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莉安.歌德史密特自一九七○年代開始與彼得.布魯克合作,對她而言,劇場本質即是人生本質。這點與布魯克的劇場哲學相合。他們對生命的提問,用生命去演,去創造劇場,一如《何以如是》劇中獨白:「我是誰?我居住在哪裡?」「只有在演戲時,我存在著。」
靠一台自行車在柏林行走,從不搭地鐵,沒有手機,連繫她只能碰運氣。米莉安.歌德史密特(Miriam Goldschmidt),天生的劇場演員,接受訪談時她總俏皮地演,因此造成訪談時間無限延長。歌德史密特現年六十一歲,在法蘭克福的孤兒院出生,她的來歷是個謎,完全不識親生父母。曾受法國家庭領養,然後養父母過世,由是擺盪人間,黑皮膚,德國母語,謎樣的來歷,她的兩個孩子是她在世上僅有的血親。
歌德史密特從小就非常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將從事表演藝術,她常在養父母面作各種表演,就在高中畢業考的三週前,她放棄學業,來到法國賈克.樂寇(Jacques Lecoq)戲劇學校,「在當時,我非常確定的事情是,那時候流行的劇場——說話劇——不是我要的。我想要學默劇表演,我想要一切發自指尖與身體的動作。」於是她去了巴黎,想拜訪崇敬以久的默劇大師馬歇.馬叟(Marcel Marceau),當時大師不在,她拿到一張紙條,沿著地址找到賈克.樂寇,於是開始在那裡接受劇場訓練,「每週四都有一堂肢體訓練課,每個同學都表演一段體操或舞蹈,而我,則每週表演一段自己寫的劇本,」一九六六到六八的年賈克.樂寇戲劇學校時期,她一共寫了三部劇本,分別隱喻透過小洞望見世界、進入死亡的境界與探索人生的真諦,內容恰恰呼應六十歲的她所演的《何以如是》,這全是她人生的重要命題。歌德史密特說:「我只想用身體——而不是用嘴巴——去述說這個世界。」
人物小檔案
▲生於德國,現年61歲。1966到1968年於法國賈克‧樂寇戲劇學校習默劇,並與勞拉‧雪倫(Laura Shellen)習舞。
▲1968至1971年先後於德國達姆施塔特國家劇院、慕尼黑室內劇院,與巴塞爾城市劇院工作。
▲1971年加入彼得‧布魯克於巴黎創立的國際戲劇研究中心(C.I.C.T.),1971-1972年隨“Teater-Safari”劇場旅行實驗計畫,橫越西非旅行。1975年起在北方劇院(Theatre des Bouffes du Nord)隨布魯克演出《雅典人泰門》、《伊克族人》、《摩訶波羅多》與《美好時光》等。
▲歌德史密特亦與其他知名德語劇場導演合作,包括彼得‧胥坦(Peter Stein)、呂克‧邦迪(Luc Bondy)、喬治‧塔柏里(George Tabori)、曼斐‧卡居(Manfred Karge)與馬堤亞斯‧朗侯夫(Matthias Langhoff)。曾於柏林藝術學院與薩爾斯堡莫札特音樂暨戲劇大學教授表演,現居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