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ain由十位穿著日常生活服裝的年輕男女舞者演出。(Herman Sorgeloos攝 羅莎舞團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在春天 Dance in Spring╱羅莎舞團

極簡中的無限可能—極限音樂大師賴克與姬爾美可的Rain

Rain這個極簡主義的舞作中,結構取代故事、動力取代劇情。看似抽象的肢體動作與堆疊的編舞結構,似乎蘊含著年輕的甜美、哀愁、孤單與喜樂。舞蹈有時順應音樂發展,有時卻背道而馳,舞蹈與音樂的時空架構相互衝擊,激盪出一波波的漣漪。姬爾美可將舞蹈的人體、動作、音樂、與空間中的眾多元素交織纏繞,塑造出一個精雕細琢的舞蹈迷宮。

Rain這個極簡主義的舞作中,結構取代故事、動力取代劇情。看似抽象的肢體動作與堆疊的編舞結構,似乎蘊含著年輕的甜美、哀愁、孤單與喜樂。舞蹈有時順應音樂發展,有時卻背道而馳,舞蹈與音樂的時空架構相互衝擊,激盪出一波波的漣漪。姬爾美可將舞蹈的人體、動作、音樂、與空間中的眾多元素交織纏繞,塑造出一個精雕細琢的舞蹈迷宮。

PROGRAM 比利時羅莎舞團Rain

TIME  6.15〜16  7:30pm

           6.17  2:30pm

PLACE 台北國家戲劇院

INFO 02-33939888

大部分台灣觀眾知道的比利時舞蹈,大概就是近幾年四度來台演出的終極舞團(Ultima Vez)。其實比利時的舞蹈傳統淵遠流長,舞蹈類型涵括浪漫派芭蕾、現代芭蕾與現代舞。它曾培育出影響帝俄古典派芭蕾發展的大師馬里斯.斐堤帕,也曾扶植現代芭蕾大師莫瑞斯‧貝嘉(Maurice Béjart)的二十世紀芭蕾舞團(Ballet of the 20th Century)與其舞蹈學校慕札中心(MUDRA Centre)。終極舞團的編舞者溫‧凡德吉帕斯(Win Vandekeybus)以及羅莎舞團(Rosas)的安娜‧德瑞莎‧姬爾美可(Anne Teresa de Keersmaeker),都是比利時培養出的傑出現代舞編舞者。

在冷靜理性中流露出溫良平和的人性關照

相較於凡德吉帕斯,姬爾美可的聲望與成就更勝一籌,一九九二年起她的羅莎舞團承續貝嘉的二十世紀芭蕾舞團與馬克‧莫里斯(Mark Morris)的現代舞團,成為第三個布魯塞爾皇家歌劇院(Monnaie Opera House)的駐院舞團。一九九五年她的舞團與布魯塞爾皇家歌劇院(Brussels' Royal Opera De Munt/La Monnaie)合作,創立「表演藝術研究與訓練工作室」(Performing Arts Research and Training Studios簡稱P.A.R.T.S.),招收國內外舞蹈學生、提供全方位的舞蹈劇場藝術訓練。今年六月中旬這個令人睽違已久的比利時編舞家與舞團終於要抵台演出,呈現他們二○○一年的作品 Rain

姬爾美可曾就讀於貝嘉創立的慕札中心,也曾至紐約大學所屬堤西藝校(Tisch School)習舞。她於一九八二年返回比利時,同年運用美國極限主義作曲家史蒂芬‧賴克(Steve Reich)的樂曲、編創Fase一舞。該製作一推出即受到各方賞識、應邀到不同的藝術節演出。姬爾美可於一九九三年創立羅莎舞團,她的舞蹈創作風格歷經數度轉變,早年強調舞蹈與音樂的互動關係、注重純粹舞蹈動作編創,歷經探索動作、演技與劇本間關係的實驗創作,近年來重返抽象純粹的舞蹈創作。精準的編舞結構、繁複的動作組合、統整的劇場元素運用,在冷靜理性中流露出溫良平和的人性關照。二○○一年的作品Rain靈感來自克絲堤‧甘恩(Kirsty Gunn)的同名小說,小說中描寫搶救溺斃兒童的一段文字,原先是運用於姬爾美可二○○○年的舞作《真實時間》In Real Time,一年後則以感傷童年與純真流逝的氛圍縈繞於Rain中。

在簡約中展現繁複,一個精雕細琢的舞蹈迷宮

姬爾美可熟悉賴克的極限主義音樂風格,一九八二年的Fase、一九九七年的Just Before、一九九八年的Drumming以及二○○一的Rain都是運用賴克的作品。其中Rain是結合賴克一九七六年創作《給十八個樂師的音樂》Music for 18 Musicians,由十位穿著日常生活服裝的年輕男女舞者演出。舞蹈一開始,舞者自銀白色的簾幕背景走出,朝不同方向奔跑、扭轉、跌落、跳躍。簡潔的語句由單一舞者開始舞動,漸次擴散到舞群,隨著舞作的發展持續分裂、變形、延展、復合、增生。舞者的肢體切割、型塑、聚焦並擴大自身與演出的空間,或是沉靜獨舞、或是集結群聚、或是四散奔馳。乾淨俐落的身影與流暢變換的動力之間,穿插著舞者的凝視、碰觸與挑逗。細密紮實的舞蹈結構,串聯著舞者年輕的面孔、飛揚的衣裙與髮梢。

Rain這個極簡主義的舞作中,結構取代故事、動力取代劇情。看似抽象的肢體動作與堆疊的編舞結構,似乎蘊含著年輕的甜美、哀愁、孤單與喜樂。舞蹈有時順應音樂發展,有時卻背道而馳,舞蹈與音樂的時空架構相互衝擊,激盪出一波波的漣漪。隱約飄蕩的銀白色簾幕、穿插交錯的彩色地板動線、閃爍飄移的亮光以及持續的光影的變幻,呼應著舞蹈如流水迴旋激盪的特質。姬爾美可將舞蹈的人體、動作、音樂、與空間中的眾多元素交織纏繞,塑造出一個精雕細琢的舞蹈迷宮。在簡約中展現繁複,在極簡中呈現無限的可能。

 

文字|趙玉玲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

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