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黎「喜劇藝術節」網頁。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超有特色!主題藝術節出擊─國際篇

環遊世界 參加好玩藝術節

要說到主題特色鮮明的藝術節,國際上更是充滿琳瑯滿目、奇想妙點滿天飛的藝術節慶,請準備好你的藝術護照,拿好你的想像力機票,搭上我們「PAR狂想號飛機」,跟著四位藝術節達人,環遊世界去「玩」藝!

要說到主題特色鮮明的藝術節,國際上更是充滿琳瑯滿目、奇想妙點滿天飛的藝術節慶,請準備好你的藝術護照,拿好你的想像力機票,搭上我們「PAR狂想號飛機」,跟著四位藝術節達人,環遊世界去「玩」藝!

法國—巴黎喜劇藝術節(Festival l'Humour en capitale

法國人愛講話,著名的從九點吃到十二點漫長法式晚餐,其實盤中食物很小巧,講話的時間比較多。法國人也愛聽人說話,但是口語這種東西,只有笑話最耐聽,於是他們也喜歡去劇院聽幽默的「脫口秀」。

巴黎有很多家固定上演脫口秀的大小劇院,小型的在餐廳角落隨時發生,著名的Le Grand Rex劇院,有兩千八百個座位,但明星級脫口秀演員的演出,往往可以擠爆一整個萬人體育館。

巴黎喜劇藝術節是巴黎市政府主動出面,和這些劇院老闆合辦的脫口秀嘉年華,目的一方面和其他脫口秀發達城市,如紐約、蒙特婁、愛丁堡較勁,再來也是提攜該年度優秀年輕脫口秀演員。

那麼法國脫口秀的笑點在哪裡呢?看看祖師爺莫里哀的劇本就懂了——尖酸刻薄地諷刺中產階級,今天對象還要加上政治人物,因為他們相信「語言是窮人最後的武器」。

網址 www.humourencapitales.com/

 

法國—克提爾藝術之家的「出口藝術節」

(Créteil–Maison des Arts et de la Culture, “FESTIVAL EXIT”)

十一年前,剛躲過了慌張的世紀末預言,進入新世紀的開始,大家都想尋找表演藝術的新形式。在巴黎東南郊區的公立劇院——克提爾藝術之家,此時舉辦了第一屆的「出口藝術節」,將各式騷動的藝術混種能量,搭建出一個集體爆發的新出口。

結果到了今天,這個包含藝術展覽、戲劇、舞蹈和科技藝術表演,並標榜電子、影像、網路、互動、卡漫等本世紀最夯字眼特色的藝術節,已經成為巴黎最酷、最前衛的藝術地標,為期約十天的節目,最後會在瘋狂的電音派對中落幕。

這個藝術節的表演節目無奇不有,常常可以意外挖掘到相當怪咖的高水準團體,譬如來自紐約的影像劇場Bigart Group、義大利視覺劇場編導卡斯鐵路奇(Claudia Castellucci)、德國編舞家瑪蔻絲(Constanza Macras)、荷蘭當代舞團T.R.A.S.H…等。當然還有許多年輕藝術家的接近匪夷所思小表演,每年都在這個藝術節中,不斷挑戰觀眾的劇場想像。

網址 http://festivalexit.wordpress.com/spectacles/

 

法國—巴黎維特雷劇院Open虛擬舞台藝術節

(OPEN DU PARIS-VILLETTE, FESTIVAL DES SCÈNES VIRTUELLES

在「地球是平的」、「資訊是爆炸的」的今天,表演藝術在要挑戰的,可能已經不是關於內部「形式」、「領域」的跨界或融合,而是根本性的,「劇場」如何與其他傳播媒體競爭?

或者,我們搬動劇場,置入人們更習慣的接收場域——網路。巴黎維特雷劇院,大膽嘗試新型態的藝術節,舉辦第一屆Open虛擬舞台藝術節,邀請各種類型,包括網路藝術的六十位創作者,以現場演出、網路直播的方式,演出期間劇院並依藝術家需求,改裝成適合的大小場地,甚至也連結至藝術家的工作室,而觀眾可以選擇在現場、家中電腦、或者定點投影大螢幕,觀看為期十天的藝術節演出。

於是,各種網路思維侵入表演藝術,第二人生、臉書、線上遊戲、google街景、網路聊天……節目單上除了琳瑯滿目的表演節目,還附了兩頁的名詞解釋,為這個嶄新的表演藝術型態,做好冒險前的充分準備。

網址 www.theatre-paris-villette.com/spectacles_saison_2011/open_du_paris-villette_festival_des_scenes_virtuelles.php

 

法國—嘻哈雜耍藝術節(Festival HipCirq'Hop

相較於巴黎市民藝術品味的嚴謹,城市郊區的文化活動,則展現其輕鬆活潑與平民性,尤其以嘻哈街舞與雜技為代表。而每年到了畢業季節,城市郊區也紛紛搭起臨時大帳篷,成為各雜技學校、訓練班的期末呈現演出舞台。

在這些帳篷中,以已經進入第三屆的「嘻哈雜耍藝術節」最有特色,這個由南塞納河雜耍中心(Centre des arts du cirque sud de Seine)與世界最小雜技協會(Le Plus Petit Cirque du monde)合辦的藝術節,將郊區青年文化一網打盡,街舞、雜耍、塗鴉、饒舌、DJ音樂、滑板運動等項目,全都包含在演出節目單中,成了平民表演藝術的大聚會。

這個藝術節將新興的藝術類型,導入正式官方的藝術節慶,並著重於不同階級文化的藝術交流。不過要進入這個為期一週、節目都免費的藝術節,可至少要在穿著打扮上花點心思,免得少了潮T、板鞋、垮褲、刺青、舌環……讓人家覺得,你很另類。

網址www.lepluspetitcirquedumonde.fr/articles/article/num/174/

 

德國—肩並肩網路國際舞蹈藝術節(Side by Side-net International Dance Festival

位於杜塞朵夫的「肩並肩藝術中心」(Side by Side Art Center)每年都舉辦「肩並肩網路舞蹈藝術節」,藉由網路傳播的無疆界,讓舞迷隨時隨地都可欣賞舞蹈,並且擔任評審給分。每年春天主辦單位公開徵選作品,無論是個人或者舞團都可提交作品,由獨立評審團遴選。得到評審團青睞的作品,將受邀到杜賽道夫演出,演出片段隨後放在官方網站上,由網友觀看、票選,最後選出前三名。「肩並肩藝術中心」希望藉此挖掘舞壇新人,提供一個跨文化的舞蹈平台,讓各國舞蹈工作者有機會推廣自己的作品。報名的資格不限,只要把舞作拍成影帶,就有機會入圍並獲得獎金。

網站  http://www.side-by-side.net/

 

德國—「劇作家日」(Autorentheatertage

「劇作家日」於二○○一年創立,是少數聚焦劇作家的藝術節。這個藝術節之前都在漢堡的塔里亞劇院(Thalia Theater Hamburg)舉辦,從去年開始由柏林的德意志劇院(Deutsches Theater)承辦。這個藝術節的特色是「一人評審團」,今年的一人評審是知名女作家/記者史密特爾(ElkeSchmitter),她訂立的主題是「喜劇」,請劇作家們交出喜劇讓她捧腹。喜劇在德國劇場界是個異數,知名的劇場都幾乎只喜歡處理沉重嚴肅劇種,結果共有一百四十本喜劇文本交到評審手中。最後史密特爾選出五齣,在「劇作家日」期間被朗讀、討論,其中甚至已經被劇院選定,排進明年的演出。在這個藝術節裡,導演、演員站一旁,明星是作者。

網站  http://www.autorentheatertage.de

 

德國—「年輕藝術競技場」(Arena der JungenKünste

「年輕藝術競技場」在德國南部埃爾朗根(Erlangen)舉辦,是當地一年一度的劇場盛事,也是德國獨立小劇場的重要藝術節。此藝術節只邀請獨立的小型劇場創作,鼓勵年輕人來此地盡情發揮創意。顧名思義,這個藝術節也具有競賽性質,頒發「評審團獎」、「觀眾票選獎」、「共同製作獎」,最後一個獎項主要是促成埃爾朗根當地學生與劇場人的合作,在來年的藝術節推出合作的成果。今年的「年輕藝術競技場」剛落幕,來自各國的獨立劇場人來此用創意競技,來自台灣的劇場導演張乃文也在競技名單上。

網站  http://www.arena-festival.org/

 

德國—「柏林在海邊」表演藝術節(Berlin del Mar

柏林當然不在海邊,但知名的「索芬劇場」(Sophiensaele)從英國作家J.G. Ballard的小說《古柯鹼之夜》Cocaine Nights擷取靈感,在柏林市中心的「數據之屋」(Haus der Statistik)舉辦表演藝術節,所有的行動藝術、劇場表演、現場藝術都與「海」有關。主辦單位在現場佈置了棕櫚樹、游泳池、沙灘、飯店房間,每個角落都是表演場域。在這個壽命短暫的柏林夏日俱樂部裡,觀眾大可穿比基尼、小泳褲來這裡看表演。在看似惡搞、戲謔的節目單裡,其實探討了政治、資本主義與觀光客現象。

網站  http://www.berlin-del-mar.de

 

荷蘭—大學生閨房藝術節(Stukafest)

“Stukafest”是荷文「學生studenten、房間kamer、藝術節festival」三個字的結合體。每年固定於一月底二月初的時節,從南到北發生在全荷蘭十一個城市,特別是有學生群聚的大學城。大約十五個學生租屋處,在藝術節期間變成迷你劇場,上演小型室內樂、不插電演唱、讀劇、脫口秀、DJ秀、舞蹈等各種形式的表演。舉辦的時間點特意選在期末考結束後,以便屋主和觀眾們,都可以手持啤酒、口嚼花生、坐在充氣沙發或是啤酒箱上,輕鬆地享受一個近距離的藝術夜晚。

網址 www.stukafest.nl/

 

瑞士—起源藝術節(Origen Festival Cultural)

這是一個藏在瑞士阿爾卑斯山上的藝術節,創辦人兼總監Giovanni Netze藉由藝術節將他對藝術、家鄉、神學的熱情和研究,結合到極致。“origen”的意思是「起源」,它是羅曼緒語(Romansh),瑞士的四種官方語言之一,使用人口不到四萬人。藝術節擁有一個地標性的演出場地——八百年歷史的城堡Riom Castle,募款天才Netze聘請知名建築師Peter Zumthor在城堡中打造了一個只能容納兩百二十人的專業劇場。每年的七、八月夏天,清晨五點半,莊嚴的聖歌為藝術節的一天揭開序幕,晚間的重頭戲是以羅曼緒語創作的當代歌劇或音樂劇,作品主題皆與宗教相關。每年訪客大約八千人,不是熱愛藝術的瑞士人,就是熱愛大自然的登山客。

網址 www.origen.ch

 

捷克—布拉格4+4天動感戲劇節(4+4 Days In Motion International Theatre Festival, Prague)

核心成員只有四個人的藝術節,從一九九六年打拼到現在,憑藉的信念是創新當代藝術作品,讓布拉格的舊空間物件活起來。藝術節每年的重頭戲是開發新空間,作為該年的基地,並邀請藝術家針對該空間創作。過去幾年曾使用過的場地例如:舊的汙水處理廠(1998)、舊釀酒廠(2000)、舊牙醫診所(2006)等。以二○○五年為例,藝術節策畫製作了約一個半小時的漫遊行程,邀請觀眾逛動物園,只是獸欄內外看到的是表演者、裝置作品,而不是野獸。藝術節每年亦邀請國內外的戲劇或舞蹈節目,在布拉格市內數個兩三百人的小劇場演出。

網址 www.ctyridny.cz/

 

芬蘭—「反  藝術節」(Anti Festival)

「反  藝術節」以自己是社會的麻煩製造者為號召。此藝術節沒有一個演出是在傳統劇場或是黑盒子,單場觀眾人數也很少超過五十人。每年九月,芬蘭小鎮的居民或遊客的活動,總是會在不經意間被不同藝術作品打斷,從非常細緻的到激烈的互動、從非常政治議題到團體遊戲,端視每位藝術家的創意和與社會聯繫的方式。創作發表的地點可能是麵包店、保齡球場球道、廢棄家具賣場或者是自家床上。

在歐洲,類似的藝術節還有英國伯明罕的「狂烈藝術節」(Fierce Festival)、「一級棒藝術節」(Wunderbar Festival),共同特色都是在廿一世紀興起並迅速蔓延,主要訴求都是觀眾參與,近年並成功結合網路和高科技媒體,很能在前衛藝術和社區之間搭起橋梁。

相關網站:

Anti Festival  www.antifestival.com/2010/fin/

Fierce Festival  www.wearefierce.org/

Wunderbar Festival  www.wunderbarfestival.co.uk/

 

北極圈—「再會角」(Cape Farewell)

「再會角」是位於倫敦自然科學博物館裡的藝術組織,它最具特色的活動是每年邀請不同領域的文化工作者(作家、歌手、記者、編劇等等)與科學家一同赴北極圈考察三週。在北極圈不斷航行的過程中,科學家要讓藝術家們了解海洋研究,藝術家們也要幫忙船員航行,希望能在一個實作又充滿創意的環境中去了解氣候變遷的問題。

也許嚴格說來,「再會角」的北極探險並不是人人參與的藝術節慶,但它卻是一個有觀點且試圖了解藝術可以為社會做些什麼的考察。這些考察帶來許多後續活動,包括每年固定的國際大型展覽、出版、影像拍攝和教育等等。過去十年參與的文藝界名人有Ian McEwan(因此出版小說Solar)、坂本龍一(創作了單曲〈Disko Bay Expedition〉)、劇場導演David Lan和舞蹈家Siobhan Davies。今年的大型展覽是“u-n-f-o-l-d”,一路從維也納、倫敦、芝加哥、到紐約等地,可以看到參與藝術家針對旅程的各種創作。

網址 www.capefarewell.com/

 

美國內華達州—「燃燒人」藝術節(Burning Man)

「燃燒人」(Burning Man)以「火」為主題,每位參與的人都可以帶著自己的作品或是當場製作,高潮是最後燒掉巨大人像,一切化為灰燼。這兒平常是沙漠,只有藝術節這週前後有臨時道路和帳篷,所有參與者一起建造成一個被稱做「黑石市」(Black Rock City)的臨時城市。今年黑石市的主題是「通過儀式」(Rite of passage),入市的門票頗額貴,美金三百五十元左右,但進入城市後禁止使用金錢交易,營造類似烏托邦的環境。而藝術家們要如何使用「火」,當然,主辦單位有專業的團隊提供諮詢,並提供各種燃油原料及防火衣防火設備。

網址 www.burningman.com/

 

澳洲—不是藝術節(This Is Not Art)

有十三年歷史的澳洲最大獨立藝術節,每年十月初在東南海岸的新堡(Newcastle)市,進行為期五天的新生代藝術工作者大會串。超過四百個熱情的專業或素人創作者,來此發表大約兩百五十個實驗性作品,每場發表接觸的人次從廿人到一百人,形式包括戲劇、工業音樂、電子藝術、行為、概念辯論等,大多數活動不收費。組織內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兩年一任的無給職制。他們強調這是一個給新人的交流平台,絕對沒有知名大師;節目來源透過徵件或是邀演,強調DIY的創作出發點,有意識地控制邀請對象中不超過百分之卅是曾在藝術節裡發表過作品的創作者。對觀眾和創作者來說,這都是個低成本、高回收報酬率的週末。

網址 http://thisisnotart.org/

 

網路上—「上舞台」藝術節(UpStage)

專為網路表演及線上觀眾而創造的藝術節,根基於紐西蘭。第一屆藝術節是在二○○七年七月七日舉行,故命名為“070707”,隔年則是“080808”,今年是“1111111”。基本上,入選的藝術家們在為期兩週的藝術節期間,在固定時間(但各自在自己的國家),於網上展演,觀眾也是同一時間在網上觀看。觀眾也可以立即在網上與表演者互動。

基本運作方式是,創作者可以登入後台,再運用後台提供的各種軟體來上傳、操作、創造出一個「舞台」。而觀眾並不登入後台,對觀眾而言有趣之處是各地的人皆正觀賞一個遠在地球另一端的現場演出,而且可以彼此迅速連結或回應評論。

網址 http://upstage.org.nz/blog/?page_id=130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