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兩位重量級的藝術家:作曲家卡特與編舞家康寧漢,近期分別歡慶百歲與九十大壽,兩位德高望重的大師不是僅以舊作重演來慶生,同時也推出新作首演,讓人驚嘆其不懈的創作力!
很多人覺得藝術創作是愈年輕愈好,點子多,敢衝敢創新,齒牙漸長就會江郎才盡。其實曇花一現固然是驚喜,但是當一個老朋友不斷自我突破,見面屢有新面貌,一樣讓人期待。
然而要老當益壯,創造力源源不絕,還真不容易。何況在醫療保健不斷進步的今日,何謂老?七十歲?八十歲?九十歲應該算老了吧,一百歲呢?
一位百歲壽星和一位九十歲的人瑞創作者都才在紐約慶祝過生日,而且他們的慶祝,可不只是把舊作品搬出來大家一起歌功頌德一番,雖然以他們的藝術地位要這樣做絕對可以。但對作曲家卡特(Elliott Carter,生於一九○八年十二月十一日)和編舞家康寧漢(Merce Cunningham,生於一九一九年四月十六日)來說,生日不是用來緬懷過去的,而是要身體力行「我創作,所以我存在」!
百歲卡特慶生端出新曲首演
卡特的生日慶祝由卡內基音樂廳主導,在去年底舉行,共有三場音樂會,其中十二月十一日的慶生會,由李汶(James Levine)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與鋼琴家巴倫波英在紐約首演他的Interventions for Piano and Orchestra,隔日是他的室內樂作品;十二月六日Orpheus Chamber Orchestra演出他的交響曲第一號。
卡特是當今美國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曾得過兩次普立茲獎。他的音樂以結構複雜、節奏多變而著名,對演奏者和觀眾的挑戰都很大。但他也有不少支持者,身兼大都會歌劇樂團和波士頓樂團音樂總監的李汶就是其中一位,不但常在音樂會中安排他的曲子,去年還指揮了茱莉亞音樂學院樂團演出一場全卡特,證明學生也能層次分明地演出卡特。很多年輕的樂手也勇於挑戰他,因此紐約在半年以來,各種大大小小有卡特的音樂會還不少,五月巴倫波英又和Staatskapelle的樂手演出他的室內樂。
作曲家本人的韌性也讓他順理成章登上美國音樂教主之位。很少有其他在世作曲家,可以宣稱親聆過Charles Ives和Gustav Holst的教誨,又親自參與《春之祭》的紐約首演(1924)。既曾與前代大師為伍,又能至今創作不衰的,更是絕無僅有。卡特至今的一百三十件作品,有三十件都是他在九十歲後所作,果然是老當益壯。卡內基的音樂會,就包括一首世界首演和兩首紐約首演,新作品結構漸趨明晰,顯示他的風格還在演化。
康寧漢舞作持續「機會」概念
另一樽愈陳愈香的老酒,是編舞家康寧漢。他的新作Nearly Ninety於九十大壽當日在布魯克林音樂學院(BAM)首演。
康寧漢的大師地位早是無庸置疑。他與作曲家約翰.凱吉及畫家羅森柏格等合作的歷史,與瑪莎.葛蘭姆及野口勇,以及巴蘭欽與斯特拉溫斯基並列為跨領域合作的經典。康寧漢如今要靠輪椅行動,或許不能再親自展演他的舞蹈動作,而要靠電腦軟體(他與工程師共同開發出來的),但是他還是持續推出新的作品。
康寧漢的舞蹈語言,像是以肢體為中心、重心的轉移、脫胎自芭蕾舞的純淨線條等,早就自成一家。他最引人稱道的,是與凱吉從易經中生出的「機會」概念,舞蹈、音樂、佈景各自發展,不到演出時不相會。他的新作音樂由John Paul Jones、Takehisa Kosugi、Sonic Youth所作,也是到最後彩排時他與舞者才聽到,其中許多電子音樂及DJ的手法,極為前衛,加上Benedetta Tagliabue的佈景,像是一個三層樓玻璃的DJ Booth,更讓人有置身於Club之感。
Nearly Ninety裡充滿了雙人舞和三人舞,但是他不僅要表現舞者之間的相互依賴,也要強調他們的獨立,有時即使是男女舞者同台,也是各跳各的獨舞。康寧漢認為舞蹈和音樂一樣,都是一種時間的藝術。人在時間裡,既是有聚有散;在舞台上,也是有時要互相支撐有時要分開。
康寧漢在他的網站上說:「你要愛舞蹈才能撐下來,因為舞蹈什麼都不給你,沒有手稿可留存,沒有畫可以掛在牆上或博物館裡,沒有詩可以印了賣,唯一的只有那感覺你活著的那一瞬間。這不是軟弱的人可以走的路。」
其實所有的藝術也不都是如此?付出的與得到的留下的總是不成比例,因此能堅持下來者就更加讓人佩服。而卡特和康寧漢還不是紐約僅有的資深藝術創作者,普列文才剛在卡內基廳開了八十歲慶生音樂會(雖然他不算是紐約人)。明年就步入八十的保羅.泰勒仍是每季有新作。有這些大師的步履在前,後生小子豈可不戒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