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印象中,去年的「臺南藝術節」仍被高價「洋樂」綁縛著(猜想是改制後籌備緊迫),很不受看,今年攤開藝術節節目表卻著實震驚了一陣。

牢 牢綁著本地與本土題材:日治時期日籍劇作家西川滿作品《赤崁記》、佐藤春夫作品《女誡扇》、台南籍詩人葉笛、文人許丙丁、西拉雅傳說、大目降社傳說,以及 吳濁流、余光中、楊逵等相關作品。雖說「本土限定」也是窄隘的地域主義,但台南歷史資源之豐沛,讓人不得不承認這是命題創作的優選題目。而從節目預告來 看,這些作品也意不在複誦、正典化歷史或事跡,透過轉化或併用,這些作品有意給予歷史更多定位與論述空間。

同時,不少作品走進日常性生活空 間(如312巷聚落、廟埕)、地景再利用空間(赤崁樓、吳園、安平樹屋)。劇場空間的異質性,加上團隊皆為台南在地劇團或舞團或樂團,這股在地、生根、落 土印象,形象化了台南作為「古都」與「前衛」的雙重文化性格。在台灣各地藝術節面貌仍無法明顯立即辨識的此刻,臺南藝術節的策畫讓人嗅覺特色化的可能,文 化可以往內挖掘得多深,2013@台南或許是一次很好的檢驗。

劇場未來式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