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佳士達公司尾牙時,舞工廠舞團展演精采舞蹈。(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提供)
企畫特輯 Special

從科技到人文 讓藝文與企業雙贏

國藝會「藝集棒」專案鼓動 企業尾牙吹起藝文風

在董事長施振榮的理念推動下,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推動了藝企合作的「藝集棒」專案,號召國內十四家企業共同響應捐助成立,該計畫設計了各項服務來爭取企業界的福委會預算、帶藝文進入企業。去年底該專案推動了「藝文尾牙秀」,有十數家企業大力響應,讓員工體驗不一樣的尾牙活動!

 

在董事長施振榮的理念推動下,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推動了藝企合作的「藝集棒」專案,號召國內十四家企業共同響應捐助成立,該計畫設計了各項服務來爭取企業界的福委會預算、帶藝文進入企業。去年底該專案推動了「藝文尾牙秀」,有十數家企業大力響應,讓員工體驗不一樣的尾牙活動!

 

企業尾牙除了拚排場、比卡司、抽禮品、送獎金,也可以很藝文?為「活絡藝文消費、打造幸福企業」,讓企業與藝文團體攜手拚創新、也拚商機,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藝集棒」專案自去年起,針對企業每年必辦、員工們最期待的尾牙活動,嚴選了各式熱鬧歡騰的藝文節目,希望企業於歲末年終感恩的季節,也能帶給員工不一樣的藝文饗宴。

引進藝文打造「幸福企業」

國藝會董事長施振榮自二○一一起接下重任,即不斷地以自身豐富的企業經驗,思考如何結合企業的資源與藝文界的創意,為雙方共創價值。他認為,科技與人文的結合早已成為趨勢,科技人需要有感性的心,才能推出打動人心的產品,「從科技創新走向人文創新,藝文可以為產業加值,因為人文藝術提供的是相對感性的接觸與訓練。」

國藝會執行長陳錦誠表示,「藝集棒」專案即是從董事長施振榮的理念出發,號召國內十四家企業共同響應捐助成立,該計畫設計了各項服務來爭取企業界的福委會預算、帶藝文進入企業,希望能引導更多民間企業資源投入文化藝術領域,同時向企業員工推廣各式優質的藝文活動,打造「幸福企業」。

「藝集棒」專案自二○一一年中起推展至今,已媒合超過一百五十場各式藝文活動,媒合金額高達四千三百萬。其中,看好每年龐大的尾牙商機,國藝會也自台灣表演藝術作品中,挑選出適合尾牙場合的節目,協助企業媒合出合適的「藝文尾牙秀」。

去年初試啼聲的「藝文尾牙秀」活動,首彈是由緯創和雲門舞集一拍即合發出,成果備受外界肯定。今年,包括仁寶、和碩、宏達電、BenQ、緯創、佳世達、研華、南山人壽、文心建設、研揚、法藍瓷、映興電子、康軒文教、三千貿易、惠群聯誼會、智榮基金會等十數家企業,均大力響應「藝文尾牙秀」的形式與概念,積極為員工規劃一場別開生面的尾牙活動當中。

期待以藝文「感動」取代演藝「動感」

陳錦誠指出,過去我們談「社會企業」,多半限於慈善公益,但綜觀全球經濟情勢,政府的財政會愈來愈困難,但民間相對有更多資源可運用,過去完全靠政府補助的藝文團隊,未來將更依賴企業資源的支持。然而,尋求企業支持,一定要找出對企業有利的利基,「藝集棒」就是推動企業跟藝文媒合的橋梁。

陳錦誠強調,現階段以藝文尾牙秀的活動最見成效,因為企業原本就有尾牙活動的預算,對企業而言,只是在原有的活動花費上加入藝文節目,尤其近年經濟不景氣,企業界辦尾牙轉趨低調,「砸大錢」的盛況減少,公益溫馨或藝文路線逐漸成為趨勢。 

施振榮說,他經常到國外參加會議時,發現他們都會以藝文表演作為最主要的活動內容,以藝術文化來展現一個國家的特色是很重要的觀念,期待台灣也能逐漸地形成這樣的風氣。陳錦誠則表示,景氣只是一時的,精神食糧才是永久的,藝文尾牙所帶來的「感動」,相信能有別於演藝所帶來的「動感」,期待「藝文尾牙秀」的風氣能持續開花結果。

除了藝文尾牙秀,「藝集棒」專案也依據企業需求,不定期至企業內部安排各種型態的小型演出或講座活動,藉由有趣的引導與解說,讓員工體驗藝文,增加工作所需的創意與活力;企業也可從國藝會嚴選的優質節目清單中,選取所需的場次與服務,藉由客製化的安排,打造企業專屬藝文饗宴。另外,在「文化旅遊」的部分,國藝會也投入協助輔導地方文化、藝術團體與文創業者,將文化藝術轉化為適合旅遊中呈現的服務內容。

陳錦誠說,過去藝文團隊都是為了推票才走進企業,現在不推票,由企業付費,安排講座和示範演出,員工如果看得不過癮,自然想要買票,走進劇場成為觀眾。針對視覺藝術領域,「藝集棒」也推動「企業藝廊」計畫,讓藝術家的作品進駐企業的公共空間,「這件事不能只做一次,要一整年持續做,打游擊沒辦法產生效果,長期培養,才能讓員工從親近、認同,才會產生興趣,繼而產生消費行為。」

有好的藝術基礎才能發展文創

「藝集棒」目前提供的服務,還是從點到線的階段,尚未發展成全面性,陳錦誠認為,線要變成面的時候,就一定要有其他力量的加持,有可能是政府機制的積極介入,例如增加一個獎項,獎勵企業帶領員工參與藝文,或是建立法令上的鼓勵辦法,爭取企業福委會預算,按比例挹注到藝文活動來。而藝術介入企業的角度和方法,也需要更開放性地思考,例如,藝術能不能更廣泛地被員工應用在職場或生活中,觸發他們喜歡藝術這件事。

文化創意產業是當今社會的顯學,然而如果沒有好的藝術基礎,很難談文創;沒有好的文創基礎,就沒有辦法做全面生活的提升。完整的生活型態和文化價值,最核心的精神還是藝術,就像「藝集棒」由藝術家陳怡潔所設計的視覺識別系統,由代表文化藝術的暖色系與代表企業的冷色系,共同組合成大小不同的同心圓,在我們生存的水泥叢林中蔓延滋長,象徵我們的生活,因為「藝企合作」而多元繽紛,因為「藝企合作」而精采美好。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