響樂「王者之王」,柏林愛樂在一九五五年,由卡拉揚接掌開始,進入黃金時期。卡拉揚「主政」長達三十四年,將半輩子奉獻給柏林愛樂,也創造了全球樂迷難以抗拒的「卡拉揚之聲」。卡拉揚去世之後,在義大利籍指揮阿巴多智慧型的帶領之下,柏林愛樂聲譽不墜。阿巴多致力於表現古典、浪漫派曲目,成績卓越,後來他因健康問題而萌生退意,經過兩輪激烈的投票,來自英國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的賽門‧拉圖脫穎而出,二○○二年九月正式走馬上任。拉圖把主掌柏林愛樂視為一生最大的榮耀和挑戰,但他積極開拓百年老店的新局,拉圖帶領柏林愛樂嘗試演奏各種形式的音樂,在二十一世紀的古典樂壇,帶給觀眾一種更親民、更貼近生活的的聆樂經驗。
頂著一頭濃密的灰白色捲髮,五十歲年紀,青春正盛的賽門拉圖一上任,面對擁有百年歷史的柏林愛樂,第一個思索的問題便是──它的未來。為了實踐「音樂不是一種奢侈的享受,而是人生的基本需求」的想法,他提出了名為「未來」的教育計畫,他要以這個計畫喚起廣大民眾的興趣,尤其是那些與古典音樂、與柏林愛樂從來沒有聯繫的青少年們。

拉圖在上任之前就給柏林政府壓力,希望柏林愛樂沒有財務壓力,得以專心發展藝術,僵持數月之後,柏林當局簽了一紙合約,幾乎是無條件地提供柏林愛樂每年數千萬歐元的預算。上個樂季,拉圖用這筆錢,與柏林的六所主要以社會低收入家庭的孩子為主的學校、來自二十個國家的三百個學生合作,以俄羅斯作曲家伊戈爾.斯特拉溫斯基的《春之祭》交響組曲為主題,從英國找來了編舞家,排練大型舞蹈,目的是啟發青少年的創造力,為他們打開通向古典音樂的大門。期間,電影工作者在長達五個月的時間內,拍攝紀錄下這項計畫,成了第一部關於柏林愛樂的電影。

模仿他人永遠無法成功

面對卡拉揚、福特萬格勒的巨大身影,這位柏林愛樂二十一世紀的新音樂總監如何甩開那些輝煌但沉重的包袱?拉圖認為,聆聽前輩精采的演出為美好之事,但也是一種阻擾,因為模仿他人永遠無法成功,「我大部分都是先實現我的詮釋,爾後才去聽大師們的錄音,因為我不想受到影響,我相信每個人都有獨家的見解,就像打包行李一樣,每人都有自我收納的規則,那是一種屬於個體的獨特技巧。」接掌愛樂三年來,拉圖不忘在曲目上安排他拿手的二十世紀作品。「對我來說沒有什麼當代和過去之別,因為每首曲子在他身處的時代,都曾經扮演當代的角色。」他說,演出現代音樂便是為當下留下記錄。
  拉圖開放、友善的作風也具體表現在這回的台灣行上。今年三月初,柏林愛樂新任經紀人馬汀‧肯伯爾懷特悄悄來台,商談柏林愛樂來台的可能性,他對媒體表示:「之前因為前任音樂總監阿巴多的原因,柏林愛樂永遠只去日本,現在的總監賽門拉圖,對於日本以外的地區充滿好奇,兩人作風大不相同。」

柏林愛樂首訪台灣,由音樂總監賽門.拉圖領軍,逾百位演奏超級戰將展現「交響樂之王」的超凡魅力。訪台音樂會共兩場,首晚將演出白遼士《海賊序曲》、拉威爾《鵝媽媽》組曲以及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英雄》;第二天則將演出海頓第八十六號交響曲、阿德斯《庇護所》交響曲以及理查.史特勞斯的交響詩《英雄的生涯》。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高度民主自治,保證百年老店一流水平

文字 廖俊逞

在世界古典樂壇,柏林愛樂穩坐龍頭地位。至少在一百年以來,它始終是世界上最優秀的交響樂團之一。一百二十三年來,擔任過它首席指揮的人只有六名,從福特萬格勒、卡拉揚到阿巴多,個個都是世界上最優秀的音樂家。柏林愛樂這家百年老店長年不衰的秘方,除了它擁有世界一流的指揮家、獨奏家外,高度民主自治的傳統,更是在草創階段就奠定良好的組織根基。

柏林愛樂的前身是一個名叫本雅明‧比爾澤的音樂經理人創辦,演奏一些大眾娛樂性樂曲的中型樂隊,團員沒有固定收入。一八八二年,在該樂隊赴波蘭華沙演出前夕,由於報酬很低,而且只預定了火車四等車廂的座位,樂師們因而爆發不滿,決定脫離比爾澤而另組柏林愛樂,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隨著樂團誕生,柏林愛樂的重要的原則——民主原則,隨之建立,從首席指揮,到新進團員,都是樂團團員經秘密投票挑選的,樂團理事會有團員的代表,與團長等共同決定經營事項。

上世紀八○年代,在卡拉揚擔任該樂團首席指揮期間,曾發生了一次轟動輿論界的「邁爾女士事件」。邁爾是卡拉揚相當賞識的單簧管演奏家,然而她的表現卻不為樂團多數人所肯定,於是在秘密投票中否決了接受她為正式成員。卡拉揚聞訊大為震怒,不惜威脅樂團說要取消一系列的演出和唱片錄音。然而,樂團堅定地維護自治權,甚至不惜取消合同,造成經濟損失。最後,卡拉揚不得不向樂隊讓步,接受樂隊的決定。

賞樂名家的柏林愛樂印象

文字 廖俊逞

從十幾年前,台灣曾多次透過管道力邀柏林愛樂來台,卻總是擦身而過。然而,國內樂迷的熱情有增無減,只要柏林愛樂到日本,就有不少台灣粉絲組團朝聖。

樂評人陳國修曾於一九八四年在東京的普門館連聽三場,當時一張票折合台幣六千元,他為了看卡拉揚,連買到黃牛票也在所不惜。那場演出至今讓他難忘,「高齡七十六歲的卡拉揚患有嚴重痛風,行走困難,得由旁人攙扶至舞台,但他堅持自己走向指揮台。謝幕時,日本的樂迷蜂擁擠到台前,他揚起手揮了一下,尊貴姿態宛如帝王。」陳國修說,卡拉揚的演出,好像多個音少個音都不恰當,只有完美足以形容。一九九五年陳國修在日本再見柏林愛樂和指揮阿巴多,「卡拉揚代表德奧的美聲,阿巴多呈現的是義大利美聲,風格不盡相同。」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繁城回憶起對柏林愛樂的印象就是「卡拉揚閉著眼睛拿著小指揮棒演出的畫面。」令新象創辦人許博允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帝王在指揮台上的丰采,而是鋼琴造詣,「一九八一年我人在巴黎,有幸聽到卡拉揚、蕭提和巴倫波英三人聯手鋼琴三重奏,千載難逢。」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