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佳是何方神聖,國內鮮有人知。台北市立美術館透過「觀.點:李元佳回顧展」,整理爬梳這位長期在英倫活動的華裔藝術家作品。此次共展出李元佳在台北、波隆納、倫敦與坎布里亞等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及文獻一百九十逾件,涵蓋水墨、複合媒材、裝置、聲響、攝影等。並透過這次展覽,試圖重塑其定位。
觀.點:李元佳回顧展
3/8~6/8 臺北市立美術館
INFO 02-25957656
我早已不畫畫了,因為世界上任何你看到的都是我的作品。
——一九七七年李元佳回覆藝術家好友蕭勤的邀展信件內容
自一九六○年代遠赴歐陸之後,李元佳逐漸與台灣美術界斷了線,除了在「東方畫會」創立成員名單中可見李元佳的名字,在台北市立美術館策劃「觀.點:李元佳回顧展」之前,李元佳是何方神聖,國內鮮有人知。這位一九七○年代起單槍匹馬在英倫活動的華裔藝術家生平,透過這回首次大型回顧展的爬梳,初步拼湊其遺落四十年的足跡。
李元佳一九二九年出生廣西臨桂縣農民家庭,一九四九年獨自隨國民政府來台,此後與家人分離。一九五一年在台北師範專科學校就讀時,與一群受到李仲生啟發的志同道合友人,共同籌組「東方畫會」,與同期另一個「五月畫會」並為台灣現代繪畫運動的重要團體。一九六○年代,李元佳在蘇黎士畫廊展出時,獲得義大利家具商青睞,協助他申請赴歐。李元佳先到義大利波隆那,之後才轉赴倫敦發展,一九七二年在英國北方的坎布里亞(Cumbria)落腳,一九九四年病逝於此。
以「點」為藝術核心 積極與觀者互動
「觀.點」回顧展共展出李元佳在台北、波隆納、倫敦與坎布里亞等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及文獻一百九十逾件,涵蓋水墨、複合媒材、裝置、聲響、攝影等。綜觀這些作品,可見「點」是李元佳的藝術核心。「東方」、「五月」均致力於將西方抽象繪畫融合中國藝術精神,他們從中國書畫中汲取具可能發展的元素,而反映在李元佳早期繪畫當中的,如他對卷軸、冊頁的形式偏好,以及利用西方媒材彰顯水墨趣味等,像是在折頁上零星撒落大小不一的點,與周圍的「空」抗衡著。
自一九五九年發展出「點」創作,李元佳從畫布上的點,逐步發展出可讓觀者走入其中的裝置,在倫敦初期發展的「宇宙複數版」系列,是一面面磁盤上有數塊幾何形狀磁鐵,可讓觀者操作。在這系列具互動、環境等前衛性思考的作品中,李元佳突破了藝術不再只是作為世界隱喻的再現物,而是可參與其中的互動狀態。
親手打造美術館推廣藝術
李元佳進一步構築一座美術館,作為推進個人視觀的社會實踐之路。在這個親手打造的藝術世界,有展場、圖書室、暗房、劇場和兒童美術教室等,十年內三百多位藝術家在此辦展,全年無休,一個週末有四個展覽上檔,曾是當地重要的現代藝術據點。
若說李元佳的單色畫反映的是道家有無相生、虛實相應的創造真理,其畫面所示是一切的開始,也是結束。那麼,他更進一步揭示道家思想的個人宇宙論,藉由「無所為而為」轉化藝術融入生活,呼應宇宙的起源,也暗示人類最終的歸宿。
雖然推廣藝術有成,但這座美術館也讓李元佳人生最後幾年陷入泥淖。當他得知生母還在世且貧病交織,心急得想脫手房產返回中國,不料遇上惡房客,落入與英國政府打官司的惡夢之中,這段期間的身心交瘁反映在自拍肖像上,晦暗的色彩流露痛苦與不滿,最後鬱鬱而終。辭世廿年後,台灣才又找回李元佳這塊失落異鄉的現代藝術拼圖一角,透過這次展覽試圖重塑其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