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九文化區」計畫十年前由董建華提出,迄今仍在討論爭議中。圖為「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招牌。(Baycrest 攝 來自維基百科)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西九文化區」重起諮詢,藝文界批評聲再起

於一九九八年提出的「西九計畫」,內容為要將一塊位於西九龍的填海區發展為龐大的文娛藝術區,但擾攘十年未能定案進行。近期「西九文化管理局諮詢會」主席又宣佈要重啟三階段公眾諮詢,這個爭議已久的話題又再度引起熱烈討論。

於一九九八年提出的「西九計畫」,內容為要將一塊位於西九龍的填海區發展為龐大的文娛藝術區,但擾攘十年未能定案進行。近期「西九文化管理局諮詢會」主席又宣佈要重啟三階段公眾諮詢,這個爭議已久的話題又再度引起熱烈討論。

因香港「西九文化管理局諮詢會」主席稍早表示,將就「西九文化區」的規劃將展開三個階段的公眾諮詢,令沉寂一時的「西九計畫」再度引起藝文界熱烈討論。

「西九計畫」指的是將一塊位於西九龍的填海區發展為龐大的文娛藝術區,由前行政長官董建華於一九九八年提出,借鑒世界各地知名的文娛藝術區,例如英國倫敦的South Bank和West End(西區)、西班牙的畢爾包等,興建一系列世界級的博物館、演藝場館及設施,藉此提高香港的文化水準與世界地位。計畫前後擾釀逾十年,由公開邀請發展商提交計劃書,到引發民間多重討論,以至後來政府重新成立諮詢會再研究西九問題及審視核心文化項目,整體計畫被「推倒重來」。

以民意為旗號,忽略藝文界專業研究

今日,諮詢會公布計劃展開三個階段的公眾諮詢:首輪諮詢於今年七月底舉行,為期三個月,了解社會對西九規劃整體期望,以及文化藝術界別對設施的意見,並會透過Youtube或Facebook等網站,聽取年輕人、長者、殘障人士、教育界等不同團體的意見。到二○一○年初進行第二階段諮詢,由西九管理局聘請的「概念圖則」顧問為西九制定三個概念發展方案,然後展示給公眾,徵詢意見。二○一○年年底,便進入第三階段,諮詢顧問將制定詳細的發展圖則,以及進行相關的技術可行性研究,再聽取公眾意見。期望於二○一一年第二季提交城市規劃委員會審批。若一切順利,期望可於二○一二年初,正式動工。

這次諮詢的第一階段,表明不會預設立場,即廣納民意,了解公眾對文化設施規劃的意見,包括文化區的功能、應有的佈局和氣氛,以及文化區跟周邊社區的融合等。從社會期望出發展開諮詢,似合乎情理,但香港藝文界對此仍批評不絕,究其原因,乃類似的「諮詢」,自政府提出「西九計畫」以來,在過去十多年間已進行無數,不斷諮詢、討論,至今卻仍未有計畫藍圖。而且,計畫已進入規劃階段,類似不著邊際的廣泛諮詢,以民意為旗號,忽略藝文界的專業研究分析,以及文化政策的長遠發展支持為基礎,實有本沒倒置之嫌。諮詢會成員之一黃英琦更直言,現階段西九管理局應該:一是聘請行政總裁,讓他設計西九管理局的架構和主導招聘;二是招聘大量文化藝術專才,讓他們在文化設施的內容方面擬定詳細理念,三是請民政局秘書處盡快撤退,讓文化專才全力推動西九的規劃和建設。

巨額經費挹注,爭議相對也大

類似「西九計畫」的文娛藝術區,在全球屢見不鮮,只是西九涉及的用地面積龐大,達四十公頃,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並獲政府一筆經費高達二百一十六億港元(約新台幣八百六十四億),故備受各方注視,也惹來極大爭議。原為發展本地藝文事業的大型基礎建設,理應廣受藝文界歡迎,卻被藝文界批評規劃欠透明度,欠溝通,沒有善用香港藝文專業人才的技能,更沒有長遠培訓及教育的文化政策支援,政府要打造創意經濟及文化品牌的如意算盤,仍難敲響。

全球各地的文化藝術區,其衍生與發展都有其在地歷史與特色,並沒一定法規,北京的「七九八」由民間主導;東京六本木、倫敦West End有企業挹注發展,畢爾包、倫敦South Bank等由政府主導規劃,各自展現了不同面向的在地文化特色——展現屬於當地的文化藝術特色,更應是一切文化園區的經濟效益之首。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