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揮的「樂器」是「樂團」,不同於一般的「樂器」,指揮的「樂器」是許多不同的樂器加上它們的演奏者,其中變數之多,難以計算。(林鑠齊 攝)
焦點專題 Focus 指揮星光幫2011 華山再論劍

以「樂團」為樂器 揮舞無限樂章

淺/漫談樂團指揮

或許是指揮看來容易,又有偉大感,在今日的音樂世界裡,學習指揮人數之多,幾已達氾濫的程度,甚至可與鋼琴相比。但是,全世界的樂團數目,職業與非職業加起來,遠比不上鋼琴,那麼多的指揮何處去?在激烈的競爭下,又如何能脫穎而出,被人注意?

或許是指揮看來容易,又有偉大感,在今日的音樂世界裡,學習指揮人數之多,幾已達氾濫的程度,甚至可與鋼琴相比。但是,全世界的樂團數目,職業與非職業加起來,遠比不上鋼琴,那麼多的指揮何處去?在激烈的競爭下,又如何能脫穎而出,被人注意?

在古典音樂的世界裡,器樂的發展起步較晚,直至十九世紀,樂團的規模、編制和運作才逐漸成型,屈指算來,至今不過兩百多年。隨著樂團作品的發展,要讓數十人以不同樂器同時演奏不同的內容,彼此間還要能搭配,奏出高低起伏的音樂,非得有人帶領才行。剛開始時,或由作曲家親自彈奏鍵盤樂器給記號,亦有由第一小提琴以弓帶領,或有人給起始的拍點,也有人在樂團前「指揮」著,五花八門,各式各樣,目的無非乎「整齊」。隨著樂團作品的日趨複雜,終於,「指揮」成為樂團演出不可或缺的一員,指揮的專業亦逐漸受到重視。十九世紀末至今,無疑地,「指揮」成為樂團音樂會的明星,亦是一場音樂會成功與否的關鍵人物。

從紙上談兵到揮舞千軍

表面上看來,指揮站在樂團前面,只要雙手揮舞,樂團隨之奏出樂音,好不神氣。音樂會裡,不時可見小朋友模仿著指揮的動作,扭腰擺臀,彷彿人人皆可指揮。指揮真的那麼容易嗎?

指揮的「樂器」是「樂團」,不同於一般的「樂器」,指揮的「樂器」是許多不同的樂器加上它們的演奏者,其中變數之多,難以計算。除了極少數的特例,沒有指揮「買」得起他需要的「樂器」。因之,指揮「練習」的第一步可稱是「紙上談兵」,憑空想像聲音,一旦有實體「樂器」的時候,手起棒落,立見真章。與樂團排練時,指揮一方面要做「樂器」「調音」的工作,同時也要「練習」「演奏」,樂團奏出的聲音不符期待時,要如何調整成自己希求的聲音,不僅考驗著指揮的聽力,亦是指揮「音樂性」最直接的呈現。到了正式的音樂會,指揮能做的,除了照章揮舞外,只有禱告「樂器」不要「走音」了。於此可見,要走指揮的路,不僅要對音樂有感覺,還要有體力能揮舞至少兩小時,更要有非常強健的「神經」。

或許是指揮看來容易,又有偉大感,在今日的音樂世界裡,學習指揮人數之多,幾已達氾濫的程度,甚至可與鋼琴相比。但是,全世界的樂團數目,職業與非職業加起來,遠比不上鋼琴,那麼多的指揮何處去?在激烈的競爭下,又如何能脫穎而出,被人注意?

貴人相幫走得長遠路

如同許多樂器演奏者般,年輕音樂家經常透過比賽獲獎,跨出音樂生涯的第一步,指揮亦然。然則,有了第一步,並不保證會有第二步、第三步,甚至更長遠的續航力;在指揮身上,更是明顯。因為,指揮需要有固定的樂團,才能磨練功力,讓自己腦中的音樂,能夠透過樂團化為具體的聲音。不幸地,大部分的指揮走不到這一步。

在實務上,比賽獲獎遠比不上「有貴人相助」。由於指揮的「樂器」不在自己手中,這裡的「貴人」是提供「樂器」的人,有可能是對樂團有影響的人士,更經常是資深指揮,當他們看好某位年輕人時,會安排他做助理指揮,得以開始累積實戰經驗。有這些「貴人們」的慧眼識英雄,培養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優秀指揮。

無論是「紙上談兵」還是「實地操演」,指揮都必須很快速地累積曲目,才有可能,在可遇而不可求的「上場代打」機會來到時,得以「一炮而紅」。指揮更要有「屢敗屢戰」的精神,在歐洲,聽眾品味甚高,主見亦深,當詮釋不合胃口時,當場不客氣地報以噓聲,甚至名家亦不放過;年輕指揮若從此懷憂喪志,自然就從指揮台上消失了。

歷經時間淬煉方有未來大師

雖然樂團指揮成為專業的時間尚不到兩百年,音樂史上已經有許多叱吒風雲的指揮,至今依舊為人津津樂道,其中,以七、八十歲高齡,仍然揮舞著指揮棒者,比比皆是,在媒體力捧新人的今日,年長大師不動如山。在影音發達的時代,透過影音技術,未能躬逢其盛的愛樂迷,亦可一睹大師愈老愈迷人的丰采。如同歷史上的每個時代一般,過去廿年裡,歐洲樂壇出現許多年輕指揮,各領風騷。隨著時間的流逝,有些面孔很快地逐漸褪色,有些則已有歲月洗禮的痕跡,益見奮發,展現接班人之勢。他們之中,又有幾人能有長遠的續航力,只怕廿、卅年後,才有答案——在藝術天地裡,「時間」永遠是最佳的裁判。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