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館齡超過卅年的至德堂,長久以來一直是國內團隊赴高雄進行大型表演的唯一選擇。(林韶安 攝)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來去高雄.夏日表演小旅行/場館篇 正規劇場空間之一

高雄表演藝術起步的見證者──高雄文化中心至德堂

成立迄今卅年的高雄文化中心,是許多演出進到高雄的唯一選擇,它也見證了高雄在地表演團隊的崛起和進步。而在新場館陸續出現的未來,它會走出一條新的路嗎?

成立迄今卅年的高雄文化中心,是許多演出進到高雄的唯一選擇,它也見證了高雄在地表演團隊的崛起和進步。而在新場館陸續出現的未來,它會走出一條新的路嗎?

來到高雄市立文化中心所在的和平一路上,寬闊的馬路兩側,阿勃勒等行道樹似有若無地搖曳枝葉,閒靜的氛圍從文化中心偌大的綠地一路延伸到馬路另一邊的高雄師範大學。

此地是高雄的文教核心。一九八一年文化中心完工啟用後,與附近的高師大和五福國中等校區成為三個頂點,輻輳出一片藝文氣息和價廉物美兼具的生活區。相隔不遠的老字號的御書房藝廊等店家,每見高雄文藝圈內人士在內用餐、相談,盛況直可比美台北當年的明星咖啡館。

過去表演團隊的唯一選擇

有一千七百零二個席次的至德堂,和座位數近五百的小廳至善廳、美術靜態展覽用的至真堂、至美軒,都位於高雄文化中心的主體建築中。館齡超過卅年的至德堂,長久以來一直是國內團隊赴高雄進行大型表演的唯一選擇。

場館人員不諱言,至德堂若說有什麼特色,就是「提供最基本的需求」。燈光、音響設備一直維持原來規格,倒是○九年高雄世運會那年,至德堂和至善廳因為用作有氧體操競技場,從舞台、地板、大幕到觀眾席都做了更新;而原本席次一千六百餘位,也在許多團隊希望增加售票席次的需求下,增加了一排觀眾席。雖然比不上大東等新場館有更新穎、更專業的演出設施,導覽可能也沒辦法從牆壁、觀眾席到舞台地板都有故事可說,工作人員倒對場館的觀眾席的座椅很有信心,「坐起來很舒服、也很寬敞」。

事實上故事應該還是很多的。至德堂見證了高雄在地表演團隊的崛起和進步,「臺灣戲劇表演家和豆子兒童劇團都來這裡舉辦過大型公演。尚和歌仔戲團也是從沒沒無聞到現在打響名氣。」

見證高雄表演人口成長

事實上,至德堂這樣的大型場館並不能應付在地的演出需求。每年申請演出的團隊很多,評鑑委員依據積分決定哪些團隊可獲檔期,很現實的是,就算積分超越其他高雄團隊,在地團隊多半仍不敵台北來的大型劇場巡演。

不只演出團隊、場次愈來愈多,在前台服務人員眼中,學生觀眾也在逐年不斷增加,「這幾年高雄很多大學有表演相關科系,其他學校學生也常被要求一學期要看至少一到兩次演出,雖然是為了寫作業,但還是有鼓勵作用。」

表演團隊多了、觀眾人口也提升了,至德堂一路見證高雄藝文活動搖搖擺擺學步般成長,未來在其他場館環伺下,會走出一條新的路嗎?或者仍舊守著館前廣闊的草地,扮演安靜的守望者?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