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2014看表演備忘錄

達人名家推薦—今年我要看 !

翻過前面連續十一頁的2014看表演備忘錄,相信讀者在如滿漢全席般的演出汪洋中,早已迷失了方向(而正如舞評人盧健英所說:「這些只是冰山一角!」)。我們特邀了十位看表演達人,選出他們今年的「不可不看」,看看他們怎麼選出「我的最愛」,或可為我們的讀者,提供節目汪洋裡的參考座標!

翻過前面連續十一頁的2014看表演備忘錄,相信讀者在如滿漢全席般的演出汪洋中,早已迷失了方向(而正如舞評人盧健英所說:「這些只是冰山一角!」)。我們特邀了十位看表演達人,選出他們今年的「不可不看」,看看他們怎麼選出「我的最愛」,或可為我們的讀者,提供節目汪洋裡的參考座標!

配樂家  

王希文

今年我想看:

來自印度的天籟

祖靈對話台灣原民古調與非洲部落戰鼓

NSO萬聖派對

我曾在紐約上西區的Symphony Space聽過一場難忘的音樂會,一名西塔琴師與一名塔布拉鼓手席地而坐,遊走在即興與某種神秘韻律之間的北印度古典樂音實在令人著迷,今年TIFA邀請到這位風靡葛萊美的印度西塔名家煦珈康Shujaat Khan正是當年那場音樂會的主角,而這次除了塔布拉鼓外,更有另外兩位傳統樂器名家同台演出,喜歡印度音樂的樂迷們千萬別錯過「來自印度的天籟」這場頂級的音樂壯遊饗宴。

原住民古調是我們非常珍貴的藝術資產,近年多位創作者透過新編重新詮釋、帶給傳統文化全新生命、也讓更多社會大眾聽見屬於這片土地的聲音。「祖靈對話—台灣原民古調與非洲部落戰鼓」由從事民樂跨界工作多年的資深配樂家梁啟慧老師負責製作,瞿春泉指揮,並邀請知名原住民歌手如雲力思、桑布伊、少妮瑤、少浪與原住民擊樂家李守信和非洲擊樂家Mogauwane Mahloele同台,勢必又會是今年原住民跨界作品的一大焦點。

古典樂迷們一定對“A Little Nightmare Music”這名字非常熟悉,由小提琴家伊古德斯曼(Aleksey Igudesman)和鋼琴家朱鉉基(Hyung-Ki Joo)所組成的兩人團體透過精湛的演奏技術與充滿天馬行空創意的喜劇演出,將古典音樂以更輕鬆的方式帶給世人,今年NSO萬聖派對再度邀請他們來台加入同樂,這兩位古典音樂小惡夢勢必將帶給我們更爆笑的交響大惡夢,保證熱鬧好玩!

《大誌》雜誌總編輯

李取中

今年我想看:

創作社劇團《孽子》

PaperCinema 《奧迪賽之紙上電影》

德國弗洛茲劇團《天堂大酒店》

《奧迪賽》是古希臘最重要的史詩之一,歷年來被改編成各種表演形式及創作者各自不同的詮釋方式,其中更跨越了古典、現代與未來對於《奧迪賽》的種種可能想像。本劇《奧迪賽之紙上電影》結合了紙本插畫創作、現場動畫及現場音樂演奏模式,創意十足的表演模式,讓人想要親歷現場參與其中,不僅希望一窺導演如何轉化這史詩般的巨作,同時也期待去體驗另外一段《奧迪賽》的奇妙旅程。

很多故事住進了旅館中,有時旅館也在故事中扮演了一個角色。不管是《金盞花大酒店》中那群為了讓人生獲得新體驗的遲暮老年們,抑或是《有頂天大飯店》中一幕幕光怪陸離的社會現象及交雜人性,旅館總能在一個小小的空間中,擠進了人生的百態。也讓我更想要看這齣以無言默劇演出的《天堂大酒店》能夠再次顯現出什麼樣的旅館寓意。

將經典小說搬上表演舞台的《孽子》同樣讓人期待。體制幻化成各種角色試圖向違反社會期待的人們進行道德勸說,只是這樣的期待只是突顯其無視人性的荒謬。我們無法允許太陽的升起落下,也無法允許月亮的陰晴圓缺,就像我們無法允許一個人如何去愛或被愛一樣。人為什麼活在這個世界上,這問題有億萬個答案與可能,但不應是符合社會期待這個選項。存在的理由不假外求,辛波絲卡這樣說。

金革唱片音樂總監

林伯杰

今年我想看:

假聲男高音亞洛斯基

北市國與克拉茲兄弟與古巴打擊樂團

NSO歌劇《莎樂美》

TSO歌劇《納克索斯島上的阿麗亞娜》

看到當紅炸子雞亞洛斯基要來台,真是叫我又驚又喜,驚的是兩廳院居然敢請在台灣屬於「非主流」的假聲男高音,喜的是我們終於可以見識到男人假聲的真正魅力(是的,我就是指流行男歌手的假音多半很難聽,還有那個淒厲的Vitas)。回想半個世紀前,假聲男高音祖師爺戴勒(A. Deller)還在感嘆這種歌唱方式會被觀眾訕笑,如今假聲男高音已成為追憶閹人歌手絕代風華的顯學,能在台北聽到炙手可熱的亞洛斯基來台高歌,著實期待。

而在全球掀起跨界風潮的「克拉茲兄弟與古巴打擊樂團」也是值得現場親臨感受,歐洲的古典音樂與美洲的拉丁音樂碰撞之下,他們爆出許多令人驚豔的火花,這次結合同樣擅長跨界呈現的鍾耀光指揮台北市立國樂團,冰火三重天的魅力也讓我迫不及待。

今年是理查.史特勞斯誕辰一百五十年,國家交響樂團推出史上最煽情的歌劇《莎樂美》。兩年前音樂總監呂紹嘉以「歌劇音樂會」形式演出暴力派的《艾蕾克特拉》就讓我大呼過癮,想必這次以歌劇形式《莎樂美》會更讓觀眾陷入狂喜的境界。(我好期待飾演莎樂美的美國戲劇女高音妮娜.華倫要怎麼跳七紗舞)

附帶推薦的是台北市立交響樂團今年也要推出史特勞斯的悲喜劇《納克索斯島上的阿麗亞娜》,該團在新任音樂總監吉博.瓦格帶領下,去年擺脫北市交演出通俗歌劇的習慣,推出莫札特較冷門的《狄托的仁慈》,雖然叫好不叫座,但顯現北市交的大躍進,台灣的愛樂者要多多愛護啊!

藝文媒體工作者

林采韻

今年我想看:

NCO與湖北編鐘樂團「王者之聲」

TCO「祖靈對話—台灣原民古調與非洲部落戰鼓」

NSO歌劇《莎樂美》

二○一四年音樂類節目,對於交響樂迷來說,布達佩斯節慶管絃樂團和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值得期待;對於聲樂愛好者而言,當紅法國假聲男高音亞洛斯基不聽可惜;器樂類方面,執著於巴赫曲目的鋼琴家休伊特和傷後重出江湖的小提琴家凡格羅夫,兩者演出不容錯過。

但論起節目開創性,NCO與湖北編鐘樂團「王者之聲」、「祖靈對話—台灣原民古調與非洲部落戰鼓」及歌劇《莎樂美》挑動我好奇神經,將傳統或經典重新包裝,進階產出再生風貌為三者的共通性。

「王者之聲」賦予兩千四百年前的編鐘現代性,國家文藝獎得主錢南章和新生代作曲家王乙聿,如何透過妙筆注入活水令人期待,尤其王乙聿在作曲家身分外,將親自駕馭西方管風琴與中國編鐘交手對話。

北市國「祖靈對話」集結原住民歌手與非洲擊樂家同台演出各族古謠,並邀請作曲家董昭民創作新曲。原住民的音樂具有土地辨識度,已成台灣音樂的標記元素,但從民謠走向舞台藝術需要轉化過程,過去錢南章的《馬蘭姑娘》樹立成功篇章,該場音樂會能否開創續篇值得關注。

在台灣搬演大型歌劇,在人力經費考量下並不容易,繼去年華格納《女武神》成功收割,NSO今年再接再厲製作史特勞斯的《莎樂美》。面對歷史名演,現代性詮釋成為當下歌劇導演留下足跡的方式,德國新銳派導演Anthony Pilavachi與國內編舞家蘇威嘉合作,產生的花火相信將增添製作不少趣味。 

國際劇場組織OISTAT執行長

洪凱西

今年我想看:

喬瑟夫.納許《伍采克》

南非翻筋斗劇團《烏布王》

黃翊《量身定做》

喬瑟夫.納許要看。學畫、下棋、摔角、習武、演戲、跳舞、攝影、讀藝術史、拜師默劇大師,這些都是納許的養分。正因如此包羅萬象,納許的創作多元,語彙與美學格外令人好奇與驚奇。《伍采克》,十足驚悚,忌妒、謀殺、戰爭、現實,百年來是許多現代大師喜愛挑戰的劇本。納許以舞蹈、默劇、美術詮釋,讓我無比期待,要看無聲的殘酷勝過有聲的折磨。

幼稚到荒繆的境界,是烏布王給人的一個印象。荒誕的一齣黑色鬧劇,對文學、對戲劇、對莎士比亞有興趣的人,都想看。一八九六年該劇本首演時,舞台上第一句話「狗屎!」引發巴黎劇院近乎暴動的激烈反應。取樣莎翁的哈姆雷特、馬克白與理查三世,整場刻意粗鄙又俗氣的無厘頭,正進行著衝撞體制的意識。南非的翻筋斗劇團(Handspring Puppet,前譯掌中乾坤偶劇團)是英國國家劇院知名製作戰馬的創作團隊。這次將以如此突破框架的劇本為軸心,創作人與偶共台的烏布王,算是真真切切打動我這嘴刁的觀眾了。

黃翊能舞、能編、能玩科技,而玩的都不是普遍民生科技工具。不是這麼簡單。黃翊內向,害羞,鮮少社交,不是因為不會,是每個醒著的時刻都在探索未來,探索新知,探索可能性。他創作的方式是科學,創作內容是人。我認識他,但是我無法想像他的界線。我期待看到他每一個科技與舞蹈的新物種,個個獨一無二的物種。他,真的不簡單。

「非常木蘭」網站總監

徐開塵

今年我想看:

西薇.姬蘭六千哩外

陶身體劇場《2》《4》《5

蘇文琪新作

許多年前,在巴黎觀賞了一場歐洲芭蕾舞星的GALA表演,眾星展技的表演中,唯有西薇.姬蘭(Sylvie Guillem)靈動的肢體、優雅的氣質及細膩的質地,令我驚豔。二○一一年,飛去東京觀看她為日本震災舉辦的「六千哩外」演出,歲月的洗練,使她的舞姿身影更添成熟韻味,尤其在馬茲.艾克為她量身打造的作品〈BYE〉裡,姬蘭真誠地演繹內在幽微的變化,沒有激昂的情緒和動作,卻像一股電流穿過我的體內,餘波盪漾。今年四月姬蘭來台,我期待靈魂再次被觸動的感覺。

近來觀舞,常覺得許多演出淹沒在主題和形式中,而忘了「身體」。備受國際矚目的陶身體劇場,卻是以純粹的肢體律動為創作主軸,在重複、循環中變換延展動作,細細密密、層層疊疊,展現簡約美學的豐富性,及作品獨特的生命力。在他們的作品裡,我看到了創作者的態度和想法,也看見了「身體」。

蘇文琪,應該是國內最能夠將舞蹈與多媒體影像相容創作的編舞家。三年前她推出的《W.A.V.E. 城市微幅》,詮演現代人身陷科技叢林的真實與不真實感,是一場聲光舞影到位、身體與科技的精采對話。今年她要發表升級版,將舞蹈與裝置影像的互動關係,做更細緻的處理,令人好奇又期待。

劇評人

郭亮廷

今年我想看:

王嘉明《理查三世和他的停車場》

阮劇團《烏布王》

柳春春《多話劇》

演出連年大塞車,今年最大的事故是莎士比亞撞上了前衛戲劇。從阿姆斯特丹劇團的《奧賽羅》、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的《後馬克白傳》,到台南人劇團的《哈姆雷》,有老字號有潮牌。我個人最期待的是王嘉明的《理查三世和他的停車場》。導演解釋,英國考古團隊兩年前在停車場挖出了理查三世的屍骨,難道是齣穿越劇?

前衛方面,有納許的《伍采克》和南非翻筋斗劇團的《烏布王》,但我好奇的是阮劇團也要演《烏布王》,更好奇學院裡幾乎屍骨無存的前衛,如何在南部的民間復活。

前衛莎翁之外,個人最想看的是柳春春的《多話劇》,純粹是衝著黃大旺聲音藝術的背景,畢竟台灣劇場對聲音的處理普遍偏弱。最後,戲看完了,我最盼望的還是轟轟烈烈的討論,一場車禍也可以給路人說得不容錯過似的,若沒人說,戲再精采也是白搭。

編劇

馮勃棣

今年我想看:

芬茲.帕斯卡劇團《華麗夢境—給契訶夫的一封信》

創作社劇團《西夏旅館》

全民大劇團《情人哏裡出西施》

《華麗夢境—給契訶夫的一封信》乃一致敬之作,其致敬的「對象」與「手段」都極度吸睛。我本來就很喜歡訶科夫的懷舊田園風情,其劇作雖少,但下手就有,部部擲地有聲,其筆下世界多次被搬演與再現。這次演出有如馬戲團的繽紛色彩,如何與俄國情調完美結合,乃至致敬?契訶夫的文本向來給我一種簡約感,而戲名既為「華麗夢境」,實有種勾人的違和感。另外,致敬之作對觀者最大的門檻,在於觀者對致敬對象的熟悉與否。若無一定的熟識,不論致敬或任何互文性的玩耍,都是沒意義的。而契訶夫,我是可以裝熟的。

駱以軍的文字向來繁複華麗,即便是視覺語言也深具挑戰,《西夏旅館》如今轉換為聽覺文本與劇場語言,我非常好奇魏瑛娟導演的改編技法。小說的語言注重描述,劇本的語言側重對話,而導演又擅長處理視覺意象,這三者的殊異如何於五小時的敘事中交相使用?劇場在處理歷史長河與探討國族認同時又有怎樣的局限?又怎麼營造獨特的劇場感?尤其在我連看好萊塢院線片都會疏離難以入戲的處境中,看這齣戲可以理直氣壯的疏離,毫無愧疚地不入戲,正當地旁觀。若真留下兩行清淚或血脈賁張,就是賺到了。

我真正想看的是《情人哏裡出西施》!情人眼裡出西施!我正處於最需要認真的年紀,更需要觀賞消費性的作品。全民大劇團諧擬過電視產業、惡搞過岳飛紋身,這次拿西施與東施來大做文章,概念發想就充滿太多玩耍的空間,勢必會是一次笑淚俱佳的觀賞經驗!非常期待從歷史事件起頭的超展開發展!看!哇哈哈哈哈哈!

「古典啟示錄」Blogger

歐頭

今年我想看:

NCO與湖北編鐘樂團「王者之聲」

安潔拉.休伊特鋼琴獨奏會

布達佩斯節慶管弦樂團

今年的節目真的非常精采,只推薦三場恐怕會有七場遺珠,但我仍從開春後,距離我們最近的幾場演出中,挑出了自己一定會去聽的三場,跟大家分享。

我自己有一張很喜愛的編鐘唱片,音樂發思古幽情、展現大中華歷史的音樂胸懷,給了我部分對中國音樂的史觀。這回「王者之聲」讓我們有機會聽到現場的編鐘陣仗,搭上錢南章、王乙聿兩位作曲家的出手,精采可期。

安潔拉.休伊特無疑是當今活著的鋼琴家中,詮釋巴赫作品的翹楚,不似顧爾德般地「俘虜」巴赫,安潔拉選擇鑽到巴赫的心裡,去吃透他、去了解他、去重新拋光他,透過優異傑出的技巧,讓世人重新愛上巴赫。這次她首度來台獻藝,豈有錯過之理?

對我這樣一路聽著布達佩斯節慶管絃樂團「壯大」的樂迷來說,他們渾厚道地的巴爾托克《管絃作品》、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的管絃音色,在腦海中每每揮之不去,也成為自己支持這個樂團的主要動力。這回他們來演兩天,兩套風格不同的曲目表現,我們可以聽到該團純正的國民樂派風及恢弘的德奧語彙。

舞評人、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

盧健英

今年我想看:

西薇.姬蘭「6000哩外」

新點子劇展­李銘宸《戀曲2010》

周書毅、陳武康「1+1雙舞作」

接下任務才發現是超難任務。台灣藝文鼎盛,《PAR表演藝術》雜誌在年初蒐羅出來的這一大疊節目應該只是冰山一角,所以如果我是破冰船的駕駛,一定不能盲目行駛。因為只能選三個,我的「不得不看」以「經典」、「跨界」與「國人」為推薦原則。但事實上不得不看的名單還是多不勝數。

西薇.姬蘭的「6000哩外」這個節目就是——不管,不管,就是要看 。一九九○年初正是她的黃金時期,從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剛到倫敦擔任皇家芭蕾舞團首席,舉手投足皆被媒體關注,當年坐在觀眾席裡,我目瞪口呆於她的優美與高雅,特別是在威廉.佛塞為她而編的當代舞蹈裡,快速與高難度的雙人舞,她在男舞者的配合下,像一只翻滾於空中的白瓷形象一直映在我腦海裡。西薇.姬蘭是經典,她本身即是一個在傳統規範與當代意識裡不斷自我要求的經典藝術家。站在巔峰,她表現出來的不是睥睨,而是寬廣,因此,與她競逐的便不再是年齡,而是充滿挑戰的舞台可能性,一檔節目同時有三位重量級編舞家威廉.佛塞、季利安與馬茲.艾克(Mats Ek)的三支舞碼,這不是太超值了嗎?

去年看過李銘宸在華山的《Rest In Peace》,直覺一個新世代的反動作品出現,《Rest In Peace》非常騷動,但也異常幽靜,極具實驗性格。對我而言,它「不得不看」的原因,就是它是一個風格的進行式,同時它也具體表現了「跨界」是從意識出發,而不是從形式出發。一個劇場能表現一個時代,八○年代,從傳統中尋找啟動台灣當代的養分,九○年代從身體思維塑造表演風格,接著即體即興發展出的結構成為台灣學院派養成的基本訓練,李銘宸帶領一票年輕演員卻從市場與學院結構之外出走,潛心思索當代都市的風貌描繪,一個對「日常生活」投以極細膩與重量感兼具的觀看視角, 令我非常期待。

去年國家劇院以「1+1雙舞作」的形式邀請了姚淑芬與何曉玫同台發表,完整的劇院支持平台果然激發出兩團的創作能量,在國家劇院舞台上展現巨觀又微觀兩種風格極為不同的分庭抗衡。這樣的節目也反映了兩廳院精準的策畫能力。這種雙拼節目CP值甚高,同台合作又拚比的氛圍絕對存在。我非常推薦今年的「1+1雙舞作」,因為書毅與武康亦是反差極大的兩位編舞家,前者以抒情且內歛簡約的風格印烙,後者從不忘陽剛粗獷,在粗礪中充滿優遊的自信與大器。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