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比利時終極舞團訪台演出也舉辦該團編舞家溫.凡德吉帕斯的舞蹈錄像展。
特別企畫 Feature 映像中起舞/各國發展

從台灣到世界 舞進影像中

各國舞蹈錄像相關活動與現況導覽

舞蹈錄像的影片觀摩或相關影展活動,開展時間不長,但規模已不容小覷。台灣雖然沒有固定的相關策展放映或競賽,但也有零星機會看到精采呈現,現在更有人展開相關創作且獲得國際聲譽。而亞洲、歐洲、美洲也都可見持續的舞蹈錄像電影節等活動,值得愛好者積極參與。

舞蹈錄像的影片觀摩或相關影展活動,開展時間不長,但規模已不容小覷。台灣雖然沒有固定的相關策展放映或競賽,但也有零星機會看到精采呈現,現在更有人展開相關創作且獲得國際聲譽。而亞洲、歐洲、美洲也都可見持續的舞蹈錄像電影節等活動,值得愛好者積極參與。

世界各國持續舉辦舞蹈錄像影片觀摩,大約只有十多年歷史,但規模已經相當嚇人,當今世上最好看的舞蹈雜誌——德國Ballettanz的網站,大約在五年前開始,每一期會精選一部舞蹈影像,也令其他相關的平面媒體都蠢蠢欲動,朝動態發展。

回顧台灣  二○○一年起零星現身

台灣並非沒有舞蹈錄像影展,就我記憶所及,最早是在二○○一年,那年英國在台協會在台北辦了一個「舞動世紀——英國舞蹈展」(Forward Motion),地點在文化大學教育推廣部的表演廳,邀請英國著名舞蹈評論家葛瑞格.納許(Gregory Nash)針對三個系列:「舞蹈狂潮:英國八○年快速竄升的小規模舞團介紹」、「英國舞蹈推手:英國當代重要編舞者介紹」、「創作之泉:概念性結構」,挑選出廿八部不同主題的影片,兩天播放十二小時。第三系列主要在談當代編舞者與電視影像導演之間的創新合作,包括來自英國藝術協會及BBC電台獲獎的舞蹈影片系列,展現舞蹈創作新領域。其餘兩系列則有系統地介紹英國當代舞蹈影像的發展與演變,像是DV8、阿喀朗、馬修.伯恩等等皆在其列。

這算是台灣第一次透過影像解說,清楚認識舞蹈錄像的來龍去脈。二○○一年,引介當代舞蹈潮流的「新舞風」才剛辦了兩屆,而歐陸舞蹈的網路資訊雖然豐富,跟今日相比仍相去甚遠;因而這免費的影展,相較於之後類似影展,堪稱料好實在、言簡意賅。

二○○五年,兩廳院邀請DV8(Dance and Video 8 Physical Theatre)來台演出Just for show,而先在實驗劇場安排了一場解讀DV8影片欣賞會與講座,進一步解說其影像作品。○七年台北藝術推廣協會因西班牙拉夫拉前衛劇團臨時取消演出,而在誠品敦南地下二樓展出他們的影像裝置展,透過圖文裝置與影像,將這個一九九二年巴塞隆納奧運開幕主秀的劇團,以系統編年方式巨細靡遺地介紹他們如何讓戶外廣場十萬群眾嗨翻天,且同樣取悅小劇場的觀眾。

美術館+影展  看見驚喜舞影潮

○九年比利時終極舞團第四度來台演出《新黑色》,台北藝術推廣協會也在敦南誠品與高雄衛武營辦了一次編舞家溫.凡德吉帕斯的舞蹈錄像展,十三部影片具體展現了他整合舞蹈、戲劇、音樂與電影影像等跨界創作的才華,同時也能看出在美麗的地中海小島科西嘉實地拍攝的《騷紅》跟舞台版演出到底差了多少。這也讓我們思索,如果舞台劇跟影像結合,不也是某種類型的電影?這是舞蹈錄像的核心嗎?相較於空無一物的舞台讓我們分心,色彩繽紛的場域與特寫鏡頭將觀眾注意力拉回,而場域的特殊意符又超越舞台的可能,這正是舞蹈錄像的魅力啊!

來到二○一○年,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的「形、音、異:法國里昂國立音樂創作中心聲音裝置展」,展出了姬爾美可和提耶瑞.德.梅合作的許多舞蹈錄像作品,比旁邊要收錢的「高堤耶X蕭畢諾 的舞台服裝展」要好看多多。

至於真正以電影影展模式邀請35釐米影片,有系統地介紹舞蹈影片,首推黃翠華在○六年「女性影展」時挾帶一批女性舞蹈家系列——兩部碧娜.鮑許的訪談、羅莎舞團、卡洛琳.卡爾森、瑪蒂達.莫妮葉、佛朗明哥舞后卡門.艾瑪雅、羅曼菲與蔡瑞月。緊接著是○七年光點國民戲院在王派彰的策展下,推出了「舞影展」,一共邀請了卅七部影片,除了美國、法國、德國、比利時的編舞家之外,還有南美洲,以及舞踏與能劇,大多屬於紀錄片,記錄編舞家的工作與創作時的思維,但也有好幾部屬於舞蹈錄像。影展不但引介經典,也透過影像同步我們對世界的認識。二○一○年王派彰將公共電視的「藝識形態」拉到光點辦影展,其中舞蹈有普雷祖卡、勅使川原三郎、西薇.姬蘭、多明尼克.梅西與許芳宜,都是紀錄片。

亞洲鳥瞰  港澳日本印度皆可見

台灣目前也有不少人開始舞蹈錄像的創作,最早有黃翊,在學生時代從捷運一直拍到游泳池,目前仍有源源不斷的創意與計畫正在進行中;周書毅參加英國沙德勒之井劇院(Sadler’s Well Theater)在網路上舉辦的全球性舞蹈影片比賽(Global Dance Contest),半年內有一百七十支作品報名角逐,競賽同時開放網路票選,周則以《1875拉威爾與波麗露》獲得雙料首獎,並受邀至倫敦演出;而去年與鴻鴻合作的作品《0000000000》,也獲由曹誠淵「CCDC城市當代舞團」在香港、澳門、廣州主辦的「第四屆跳格國際舞蹈錄像節」邀展。

「跳格國際舞蹈錄像節」(www.jumpingframes.com)已頗具規模,分國際觀摩與國內徵件,內容則有主題展、委約、比賽與裝置展,以及大師班與講座。而鄰近的日本則有“Dance And Media Japan”(www.dance-media.com),今年九月將舉辦第七屆的舞蹈錄像節,在崎玉縣藝術劇院進行為期三日的放映。亞洲地區還有印度的“Dance With The Camera”舞蹈錄像節(www.artvisionindia.com/profile.html),從○二年開始,兩年一次在孟買國際電影節放映。

奧地利與澳洲發展精采  中南美令人驚豔

而國際間歷史最悠久的,應該是位於奧地利的「IMZ國際音樂+媒體中心」,是一九六一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持的機構,致力於開發和推廣視聽媒體的一切形式。於一九九六年開始舉辦「國際舞蹈電影與錄像大賽」(www.dancescreen.com),由德國與奧地利合辦,每年六月舉辦為期四天的觀摩。獎項分成舞台原作錄影、為鏡頭重編之舞台作品、專為影像拍攝之編舞作品及紀錄片等四類,首獎有一萬五千歐元的獎金。同時在一九九九年與科隆文化基金會合作舉辦“dance screen on tour”,將歷年得獎影片巡迴於歐洲與海外各國。

澳洲的發展取決於其地理與歷史因素,英國的殖民確立其英語系國家的發展,而它又像是美國的大西部,充滿冒險與希望,充滿投機與可能。也因為天然資源的豐富,澳洲的娛樂與休閒產業非常出色,音樂劇火紅時,澳洲立刻有音樂劇的科系,如今歐洲歌劇院迫於財政不得不演出音樂劇,即可看出澳洲投資的遠見。好萊塢的電影獨霸全球,澳洲跟紐西蘭則搞出更勝一籌的《魔戒》,也是少數能夠讓學生用70釐米拍攝影片的所在,對於設備的投資毫不手軟。因此,當舞蹈錄像當紅時,便有分“dance for stage”或“dance for video”的科系。

比較令人驚豔的是中南美的發展,過去除了黛博拉舞團與古朋舞團,及零星到美國芭蕾舞團(ABT)發展的南美舞星之外,我們對南美舞蹈的發展較為陌生,但透過他們的舞蹈錄像發現,中南美洲的音樂節奏強烈,結合南美特有的武術或是森巴、探戈,動感兼具異國多元風情,而阿根廷、巴西、智利、烏拉圭、哥倫比亞、墨西哥都有相關的影展。

金融風暴打擊  美國繼續努力

美國才剛踏進新世紀,現代舞盟主寶座便遭到挑戰,除了大師逐漸凋零,歐洲以其本身雄厚的芭蕾根柢與舞蹈劇場的崛起進逼,最致命的一擊,還包括禁菸政策,讓菸商取消了補助,以及次級房貸、雷曼兄弟倒閉等事件引發經濟海嘯,國家補助減少,但也因此,舞蹈錄像應該更有發展空間,目前幾個主要機構:老牌的美國舞蹈節(ADF)今年將於杜克大學舉辦第十六屆的“Screen dance festival”,紐約的舞蹈影片協會(Dance Films Association)網頁上則保存近年所有作品的介紹與連結,還有美國西岸有洛杉磯的“Dance Camera West”等等。

雖然看來舞蹈錄像的熱潮已經展開,拍攝者卻需面對缺乏獲利來源的問題。過去舞蹈錄像有電視台的支持,投入大筆資金與人才,編舞家能當作另一種形式的創作而無後顧之憂,同時又能為實體的舞團宣傳,相對於現在因為拍攝條件容易,但仍需要一定的時間與人力成本,拍完後放在茫茫網頁大海如Youtube,即使有超過上萬的點閱率,卻無法有相對應的報酬,長久下來若無法找出獲利上的平衡,將會導致作品眾多、水準卻無法提升的情形。透過影展的形式交流,最終還是要找到出路,而作為最大的受惠者,觀眾總是可以從中發覺源源不斷的創意與想法。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