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上)
專欄 Columns

大(上)

誰不想要格局大呢?誰不希望作品大器?蔡明亮的《愛情萬歲》、侯孝賢《海上花》、李安自己的《斷背山》,在製作過程中有想過格局要大這件事嗎?有可能因為想要格局大,作品格局就會變大嗎?曾經在過程中作了格局要大的決定後,有效嗎?結果是不是格局反而小了?一直蓋「大」劇場,劇場生態、格局、票房、觀眾就會變大嗎?政府期望國際化的文化政策,是否反而削弱了文化的根基和成為所謂國際化的創作潛質?

誰不想要格局大呢?誰不希望作品大器?蔡明亮的《愛情萬歲》、侯孝賢《海上花》、李安自己的《斷背山》,在製作過程中有想過格局要大這件事嗎?有可能因為想要格局大,作品格局就會變大嗎?曾經在過程中作了格局要大的決定後,有效嗎?結果是不是格局反而小了?一直蓋「大」劇場,劇場生態、格局、票房、觀眾就會變大嗎?政府期望國際化的文化政策,是否反而削弱了文化的根基和成為所謂國際化的創作潛質?

大,是一塊站立的人形立牌。

坊間有三種解釋:一是這人形看起來一副頂天立地,很有擔當的大人樣,人既然是萬物之靈,所以《說文解字》曰:「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我想,這應該是從字義往回推的心理想像和解釋,許慎已經不是第一次犯這種錯了;第二個說法,比較日常生活,如果我問你:「地球有多大?」你可能會手腳一起比出「大」的姿勢,不過甲骨文的「大」,雙臂其實沒有平伸到現在楷書如此虛張聲勢的囂張模樣;最後一個是我覺得比較合理和完整的解釋,得先從「人」來看,是側面彎著腰,手垂著好像正在播種或拔草很忙碌的勞動者的形象,「人」原來的意思是被統治的庶民,而「大」呢,則是站著旁邊無所事事,盯著這些人的大人。「大」是跟權力有關的上位者,想想看連續劇常出現的朝廷場景,正面站著皇帝,旁邊兩排側面彎腰行禮的朝臣們,一個正面,一群側面。

誰不想要格局大?

近年來,或許因為所謂的中國崛起,開始擔心不管是經濟或政治上要被大中國統治了,氣虛的台灣開始提到格局要大、視野要大、要有國際觀、要大器,去年因「金馬五十」回台灣的李安談到格局的議題也流行了一陣子,當然也相對地會提到許多台灣作品裡的小情小愛小確幸。但是,誰不想要格局大呢?誰不希望作品大器?蔡明亮的《愛情萬歲》、侯孝賢《海上花》、李安自己的《斷背山》,在製作過程中有想過格局要大這件事嗎?有可能因為想要格局大,作品格局就會變大嗎?曾經在過程中作了格局要大的決定後,有效嗎?結果是不是格局反而小了?一直蓋「大」劇場,劇場生態、格局、票房、觀眾就會變大嗎?政府期望國際化的文化政策,是否反而削弱了文化的根基和成為所謂國際化的創作潛質?

的確,談「大」,很爽,但真正要爽,需要的是技巧和策略,一但有技巧和策略,「大」就不是重點,是包含「大」的「爽」(註1)。談量體的大常會忽略品質,文化大革命時期每日超現實的生產數量公告,結果打掛了已經無法再生的傳統精緻文化和手工;眼睛遙望虛擬的目標,只會被身邊的車撞攤,法國大革命美麗的口號,卻帶來持續的混亂,結果是美國默默地實驗出了民主制度。這些一直談著高潮卻連愛撫都不懂的大人們也挺悲哀的,在眾人的眼光之下又不得不丟一些遠大的目標,經濟的思維又不得不列出數字的大,大的想像真的很爽啊,但這爽可以撐很久嗎?這僅只於嘴砲的爽,可能連寒冬裡那一泡尿的顫抖都不如吧。

最僵化最歪斜的大人姿態

關於「大」還有很多錯誤的想像:小不是為了大作準備,大不是小的未來;大人不是沒有小孩的心態,小孩也不見得比大人幼稚。大,如同一開始的甲骨文,是沾滿了官方的色彩,千年不變,源遠流長,是推銷主流價值觀最正面的政府官員,是禁止吸菸的人形立牌,是教導小孩要正面思考,但卻是最僵化最歪斜的大人姿態,小人(註2)們側著身彎著腰低著頭忙著大人們交待的一堆雜事,匆匆忙忙之間忘了思考,忘了反抗。

大,很Man,但要Man得到位,很難。其實上面這幾段離題了,這期想寫「大」是因為在過年期間,突然想到軍中遇到的兩位大哥和相對許多俗仔的事情,根本不是要談創作或是劇場的大或小,原本這些文謅謅的討論只想寫一段草草帶過,但糟糕黏膩的劇場職業症和中年的內分泌失調,一開始談,就把大哥拋到腦後,很對不起大哥,決定下一期再請大哥回到正軌。(待續)

 

註:

  1. 爽裡的xx,有人認為是衣服透氣的纖維,很涼爽的意思。另一種解釋是很多隻騷癢的手,在金文裡這字還配上一個大笑的嘴。
  2. 小人一開始亦是指庶民,當初只有貴族可以接受教育,自從孔子有教無類普及知識後,反觀這些貴族更像是無知的小人,小人才有卑鄙之人的意義。
劇場未來式廣告圖片
四界看表演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