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迪克蘭.唐納倫(右)與設計尼克.歐門羅(左)一起創立了「與你同行劇團」。(Johan Persson 攝 與你同行劇團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全球舞台超級戰區!倫敦劇場全攻略 /即將上場

戲劇,往往在處理不服從的人

莎劇之外的唐納倫及與你同行劇團

雖然與你同行的製作強調劇組的集體創作,但與多數的英國劇團相似,與你同行劇團的創作,仍是以文本為主。除了之前訪台過的《第十二夜》與《暴風雨》,將於明年TIFA造訪的《罪.愛》則可以讓我們看到唐納倫莎劇之外的導演詮釋功力。唐納倫曾說:「戲劇往往在處理不服從的人。」經由理解這些不服從及對世界、空間的衝突,不管是經典文本或當代劇本,再困難的劇本都可以恰如其分地被搬演,而經典也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文字。

雖然與你同行的製作強調劇組的集體創作,但與多數的英國劇團相似,與你同行劇團的創作,仍是以文本為主。除了之前訪台過的《第十二夜》與《暴風雨》,將於明年TIFA造訪的《罪.愛》則可以讓我們看到唐納倫莎劇之外的導演詮釋功力。唐納倫曾說:「戲劇往往在處理不服從的人。」經由理解這些不服從及對世界、空間的衝突,不管是經典文本或當代劇本,再困難的劇本都可以恰如其分地被搬演,而經典也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文字。

與你同行劇團的誕生,始於英國導演迪克蘭.唐納倫(Declan Donnellan)與設計尼克.歐門羅(Nick Ormerod)想要製作戲劇、卻無人僱用的窘境。自一九八一年以來,經過卅餘年的創作不綴,已從至英國各城市短暫停留展演的小型的劇團、至今日到過四十餘國、三百多個城市巡迴的國際劇團。與你同行劇團曾為台灣帶來《第十二夜》與《暴風雨》, 並即將於明年三度來台,台灣觀眾得以看到在英國備受好評的《罪.愛》(原名:可惜她是個妓女,’Tis Pity She’s a Whore),因此而能看到與你同行劇團非莎士比亞之製作。

雖然與你同行的製作強調劇組的集體創作,但與多數的英國劇團相似,與你同行劇團的創作,仍是以文本為主。若是以歷史劇目來看,與你同行劇團搬演過的作品,最多來自於英國文藝復興劇場(1567-1642),大約是伊莉莎白一世及詹姆士一世統治時期。莎士比亞是此時期最有名的劇作家,與你同行對莎翁自是偏愛,廿一世紀以來,除了《暴風雨》與《第十二夜》之外,還有劇評稱讚不已的《奧賽羅》、《辛柏林》、《 特洛伊羅斯與克瑞希達》、《馬克白》、《羅密歐與茱麗葉》等莎翁著作。

讓古典劇本彷彿昨日才寫出

同時,與你同行製作的詹姆士時期其他作家作品,亦備受讚譽:像是密多頓與羅理合寫的《換妻計》The Changelling、約翰韋伯斯特的《瑪菲公爵夫人》Duchess of Malfi及此次來台的《罪.愛》;這些作品,都讓與你同行劇團成為英國近幾年搬演詹姆士時期悲劇的代表劇團。英國文藝復興劇場專家駱特教授(Prof Carol Chillington Rutter)在《換妻計》節目單中曾寫道:「重新評量古典劇本是『與你同行劇團』之看家本領。當與你同行表演這些劇本時,莎士比亞的劇本和其他的詹姆士時期一族,讓人感覺像是英國首演。」(〈與你同行廿五年〉,2006)。這一段話,可以說是對與你同行劇團作品的最佳描繪。

著現代服裝演出是與你同行劇團讓十七世紀作品仿若寫於昨日的手法之一,而在同一篇文章裡,魯特教授繼續說明,與你同行與時俱進的手法,在於對劇本的看待方式。這些文藝復興作品,並非是單純的「文學」,而是口語交換記錄下的文字,在這些交換裡,最常聽到的,便是關於政治權謀、道聽塗說、名流八卦、葷笑話、奇巧組合出來的悲喜劇,角色之間機鋒相對的語言交換,在製作裡還原,也因此觀眾前一刻可能因為角色間詭異的利益交換而心跳加速,卻在下一刻便引出滿場笑,或是讓人心碎。在這些製作裡,與你同行從不避諱展現角色之間的性張力,當性與道德並置時,導演唐納倫引領觀眾不對角色之價值觀作出批評,而是藉由表演讓觀眾為角色處境設想,《罪.愛》便是一例。

經典劇碼與當代文本都能游刃有餘

除了文藝復興作品之外,與你同行劇團製作次數較多的,便是所謂的經典劇碼,悲劇、喜劇皆然:從創團作威廉.威徹利(William Wycherley)的復辟時期喜劇《鄉下太太》The Country Wife、 到十七世紀的法國古典劇《安德羅馬奇》Andromaque(拉辛作品,曾做過英文、法文兩個不同製作)及《熙德》Le Cid(高乃依作品),索福克里斯的希臘悲劇《安蒂岡妮》,到現代作品像是契訶夫的《三姐妹》及阿爾佛雷德.傑瑞(Alfred Jarry)的《烏布王》,風格可以說是琳琅滿目。

 同時,與你同行劇團與美國劇作家東尼.庫許那(Tony Kushner)的合作,也值得提出。唐納倫與英國國家劇院合作,分別在一九九二年與一九九三年演出《美國天使》Angels in American 第一部及第二部;而二○○四年則與楊維克劇場合力製作《戀家者/喀布爾》Homebody/Kabul的英國首演。唐納倫最「破格」的作品,或許是他與英國國家劇院合作的音樂劇《瘋狂理髮師》Sweeny Todd(英國首演),被英國知名劇評家比林頓(Michael Billington)認為是他看過最好的《瘋狂理髮師》,大受歡迎之外,也讓唐納倫得到該年奧立佛獎最佳音樂劇導演的殊榮。

理解人的「不服從」讓劇本有血有肉

唐納倫將他和與你同行工作多年的經驗,鉅細靡遺地寫在《演員與標靶》裡(2006,中文版由馬汀尼、陳大任翻譯,2010),而他相信,表演與生活的關係密不可分,舞台流動的表演,源自於生活中對情緒、情感表現之探索與關注,這些真實的體驗,足以豐富演員的想像力,在舞台上運用、讓角色更為完全。唐納倫在排演時,並不會強加他的想法在演員身上,而是尊重演員、經由不斷地觀察與提出問題、引導演員開發出角色。

在書中,唐納倫提到:「戲劇往往在處理不服從的人。」(頁152),因為不服從而產生各種戲劇張力:李爾王裡不服從的小女兒引發了一連串的悲劇,一件件推動戲劇的進行;契訶夫《海鷗》裡的男主角康定斯基不服從於母親的評論;茱麗葉不服從於家族安於她身上的命運。經由理解這些不服從及對世界、空間的衝突,再困難的劇本都可以恰如其分地被搬演,而經典也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文字。正是因為唐納倫這套發展已久的工作方法,讓每一次與你同行的作品,都能有血有肉、無懼無畏地展現劇本中最黑暗、卻也最引人好奇的一面。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