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鑠齊
-
新銳藝評 Review
死亡及其複象
不論是往死亡靠攏的《死亡練習曲》還是亟欲背離死亡的《藥讓我活下去》,法布爾皆透過死亡的濾鏡,檢視生命的雙重性。兩齣作品的戲劇衝突並不建立於劇情線上,而是以乍看兩兩相悖的概念之集合來展現;單一符碼指涉的邏輯自表演場域裡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如影隨形的矛盾與共生。身體不僅是主客體雙載的場域,亦是極樂與深淵的交界。
-
特別企畫 Feature 過來人經驗談
帶著熱情與堅持 踏上劇場創業的第一哩路
投入劇場的創作令人著迷,但如何讓這樣的過程持續下去?於是,年輕人燃燒著熱情創辦了劇團,一個創作的基地,一個實現夢想的空間但造夢不易,維繫更難,在台灣的環境下,多少劇場青年來去,多少表演團隊起落,過來人分享經驗:帶著熱情勇於上路,但也要隨勢而變,永遠要努力充實自己,創作者也要有經營者的思維
-
企畫特輯 Special
ARTalks,藝術與誰Talk?
台灣重要的民間藝文獎項台新藝術獎,在跨越了具歷史意義的十周年後,為了回應當代藝術的跨越疆界趨勢,新的台新獎將打破以往的分類觀念,在評審機制上做出重大變革。除了取消表演藝術與視覺藝術的分類,並提高總獎額達到新台幣三百五十萬元外,新的台新獎亦強化了「藝術社會參與性」的評審標準,並建立了台新藝術獎專屬網站ARTalks,作為藝術生產者、七位提名觀察人與社會大眾互動的平台,期望透過專責提名觀察人觀點的公開、跨域對話,與大眾交流互動,將評選的過程做最大程度的公開透明。 本次座談會除為台新獎新制與ARTalks網站的正式發表外,並邀請五位提名觀察人表達其參與的立場及期許,並接受各界提問。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閃閃發亮的創新遺產
希臘悲劇在形式與內容上,與寫實劇場的觀念格格不入,成為現代劇場在激發創造力上的最佳挑戰。由於沒有人真正看過古希臘悲劇的演出狀況,透過劇本、場地與花瓶畫像的想像重建,往往是瞎子摸象,卻激發出現代劇場多元豐富的景觀。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陽光劇團藝術總監
莫虛金:劇場應該讓人感到行動的想望
二○○七年,《浮生若夢》的演出,成為許多觀眾深銘心底的看戲回憶,雖然有著語言與文化背景的隔閡,但陽光劇團所打造的劇場經驗,卻是「劇場無國界」的明證。再度訪台,陽光劇團帶來四小時的大戲《未竟之業》,一個以一九一○年代電影初發明的時空為背景,敘述一群想藉拍電影達成教育理想的人們的故事。為什麼陽光劇團會製作這樣一齣戲?又如何完成這樣一個回顧夢想年代的作品?透過越洋訪談,導演莫虛金為我們娓娓道來
-
特別企畫 Feature
劇場私回憶/2003.林懷民
想起劇場,總會想起沒做好的部分。例如,《九歌》開演後,發現一朵荷花角度不對。大腦因此主動delete劇場的記憶。有些刪不掉: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六日台美斷交,嘉義體育館,雲門首演《薪傳》,觀眾沸騰;或二○○二年布拉格歌劇院全團食物中毒,上吐下瀉,「靈魂出竅」演出美得驚人的《水月》。 忘不了墨爾本歌劇院。一九八八年雲門在那裡作暫停前的最後演出。十五年後,《行草貳》(最近我把它改名《松煙》)獲邀為墨爾本藝術節開幕首演。 幕起,楊儀君獨舞,三兩個動作,觀眾便沉入專注的寂靜。隨著舞蹈的進行,舞者和觀眾同步呼吸,劇院凝為張力十足的磁場。舞近終結,兩片背幕往下,往左聚合,背光框住溫璟靜的身影,像剪紙,觀眾集體發出一聲滿足的嘆息 兩周後,我們在洛杉磯接到墨爾本藝術節的電話:舞評家和觀眾把《行草貳》選為最佳節目。那是舞者興致勃勃學習導引和內家拳幾年後,初步得心應手的成績。我記得那聲嘆息,也期待新一代的雲門舞者累積出集體的得心應手。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樂舞聯手 重生烏江魂
馬水龍 ╳ 劉鳳學
繼《竇娥冤》、《沉默的飛魚》,馬水龍及劉鳳學兩位台灣重量級的藝術家再度合作,以楚漢爭霸為背景,邀請指揮邱君強帶領NSO國家交響樂團、集合新古典舞團、台北愛樂合唱團、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共同推出大型舞劇《揮劍烏江冷》。此劇改編自馬水龍於一九九七年演出的說唱劇《霸王虞姬》,在原來的四幕六十多分鐘加上序幕,擴充為七幕九十分鐘的作品。移除了原有的詞句,將主角項羽、虞姬及配角劉邦分別改以嗩吶、南胡與琵琶替代。而劇情上,則從張良納履、韓信胯下之辱揭序,一路演繹兩位主角的恩愛、鴻門宴至含淚烏江前。 馬水龍及劉鳳學雖分屬不同範疇,卻互有涉獵,並且一致認為兩類藝術領域相通。劉鳳學大學時副修音樂,是舞蹈界少有看總譜排練的編舞家;而馬水龍對色彩視覺敏銳,在譜寫音樂時,腦中就有舞蹈畫面出現。音樂與舞蹈的創作緊緊相扣,兩位大師聯手打造的作品,更將氣勢磅礡、撼動人心。 趁此機會,本刊邀請兩位藝術家深度對談,分享各自的藝術歷程與這次合作的想法。
-
演出評論 Review
身體的留白 空間的顯影
到底像空間這樣一個靜止不動、大小固定的東西,有什麼好一量再量的呢?我們習慣這樣想,所以空間就死了,但是空間從未靜止,身體每一次運動都會讓我們感覺空間正在改變,比如快速的抵達會縮小、緩慢的行走則會拓寬空間。換句話說,身體的運動幫助我們察覺空間的改變,測量空間的運動,舞蹈讓我們發現空間其實是活的。
-
演出評論 Review
領域之間的再分享
我們彷彿正在欣賞那個特定現場,靜止的水神寧芙雕塑與伽里尼利用光影、聲音所塑造出來的另一件作品,跨越不同的物體存在性、跨越時空的流轉延續性,再現因伽里尼無心之舉所創造出來當時前所未見的藝術融合,並以現代版的詮釋和進一步地大膽的提問:雕塑是否僅等同於物質性的固定存有?
-
劇場快門
我們一起聽手風琴!
地點:捷運中正紀念堂站 時間:二○一一年十月十三日
-
企畫特輯 Special
勿為逝者傷悲,請為生者流淚
應JTI台灣之邀,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楊力州應邀拍攝日本「三一一」震災紀錄片《甦》,透過災後餘生者的四段故事,呈現了災區人們的勇氣與愛,楊力州表示:「在片中,我希望傳達的概念是:『勿為逝者傷悲,請為生者流淚』,讓倖存者可以重獲繼續努力的能量。」
-
焦點專題 Focus 他山之石觀察—歐美篇
歷史傳統歧異 國家支持、商業走向各自風華
依循著各國政經歷史文化的發展,歐美各國的「定目劇」也有不同的定義與經營路線。在歐陸德法兩國,公立劇院歷史悠久,各省藝術中心更有獨特發展特色,其定目劇多為該劇院精采劇碼重演,甚至重製新詮。美國則是商業劇場掛帥,只要票房長紅,定目劇可以一演多年。英國則介於上述兩者之間。
-
焦點專題 Focus
以「樂團」為樂器 揮舞無限樂章
或許是指揮看來容易,又有偉大感,在今日的音樂世界裡,學習指揮人數之多,幾已達氾濫的程度,甚至可與鋼琴相比。但是,全世界的樂團數目,職業與非職業加起來,遠比不上鋼琴,那麼多的指揮何處去?在激烈的競爭下,又如何能脫穎而出,被人注意?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羅文瑾 堅毅稻草人 扎根守護舞蹈田園
在藝術資源相對欠缺的台南,稻草人現代舞團藝術總監、編舞家羅文瑾,如同矗立田中、風雨不歇的稻草人,克服重重難關,讓南台灣的現代舞也跳得有聲有色,她說:「台南機會少競爭也少,所以我想給畢業的學生舞者更多的機會,讓台南的舞蹈環境可以更好,讓她們可以回來跳舞。」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舞台下的一把大提琴與它的主人
地點:台北 國家音樂廳觀眾席 時間:二○一一年三月廿五日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灣版《歐蘭朵》 編劇自述
在燈光設計框架裡編劇的奇特經驗
導演希望基本上按照德法版的舞台燈光設計,因此劇本結構先被框住了,甚至某些段落的演出時間也必須以德法版燈光為參考。我經常在夾縫裡反覆掙扎,只為想在框架裡把我讀小說的體會以戲曲文字表達出來。不過,面對「跨文化」這麼嚴肅的命題,當然也不能對文字錙銖計較,我抱著興奮心情敞開胸懷。最期待的是,魏海敏的「京劇身體」能被多多運用
-
演員的庫藏記憶
賴聲川的「廿年一覺飄花夢」夢得好
把人性的五毒轉為五種正面的能量,本就是賴聲川從佛法裡體會到的一種創作企圖。 他的《如夢之夢》,與其說是他個人廿年的劇場經驗總結,我倒真覺得是一篇劇場「思維」與「執行」一致的高級「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