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曉鷹導演的《哥本哈根》。(北京 蓬蒿劇場 提供)
北京

在社區拚出專業戲劇節 東城區發展戲劇有魄力

五月上旬在北京東城區揭幕的「南鑼鼓巷戲劇節」,不過是第二屆,規模就從第一屆的四齣戲發展到四十齣戲,整整擴大了十倍,而且具備國際性的視野,參演品質重量均叫人刮目相看,讓戲迷除了看到世界級的經典,也同時看到青壯輩編導演的新作。這也是近年東城區大舉投入資金,戮力發展戲劇產業的成績之一。

 

五月上旬在北京東城區揭幕的「南鑼鼓巷戲劇節」,不過是第二屆,規模就從第一屆的四齣戲發展到四十齣戲,整整擴大了十倍,而且具備國際性的視野,參演品質重量均叫人刮目相看,讓戲迷除了看到世界級的經典,也同時看到青壯輩編導演的新作。這也是近年東城區大舉投入資金,戮力發展戲劇產業的成績之一。

 

二○一一年舉辦的第二屆北京「南鑼鼓巷戲劇節」,五月十日大張旗鼓在中央戲劇學院實驗劇場拉開帷幕,將一路演到七月十二日落幕,四十部國內外優秀劇碼將分別在十五個中小型劇場進行一百八十場演出。這是北京第一個地區性戲劇節,去年由東城區「交道口街道辦事處」創辦,「街道辦事處」可以說就等同於台灣的一個「里」的行政單位與範圍。由於轄區內交道口及南鑼鼓巷地區彙集著中央戲劇學院、國家話劇院等全國最重要戲劇藝術資源,並擁有中戲逸夫劇場、中戲北劇場、國話小劇場、東城區文化館風尚劇場、北京兒藝七色光劇場,以及民間的蓬蒿劇場等劇場資源,北京城保存最好的胡同建築群環境,也讓節慶充滿現代與傳統交融的趣味與獨特的時空感。

第二屆就擴大了十倍

和去年草創僅有四齣話劇、廿四個場次相比,第二屆南鑼鼓巷戲劇節劇碼和場次都擴大了近十倍,包括十九齣「邀請參演劇碼」和廿一齣「加盟劇碼」,其中邀請劇碼在轄區內劇場演出,加盟劇碼則在離南鑼鼓巷不遠的其他八個劇場上演。雖然是一個年輕的社區戲劇節,但具備國際性的視野,參演質量均叫人刮目相看,讓戲迷除了看到世界級的經典,也同時看到青壯輩編導演的新作。本次邀演的原創劇碼方面有王曉鑫導演的《遺囑》,根據老舍原著改編的《我這一輩子》,王曉凡導演、紀念曹禺生平的《尋找劇作家》,黃盈編導的《都》,還有童道明創作獻給曹禺和契訶夫的《秋天的憂鬱》。

世界經典名劇最新演繹則有徐昂導演的《動物園的故事》The Zoo Story、劉立濱導演的《低音提琴》The Double Bass、趙立新導演的《審查者》The Censor、王曉鷹導演的《哥本哈根》Copenhagen、王紹軍導演的《奧莉安娜》Oleanna、谷亦安導演的《塵歸塵》Ashes to Ashes、吳朱紅導演的《安妮日記》。另外還有來自國外的劇碼,如瑞典史特林堡A. Strindberg編劇,M. Lafolie導演的《鵝塘》The Pelican、美國Joseph Graves導演的《狗,還是老婆,這是個問題》Man’s Best Friend,法國默劇大師Philippe Bizot親自登場的默劇《靜默回憶》Nostalgia,法國Carole Ventura導演並表演的話劇《歲月的泡沫》Form of the Daze,以色列Ariel Cohen與Osnat Kelner的舞蹈劇場《遷徙的動物》Foreign Animal,以及唯一一部台灣作品——外表坊李建常導演的《今天早上我們回家》。

東城區卯起來發展戲劇

北京東城區二○一○年成立了「東城區戲劇建設促進委員會」,區內的戲劇院團、院校、劇場、媒體、票務加盟也組成了民間「東城區戲劇聯盟」,共同投入戲劇公益事業發展和戲劇產業發展。並以五年為期,區政府每年將拿出人民幣一千萬元的戲劇產業發展引導資金,以優惠借款、直接投資、專項補貼等方式,引導、帶動、吸納社會資本;每年三百萬人民幣戲劇發展公益補貼資金將重點支持戲劇品牌活動打造、公益戲劇普及、劇場和劇碼獎勵等。補貼資金還將對到東城區創業發展的戲劇名人給予貼息貸款或租金補貼。

有此資金與辦法後盾,本次南鑼鼓巷戲劇節繼續以公益性演出為主,戲劇節邀演的十九齣劇作的30%以上席位為特價和贈票,主要對象為學生和社區居民。儘管這樣的投資也許難以在短時間之內見到成效,但畢竟對於潛在觀眾的養成,是一個實質的官方扶植行動。除了南鑼鼓巷戲劇節,東城區更推出「北京東城國際獨角戲戲劇節」,今年夏天同時在進行的還有「全國戲劇文化獎.2011小劇場優秀戲劇展演季」,並積極與各國使館合作推出一系列新銳與經典的表演藝術展演活動。北京東城由政府、資金、產業到民間垂直橫向整合的具體務實行動,要讓戲劇文化產業的發展,不只是口號而已。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