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紀堯(許斌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瘋狂年代尋找台灣劇作家 / 編劇新生代 面對觀眾,more friendly!

王紀堯 「溝通」打造了編劇密碼

七年級前段的王紀堯,年紀雖輕,卻已經在劇場、影視的劇本創作上交出亮眼成績單;曾為香港導演林奕華擔任《班雅明做愛計畫》、《包法利夫人們》和《水滸傳》的文本組織工作,也為知名導演易智言的影視作品《危險心靈》編劇。謙遜的態度,對「溝通」的認真,是王紀堯身為劇作者的最大特色;他說,與其說劇作者,他更傾向自己是個學習者,跟不同的合作對象學習。

七年級前段的王紀堯,年紀雖輕,卻已經在劇場、影視的劇本創作上交出亮眼成績單;曾為香港導演林奕華擔任《班雅明做愛計畫》、《包法利夫人們》和《水滸傳》的文本組織工作,也為知名導演易智言的影視作品《危險心靈》編劇。謙遜的態度,對「溝通」的認真,是王紀堯身為劇作者的最大特色;他說,與其說劇作者,他更傾向自己是個學習者,跟不同的合作對象學習。

跟王紀堯面對面說話,你很容易感覺到某種謙遜,和對「溝通」的認真。這可能正是他身為劇本創作者的最大特色,或優勢。

他並不介意比別人先後退一步思索,而非急切聲明自己的態度或主張。

「可能因為是雙魚座的關係,我滿容易先信任別人的」,柔軟的性格質地,也可從他說「創作最好玩的地方,是看別人怎麼解讀你的作品,那比想透過劇本告訴別人什麼還有趣」略略地感受到。

王紀堯說,與其說劇作者,他更傾向自己是個學習者,跟不同的合作對象學習,而寫劇本作為一份工作,「有錢拿又能學東西,有何不可?」他笑著說。

賭氣踏上劇本創作之路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主修劇本創作畢業,王紀堯踏上創作之路是毫不意外的決定,然為何捨演員、導演等較能被眾人矚目的身分,而選擇隱身幕後的作者?

「是賭氣吧!當時自大地以為,導戲很簡單,表演也不難,所以就選我認為最難的編劇。」編劇怎麼難?要憑空創造一個世界,更要在這個世界中創造讓人解讀的空間,王紀堯回憶,在創作課堂上丟出自己的構想,接受同學和老師的檢驗和建議,那些即興的意見分享,常能衍生出更多創作靈感,是他最享受的時刻。

到了畢業階段,王紀堯獲得多次將劇作搬上舞台的經驗,比起其他同樣辛勤創作卻未必能搬演劇本的學生,他認為自己非常幸運。首先是與劇場導演Baboo合作,將卡夫卡的生平及著作改編成劇場文本;接著,香港導演林奕華來台和藝術大學的學生合作《班雅明做愛計畫》,也找上還是初生之犢的王紀堯。

「直到現在,我還是不明白他為什麼找我……他開給我很多書單,大多都是生硬論述。我硬著頭皮悶在家裡看書寫劇本,花兩週寫完,把劇本寄給他,很心虛,沒想到他打電話來說,就用這個本了……」王紀堯說,他最感動的,是林奕華跟演員宣佈,「一個字都不改動地詮釋這個劇本。」保持劇本的完整性,在台灣劇場界並不多見,王紀堯至今仍相當感謝劇組對劇作者的尊重。接著,他繼續在《包法利夫人們》和《水滸傳》擔任組織文本的工作。

和劇組一起工作、產出文本,其實不太像一般劇作者閉關寫作的模式,但王紀堯認為,團隊合作對他「如何組織材料」有莫大幫助。

「除了潤飾台詞外,我必須參與排戲,重組演員發展的內容架構,找到最適切的效果」,他說,這近似於美國情境喜劇的編、演方式,也讓他在轉入影視劇本寫作時,有較多的心理準備和彈性調適的空間。

《危險心靈》的危險挑戰

參與易智言導演《危險心靈》的編劇小組,堪稱王紀堯最大的挑戰:三十集的電視劇本,對沒有影像經驗的他,工時長而負荷重,但王紀堯卻從開始堅持到最後。他說,易智言是影響他極深遠的老師級人物。某方面來說,易智言大幅改變他閱讀影像和文字的方式。

「他是個批判性很強的創作者,說話一針見血、毫不留情。」王紀堯說,自己有數次被「當頭棒喝」。比如,易智言曾直指他寫的東西「都是粉紅色的!」也曾有寫二十幾頁的劇本,最後易智言只留第一句,其他全部重來。面對嚴厲的導演,王紀堯雖沮喪,但仍冷靜自問:所謂的粉紅色是什麼意思?「不斷思考後我發現,他和我的個性很不同。在他眼中,我很容易相信事物是良善的,但他比較critical(批判),因此看待事情時,我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觀點。」

「不過,他雖然嘴巴很壞,卻是標準的嘴硬心軟!」王紀堯感動於易智言在金鐘獎典禮上對編劇的肯定和讚美,更感謝他教導自己,在創作時必須看得更遠、更宏觀,不要被一時的小創意拘泥,疏忽了後期劇情發展的合理性。

創作之外的溝通藝術

儘管自謙在創作質量上都還有待累積,王紀堯對如何平衡劇本的商業性和所謂的創作風格,內心自有定見。

「要我釐清什麼是我想要的、什麼是觀眾想要的,其實很難界定。比如《包法利夫人們》有個謔仿電視購物專家的橋段,是我非常喜歡,但也非常商業化的片段。當時我建議導演稍稍離開故事主線,讓演員販賣愛情,後來這段子大約只花五分鐘就定調了。」王紀堯也說,隨著創作經驗增加,他越來越了解,寫劇本並非光憑感性抒發,而是要靠很多理性運作出作品的情感,也必須學會替觀眾想,不能只關注於自己想說的東西,簡言之,「要對預期觀眾更友善。」

溝通的藝術,也是王紀堯投身劇作一職後最想提升的能力。他觀察到很多導演都是能說善道的人,擁有源源不絕的創意,也懂得說服各方認同點子,進而投資或參與工作。「就好像跟人說話時,能親切握著對方的手,勢必讓他更願意接受你說的話。又比如你創造一個角色,如何讓這個角色被肯定被接受?你怎麼跟接受者溝通,可能比你只不斷強調這是獨一無二的角色,更容易說服人。」

美國編劇Alan Ball是他欣賞的劇作家,他認為這位編劇寫的《美國心玫瑰情》、《六呎風雲》都相當精采而有深度,也能顧及商業性。但對於傾向框架簡單、劇情直接的台灣電視劇市場,這樣的風格能否有發展空間?王紀堯直言,與其等待別人給予空間,他更願意效法兼備製作能力的Alan Ball,期許自己出國習得更多技術、開啟更廣的眼界後,可以成為一個具統合資源能力的創作人。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人物小檔案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主修劇本創作。

◎編劇作品:叛艦喋血劇團《K》,非常林奕華《情場如商場──班雅明造愛計劃》《包法利夫人們》,《水滸傳》;電視劇《危險心靈》。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