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第12屆台新藝術獎入圍名單公布
台灣當代藝術中具有指標性的獎項之一「台新藝術獎」,至今已邁入第12屆,評選機制經大幅改變,首度將「視覺藝術類」、「表演藝術類」兩者合併,以不分類的方式進行評選,並由七位提名觀察人——王浩威、李俊賢、林于竝、胡永芬、紀慧玲、陳泰松、陳漢金,全年度親臨展演現場、觀察眾議、獨立提名、撰文評論,日前公布15項入圍名單,老中青藝術家皆榜上有名,如張照堂、何曉玫、林文中、蘇育賢、牛俊強、羅智信等,當中也不乏跨國、跨領域製作模式,呈現了近年來的藝術創作、策展方向。
綜觀而言,本屆入圍作品維持以往「創新」、「人文關懷」兩個面相的特質,並更加重「藝術介入社會」的參與,將觸角深入近來延燒於台灣土地的動盪與壓迫,而格外讓人欣喜,比如蕭紫菡舞蹈劇場「土地計畫—金磚上的遺民」為土地正義發聲;陳仕瑛《山地話》呈現不同族群的對立,高壓政權對人性的摧殘;蘇育賢《花山牆》將鄭南榕的自焚事件發展成一個有多重指涉的龐大政治寓言;高俊宏「廢墟影像晶體計畫:十個場景」凝視礦災殘骸,歷史遺跡的現代性警示;而張照堂的「歲月/照堂:1959-2013影像展」橫跨進一甲子的回顧展,捕捉了台灣庶民生活與困頓,不只是攝影大師的生涯呈現,也厚實地展示了時代的切面,堪稱去年度不可錯過的重量級展覽之一。
6月份由包含國際專業人士所組成之決選會議,將評選出1名年度大獎,得主將於6月21日頒獎典禮現場揭曉。(張慧慧)
第25屆傳藝金曲獎全新上路
金曲獎自民國79年開辦,原以「流行帶動傳統」的思維與策略推動,但「非流行音樂類」獎項在「金曲獎」的光環下顯得相對弱勢。雖在1996年第18屆起劃分為「流行音樂作品類」及「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類」並分別舉辦頒獎典禮,但為因應傳統表演藝術專業領域長遠發展,後者自今年起,轉型為「傳藝金曲獎」,移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辦理。
邁入第25屆,傳藝中心連結表演與出版領域,重新歸納獎項。特別考量台灣傳統表演藝術家長期缺發獎項的肯定及面臨人才斷層危機,增設「戲曲表演類」相關獎項。而由於傳統暨藝術音樂需有優秀且具經驗的專業人員才能完成影音出版,故轉設「最佳錄音獎」以資鼓勵。此外,為了擴大獎勵相關出版品,在「最佳傳統表演藝術影像出版獎」中不再僅限於以錄音方式出版,而改以演出影像出版雷射光碟。新型態的獎項不但提高現有獎金額度,被獎勵的對象也增加,涵蓋更為廣泛。
轉型後,頒獎典禮的首度呈現請來劇場導演王嘉明擔任策展人,並由李和莆帶領台師大執行團隊合作。入圍名單將於6月20日公告,頒獎典禮將於八月9日假中山堂舉行,得獎者則於典禮中揭曉。(李秋玫)
台東劇團「東京劇場筆記戲劇工作坊」招生中
本月14日開課的「2014台東劇團東京劇場筆記」戲劇工作坊,補足了東台灣藝文資訊平台的欠缺,由曾任職於台東劇團、台東鐵道藝術村活動企劃經理、編導、演員,目前在日本東京進修的林慧仙擔任講師,將東京劇場的精華課程帶到台東劇團,為期半個月的課程共分為靜態的分享座談及動態的戲劇工作坊兩種形式穿插。可電洽089-346709,或上台東劇團官網www.ttrav.org。(張慧慧)
劇場攝影師許培鴻「世界的微笑」攝影展將登場
1965年次的許培鴻堪稱台灣現代文學巨擘白先勇的劇場御用攝影師,自2004年起開始拍攝青春版《牡丹亭》長達8年,以多達20萬張絕美的影像而為人所知,白先勇甚至曾說:「這齣戲能走到今天,許培鴻功不可沒,很多人是看了他的照片,才想去看演出的。」日前由曹瑞原執導,在國家戲劇院結束演出的《孽子》亦由許培鴻負責專案拍攝,精采排練照亦在兩廳院出版之《孽子—貳零壹肆劇場顯像》中呈現。除劇場之外,許培鴻更長年將觸角涉及人文、地理,他將在本月中下旬至4月底於台灣工業銀行總部藝廊進行「世界的微笑」個展。
熱愛旅行的許培鴻將鏡頭聚焦在各國的孩子們,展出涵蓋美國、法國、西班牙、荷蘭、關島、牙買加、印尼、斯里蘭卡、台灣、中國藏族文化、穆斯林文化、蒙古等,宛如一張世界地圖。孩子們相異的髮膚卻有著同樣純淨的眼神,許培鴻說:「我想尋找一種稀有的、令人悸動的力量。」除了靜態展覽外,許培鴻也將在展期中舉辦兩場關懷弱勢兒童的免費講座。詳參網站www.ibtef.org.tw。(張慧慧)
【國際】
美國脫口秀主持人歐普拉2015進軍百老匯
美國知名脫口秀主持人歐普拉,將於2015年度的表演季,參加百老匯舞台劇《晚安,母親》的復刻版演出,這是歐普拉第一次在百老匯登台,消息一出,便受到媒體界的矚目。這齣戲將由東尼獎得主喬治.伍爾夫(George C. Wolfe)執導,《晚安,母親》只需要兩位演員,另一位跟歐普拉演對戲的女演員,是榮獲五度東尼獎得主的奧德拉.麥克唐諾(Audra McDonald)。
製作人史考特桑德斯(Scott Sanders)表示,去年底時,歐普拉與奧德拉兩人已先在奧德拉的公寓進行讀劇工作坊,現場參與的兩位執行製作都認為,歐普拉與奧德拉的默契十足。《晚安,母親》是美國知名女劇作家瑪莎.諾曼1983年普立茲獎得獎作品,故事是圍繞在一位母親試圖阻止女兒自殺的故事上,全劇只有兩位演員,向來是女演員在挑戰演技的試金石。製作人桑德斯說:「歐普拉對在百老匯演戲,一直有很強的憧憬。但她也了解在舞台上以女演員身分再現生活是一項獨特與深具挑戰的事。我跟她討論很久,讀了很多劇本,最後才確認這是最適合她的作品。」(耿一偉)
柏林「戲劇盛會」選出10大德語戲劇年度作品
在德語界享戲劇界有盛名的柏林「戲劇盛會」(Theatertreffen),於2月中公布今年的入圍名單。7位評審從來自德國、奧地利、瑞士等地的395齣戲劇演出當中,挑出了10部作品。這10部作品將會在5月2日至18日於柏林演出,如同戲劇擂台賽一般,在柏林的觀眾可以在密集的半個月裡,欣賞過去一年的最佳德語戲劇作品,也成為一大盛事,去年「戲劇盛會」才剛歡度它的50周年。
這10齣製作來自四面八方,也可藉此觀察德語戲劇界的勢力消長。譬如被雜誌《今日戲劇》選為2013德語界最佳劇院的慕尼黑室內劇院,今年也有兩部齣作品入圍,包括《煉獄》與《聾子巴哈》;蘇黎世劇院也以《安菲特律翁》與《野孩子的故事》這兩齣戲入圍;慕尼黑皇宮劇院以海納.穆勒的《水泥》與奧尼爾《長夜將近》入選;至於柏林方面,只有羅莎盧森堡廣場劇院以導演Herbert Fritsch創作《無名歌劇1號》進榜。維也納城邦劇院與斯圖加特劇院,則分別以《最後證詞》與《凡尼亞舅舅》進入10大。魯爾藝術節委任好幾位知名導演集體創作的《狀況之屋》也獲入選。(耿一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