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黑盒子到國家戲劇院,看似天差地遠的作品規模,對呂柏伸而言,始終都不曾改變的觀念就是:邊學邊玩。
焦點專題 Focus 雖然做「大」 仍愛小劇場

呂柏伸 面對大眾口味 自然心看待

在歷練多次大劇場的經驗後,面對普羅大眾的看戲口味,呂柏伸則以自然心看待,「如果有兩千個觀眾喜歡看我的戲,那也沒有非要追求到八千個觀眾。」雖然從小劇場跨足到大劇場,他看待作品的標準絕非以數字作為考量,「台灣的劇場不應該認為從小做到大才叫做成功。」

在歷練多次大劇場的經驗後,面對普羅大眾的看戲口味,呂柏伸則以自然心看待,「如果有兩千個觀眾喜歡看我的戲,那也沒有非要追求到八千個觀眾。」雖然從小劇場跨足到大劇場,他看待作品的標準絕非以數字作為考量,「台灣的劇場不應該認為從小做到大才叫做成功。」

從《閹雞》、《K24》、《Q&A》,還有為台灣豫劇團執導的《約/束》,以及明年初即將重新上演的《木蘭少女》,呂柏伸在台灣劇場界中生代導演裡,算是大劇場資歷較為豐富的一位。從黑盒子到國家戲劇院,看似天差地遠的作品規模,對呂柏伸而言,始終都不曾改變的觀念就是:邊學邊玩。

一個從來沒聽過「蘭陵劇坊」的南部小孩,因緣際會北上參加了蘭陵第五期劇場人才培訓計畫,從此一腳踏入劇場界。呂柏伸說:「在接觸蘭陵之後,我才知道原來有人可以把劇場當作一個行業。」也因此,原本打算到美國念大眾傳播的呂柏伸,轉念去了英國學習戲劇。在英國的那段時間,呂柏伸認為自己收穫最多的是思想上的開發,而非導演技巧的鍛鍊或實務的劇場知識,「當我二○○二年第一次來台大戲劇系兼課時,看到學生會裁縫,又會畫施工圖,還會掛燈,我很驚訝,因為這些事情我都不會,到現在也是。」呂柏伸笑言,回到台灣之後,他才真正開始學劇場。

導演生涯起步晚邊學也邊玩

雖然出身「蘭陵劇坊」,但相較於其他中生代導演,呂柏伸在台灣劇場界的導演生涯起步甚晚。二○○一年,呂柏伸受當時台南人劇團藝術總監許瑞芳邀請,執導希臘悲劇《安蒂岡妮》,他回憶:「許瑞芳老師當時在劇場裡告訴我:『柏伸,今天要和燈光設計做畫面。』我心想:做畫面?那是什麼?」經驗的不足並沒有讓呂柏伸對劇場的興趣打退堂鼓,相反地,他一面創作也一面持續學習,從中充實劇場實務經驗。何志傑、林恆正、劉達倫等幾位長期合作的設計者不僅僅是呂柏伸信任的工作夥伴,「某種程度上,他們也是傳授我劇場經驗的人。」

接任台南人劇團藝術總監一職之後,呂柏伸策劃和導演的「西方經典台語翻譯演出」及「莎士比亞不插電」系列作品,除了型塑出台南人劇團獨特的表演風貌外,也讓呂柏伸逐漸受到台灣劇場界的矚目。二○○八年在國家戲劇院演出的《閹雞》,更是帶領劇團首次走進大劇場,面對新階段的挑戰。呂柏伸以往作品充滿實驗的「劇場性」(theatricalism),也曾經在古蹟億載金城裡導演古希臘喜劇《利西翠妲》,但是,大劇場的「第四面牆」並沒有減低他的玩性。「其實大劇場對我來說,跟在小劇場創作並沒有太大的差別,我一樣可以找到新的元素去玩。像在《閹雞》裡,我和劉達倫幾乎把劇院裡的Fly(懸吊系統)玩遍了。」呂柏伸說。

面對大劇場也面對有票房壓力

然而,不同於兩廳院委託製作的《閹雞》,從《K24》到今年的《Q&A》,身為劇團的經營者之一,呂柏伸必須面對現實的票房壓力,以及更大眾的市場口味。呂柏伸承認,「這些大劇場的作品,的確選擇了比較通俗的題材和熱鬧一點的表演方式呈現,讓更多觀眾可以接受,這是必然的。」商業劇場因應預算控管和時間壓力下的製作行程,也是呂柏伸起初較為不適應的部分。「這些大劇場的製作,可能在開排前就已經確定了舞台、服裝,所以我可以花比較少的時間在排練上,但是,相對的,我也少了很多在排練場上和演員互相撞擊出新火花的機會。」呂柏伸如此說道。

相較於彈性較差的商業劇場工作方式,呂柏伸仍然鍾情於小劇場裡的親密氛圍。譬如在《美女與野獸》的創作過程中,他和演員們經歷了兩個月的工作坊,一起密集地待在台南人劇團的排練場,「玩」出整個戲。他笑言:「在這段時間裡,和演員挑戰很多事情,看著演員跌倒、沮喪再站起來,也和他們發生許多衝突。但對我來說,這樣的劇場比較有趣。」在呂柏伸的心中,理想的劇場似乎像是法國陽光劇團的工作方式,導演和演員是一起緊密地創作,而非在商業劇場裡和by case(接案子)的演員「一夜情」般的工作關係。

以自然心看待普羅大眾的看戲口味

因此,幾齣大劇場作品的經驗也磨練出呂柏伸迥異於小劇場的工作模式。雖然不排斥,但是面對接踵而來的商業劇場的導戲邀約,呂柏伸提出了他對當下環境的質疑:「我認為劇場界的導演目前看來是有斷層的問題。包括我以外,還有其他中生代導演們在這幾年不斷地被這個市場需求,這問題是可以從中看出來的。」而在歷練多次大劇場的經驗後,面對普羅大眾的看戲口味,呂柏伸則以自然心看待,「如果有兩千個觀眾喜歡看我的戲,那也沒有非要追求到八千個觀眾。」雖然從小劇場跨足到大劇場,他看待作品的標準絕非以數字作為考量,「台灣的劇場不應該認為從小做到大才叫做成功。」呂柏伸頗有感觸地說道。

呂柏伸近年來因為《K24》、《Q&A》等作品而沒有持續推出「西方經典」和「莎士比亞不插電」系列,新作《遲到一分鐘打開門》是他和演員黃怡琳、李劭婕回到親密的黑盒子一起孕育的作品。訪問當下雖然正值排練期間,演出仍有許多未知數,但他絲毫不緊張,「我覺得很好,這些不確定的事情帶來的可能性,是在大劇場的製作中不會發生的。」呂柏伸興奮地說道,不禁令人期待回到小劇場的他又要怎麼「玩」劇場!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