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台灣音樂奇蹟

對很多人而言,朱宗慶是「可敬的對手」,去北投結束朱宗慶的訪問,離開時辦公室早已燈火通明,但電腦鍵盤的工作聲依然此起彼落。朱宗慶打擊樂團彷彿一座精力充沛的發電廠。

二 十年前,他把一個在管絃樂編制裡坐在最後面的樂器打成了主流;朱團的成功讓更多人有熱情與信心學打擊樂,現在音樂系裡打擊樂主修學生人數遠高於其他樂器; 他攻佔了原本以日系鋼琴教室及高大宜系統為主的才藝班市場,朱宗慶打擊樂教學體系成了新的品牌,而且今年更在澳洲設立第一個海外據點。

在累積數千場的演出紀錄裡,朱團的演奏曾讓上萬人的群眾廣場為之瘋狂,也讓臨終病童嘴角泛出微笑曲線;有超過八萬多的台灣民眾,人生的第一堂音樂課是從朱宗慶打擊樂開始;朱宗慶,以兩根棒子創造出台灣的音樂奇蹟。

我 記憶中的第一場朱團經驗,是創團首年夏天在三峽祖師廟前的演出,鑼鼓鐃鈸聚集了趿著拖鞋的父老們,來看這群不像一般賣藝團草莽奔騰,但卻有著另一種活潑親 切的年輕人表演,他們用來自中南美洲的馬林巴琴,演奏都快聽出油來的台灣民謠,竟令拘謹的歐吉桑們不禁跟著節奏點頭,搖擺起身體。這樣的演奏,一九九五 年,到了陝西西安的小村落裡,一樣引起民間父老內心裡的澎湃熱情,用幾千人的縣戶鼓樂隊來歡迎朱團。

說起來打擊樂應該是過去二十年裡,台灣 發展得最快的器樂。不管是主修人口、欣賞人口,以至於創作作品的數量,在國際上的活躍程度,都是驚人的成績,十二月二十八日即將開始的台北國際打擊樂節, 以「新潮流」為主題,繼續朱宗慶打擊樂團引領擊樂國際發展的企圖。這一期我們除了有詳盡的節目介紹外,本期的主題企畫編輯鄭淑瑩同時也將打擊樂在台灣的重 要紀事與發展做了一個詳實的年表,在這個年表中,我們發現擊樂「平民化」的崛起過程,是讓台灣中產階級家庭「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上」所負擔得起的選擇;此 外,朱團演出所提供的「熱情」、「快樂」的價值,也很容易讓憂鬱指數越來越高的台灣社會引起共鳴,也是擊樂普及化很重要的社會動能。

鋼琴家波哥雷里奇上個月來台演出,和十年前第一次來台,他的人生與性情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鋼琴家波哥雷里奇與陳毓襄、焦元溥的台北七天音樂課〉一文,透過波哥雷里奇的台灣好友焦元溥與弟子陳毓襄的親身經歷,以採訪的方式獨家披露來台七天幕後點滴。

延伸閱讀

《表演藝術》雜誌第三十七期,一九九五年十一月,「百變打擊樂」專題企劃。

《表演藝術》雜誌第三十七期,一九九五年十一月,葉綠娜〈鋼琴怪傑波哥雷里奇〉。

《表演藝術》雜誌第三十七期,一九九五年十一月,潘世姬〈令人無法預期的許博允〉。

對很多人而言,朱宗慶是「可敬的對手」,去北投結束朱宗慶的訪問,離開時辦公室早已燈火通明,但電腦鍵盤的工作聲依然此起彼落。朱宗慶打擊樂團彷彿一座精力充沛的發電廠。

二 十年前,他把一個在管絃樂編制裡坐在最後面的樂器打成了主流;朱團的成功讓更多人有熱情與信心學打擊樂,現在音樂系裡打擊樂主修學生人數遠高於其他樂器; 他攻佔了原本以日系鋼琴教室及高大宜系統為主的才藝班市場,朱宗慶打擊樂教學體系成了新的品牌,而且今年更在澳洲設立第一個海外據點。

在累積數千場的演出紀錄裡,朱團的演奏曾讓上萬人的群眾廣場為之瘋狂,也讓臨終病童嘴角泛出微笑曲線;有超過八萬多的台灣民眾,人生的第一堂音樂課是從朱宗慶打擊樂開始;朱宗慶,以兩根棒子創造出台灣的音樂奇蹟。

我 記憶中的第一場朱團經驗,是創團首年夏天在三峽祖師廟前的演出,鑼鼓鐃鈸聚集了趿著拖鞋的父老們,來看這群不像一般賣藝團草莽奔騰,但卻有著另一種活潑親 切的年輕人表演,他們用來自中南美洲的馬林巴琴,演奏都快聽出油來的台灣民謠,竟令拘謹的歐吉桑們不禁跟著節奏點頭,搖擺起身體。這樣的演奏,一九九五 年,到了陝西西安的小村落裡,一樣引起民間父老內心裡的澎湃熱情,用幾千人的縣戶鼓樂隊來歡迎朱團。

說起來打擊樂應該是過去二十年裡,台灣 發展得最快的器樂。不管是主修人口、欣賞人口,以至於創作作品的數量,在國際上的活躍程度,都是驚人的成績,十二月二十八日即將開始的台北國際打擊樂節, 以「新潮流」為主題,繼續朱宗慶打擊樂團引領擊樂國際發展的企圖。這一期我們除了有詳盡的節目介紹外,本期的主題企畫編輯鄭淑瑩同時也將打擊樂在台灣的重 要紀事與發展做了一個詳實的年表,在這個年表中,我們發現擊樂「平民化」的崛起過程,是讓台灣中產階級家庭「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上」所負擔得起的選擇;此 外,朱團演出所提供的「熱情」、「快樂」的價值,也很容易讓憂鬱指數越來越高的台灣社會引起共鳴,也是擊樂普及化很重要的社會動能。

鋼琴家波哥雷里奇上個月來台演出,和十年前第一次來台,他的人生與性情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鋼琴家波哥雷里奇與陳毓襄、焦元溥的台北七天音樂課〉一文,透過波哥雷里奇的台灣好友焦元溥與弟子陳毓襄的親身經歷,以採訪的方式獨家披露來台七天幕後點滴。

延伸閱讀

《表演藝術》雜誌第三十七期,一九九五年十一月,「百變打擊樂」專題企劃。

《表演藝術》雜誌第三十七期,一九九五年十一月,葉綠娜〈鋼琴怪傑波哥雷里奇〉。

《表演藝術》雜誌第三十七期,一九九五年十一月,潘世姬〈令人無法預期的許博允〉。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