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這樣看世界」系列的「紐約城邊的緬甸流亡者」,邀請曾流亡美國十四年的緬甸圍鼓大師Kyaw Kyaw Naing,為觀眾訴說緬甸音樂與他流離的人生故事。演出除了展現緬甸傳統音樂,也將加入小提琴與鋼琴,與台灣音樂家合奏。
我是這樣看世界
紐約城邊的緬甸流亡者:Kyaw Kyaw Naing
9/13 19:30 台北 國家演奏廳
INFO 02-33939888
能站在亮麗的舞台上,背後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辛勤故事,故事可能逐漸積聚成國際航線交織的演奏地圖,或是觀眾口碑打出的各地回響。然而,此次「我是這樣看世界」講座音樂會,兩廳院邀請流亡美國的緬甸圍鼓大師Kyaw Kyaw Naing,沒有在西方世界鑲金的演出資歷,卻有蜿蜒曲折的人生體會,「紐約城邊的緬甸流亡者」這場演出才是他正要重返國際音樂生涯的起點。這次演出除了是Kyaw Kyaw Naing面向世界的未知挑戰,也是兩廳院前所未有的實驗與突破。
為推展緬甸音樂而流亡美國
成長在緬甸傳統音樂與舞蹈世家的Kyaw Kyaw Naing,自幼浸淫於傳統樂音,穿梭於父親任職團長的國家塞恩樂團(National Hsaìng Orchestra)之中,他的音樂天分也如眾人期待展現炫目光芒。
他四歲起向父親學習木琴,之後更學習各種緬甸樂器,如圍鼓、圍鑼、緬甸鋼琴與緬甸木琴等;十九歲便擔任名演奏家Sein Ba Maw圍鼓助理,領略不同場合中舞種、劇種、儀式的音樂風格,鍛煉即興演奏能力;一九八五年在父親卸任團長之際,年僅廿二歲的Kyaw Kyaw Naing理所當然地繼任國家塞恩樂團團長。一九九九年,受邀前往美國參加藝術家駐村計畫後,Kyaw Kyaw Naing萌生了推廣緬甸音樂的心願,在這個故事的轉捩點,他決定留在美國,想讓緬甸音樂被世界看見。
錯過這班返回緬甸的班機,Kyaw Kyaw Naing不只放棄國家塞恩樂團團長身分、在國內發展的大好前程,迎接他的更是看似沒有未來的崎嶇路途。此事在緬甸音樂界引起軒然大波,但相對的,他蝸居在紐約皇后區高樓裡的夾板隔間中,狹窄暗室裡整套堆疊的圍鼓與木琴時時刻刻提醒著他夢想與現實的差距,緬甸音樂也正如他的處境般被擱懸在世界音樂邊陲。為了生存,演奏家的手指也從鼓板琴鍵移至壽司料理台上的砧板竹簡,而往日裡圍鼓的金色光芒、束之高閣的動人聲響、還有推廣緬甸音樂的夢,也僅在音樂學界或老友邀請時才得以實踐。
曲折人生化為演奏廳中的故事
這次的計畫,不僅讓演奏家重新與故鄉緬甸連結,也藉由與台灣演奏家的合作,和這片土地緊密結合。闊別緬甸十四年,Kyaw Kyaw Naing為了此次演出首次重回仰光、尋找記憶中的團隊默契與節奏,並邀請其圍鼓恩師同台,展現緬甸傳統音樂的熠熠榮光與美國各界藝術家的合作經驗。此次演出,Kyaw Kyaw Naing也在塞恩樂團編制中加入小提琴與鋼琴合奏,並由台灣演奏家涂智奎、洪藜禎同場演出,融匯出緬甸與西洋音樂的美妙樂章。
以民族學角度切入緬甸音樂研究的呂心純老師,將為聽眾開啟Kyaw Kyaw Naing離散經驗的眼界。對家鄉、對世界,伴著鄉愁的他曾有怎樣的懷想?客居文化熔爐的美國,他又將如何淬礪摯愛的緬甸音樂?演奏廳裡迴盪的,不僅是節奏與旋律,更像是提煉自流亡者生命高度的心緒話語。自此,他的音樂、他的故事不再遙遠,台上台下的生命交集,就在演奏廳裡的這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