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語言舞團今年邁入第廿年,藝術總監楊桂娟特地邀請王維銘、賴翠霜、顏鳳曦三位編舞家分別以詩入舞,推出製作《願》;楊桂娟自己則推出追索母親身影的舞作《月照》,與七名舞者一起回望童年,以流浪的旅程隱喻成長。
組合語言舞團
《月照》
9/25~26 19:30 新北市政府多功能集會堂
《願》
10/25 19:30 新莊文化藝術中心演藝廳
11/9 14:30 高雄左營高中舞蹈班劇場
12/21 19:30 12/22 14:30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演藝廳
INFO 02-29600965
自一九九三年成立,廿年來組合語言舞團團長暨藝術總監楊桂娟「用舞蹈寫詩」的創作動力持續不輟,今年推出創團廿周年跨界力作《月照》,並邀請王維銘、賴翠霜、顏鳳曦等編舞家編製《願》,將舞蹈譜寫的生命之詩,化作對土地的祝福。
三位舞蹈家以詩入舞
《願》是由王維銘、賴翠霜、顏鳳曦所編的三支舞作組成。楊桂娟觀察三位編舞家各異的生命經驗與關懷議題,力邀他們由不同角度切入並以詩作舞。
「因為有遺憾,所以你會有願望;而因為有願望,所以不斷產生遺憾」,從蔣勳詩作〈願〉擷取靈感,王維銘著眼於追求與失落的無限循環,將字面的男女情感形而上為生命哲思。延續蔣勳的美學基調,王維銘創作無互動雙人舞,描繪若即若離又耐人尋味的關係。
賴翠霜讀羅任玲詩作〈生日快樂〉時,一張記憶中的照片融入字裡行間:曬衣繩上有全家的衣服隨風擺盪,「但是衣服的上面掛著他們的遺照,很恐怖,我看了覺得:這世界怎麼了?」經常以舞蹈表達社會關懷的賴翠霜,繼續以《存在》探討戰爭如何改寫家庭的命運,「他們曾經存在,只是消失在這個戰火裡面。」
有一個稚齡女兒的顏鳳曦,則從顏艾琳詩作〈孩子磁場〉讀出了母親因孩子而成為客體的微妙經驗;一旦孩子出生,母親的主體性終將受孩子影響而轉移、改變。顏鳳曦以光芒代表母親心之所向,光影互動間,反映了人與人不斷流動的主、客體關係。
楊桂娟《月照》追索母親身影
由楊桂娟所編的舞作《月照》,充滿對母親身影的追索。每個人都曾有拚了命想記起、翻箱倒櫃卻遍尋不著的回憶,卻往往在不經意的時刻才會再次出現。一年前,一個機緣使楊桂娟夢到過世後七年不見的母親,這種玄妙經驗催生了《月照》,作品也從母親手縫的絲繡玫瑰和幼年多次造訪的太魯閣燕子口出發。楊桂娟與七名舞者一起回望童年,以流浪的旅程隱喻成長,而無時無刻照拂的月光,讓人們只需舉頭就能看見一抹寧和與溫柔高掛,就像母親的臉龐一樣。
同時,楊桂娟也實現了多年來的導演心願,除了編舞,也構思處理舞台上的動畫和影像裝置。投影幕上迴旋如子宮的通道,舞者們在影像襯托下翩然起舞,有如舞進記憶的起點。在舞團邁入廿年之際,楊桂娟以母親的名字「月照」編舞,是回溯,是感謝,更銘記母親留下的重要信念——樂觀與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