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奴族音樂家Oki Kano(文化建設委員會 提供)
企畫特輯 Special 是原聲更是原創

2010原聲音樂節 從傳統迸放的聲音狂潮

「2010原聲音樂節」概念上取original sound兩字的字頭所組成的OrigSound作為象徵。不以「音樂」(Music)局限演出的型態,而是以「聲音」(Sound)突顯自母文化孕育出的當代歌聲,同時也定義了「原創」的精神。節目的規劃以「聲之嬉遊」為主軸,劃分為「山海原聲」、「無界原聲」及「嬉遊原聲」三大區塊,邀請國、內外具備原創、民族音樂特色之世界/民族音樂團隊演出。

「2010原聲音樂節」概念上取original sound兩字的字頭所組成的OrigSound作為象徵。不以「音樂」(Music)局限演出的型態,而是以「聲音」(Sound)突顯自母文化孕育出的當代歌聲,同時也定義了「原創」的精神。節目的規劃以「聲之嬉遊」為主軸,劃分為「山海原聲」、「無界原聲」及「嬉遊原聲」三大區塊,邀請國、內外具備原創、民族音樂特色之世界/民族音樂團隊演出。

台灣這片土地四面環海、依山傍水,即便是一個蕞爾之地,卻醞釀了多族群所交織的特殊風貌。本土傳統在歷史的演進過程中又加上外來文化的相互撞擊,形成一個相當厚實的資源,而這樣的基底與養分,正是台灣表演藝術優於其他國家的競爭力。

古稱「奇萊」的花蓮,在樸質自然的縱谷海洋中包覆著最多的族群、也蘊含著最豐沛的音樂、人文與藝術。因此,文建會「2010原聲音樂節」就以花蓮作為根基出發,結合幾個同性質的民族音樂活動,並且將腹地擴大,成為全國性的大型音樂節。地域上從北部的國家音樂廳、臺灣音樂中心、台北國際藝術村、華山創意文化園區、臺灣師範大學、宜蘭傳統藝術中心、東部的花蓮創意文化園區到南部的臺南藝術大學做串聯;概念上則取original sound兩字的字頭所組成的OrigSound作為象徵。不以「音樂」(Music)局限演出的型態,而是以「聲音」(Sound)突顯自母文化孕育出的當代歌聲,同時也定義了「原創」的精神。從傳統看到當代,再從當代編織未來,是全球對延續民族文化命脈的共識。

節目的規劃以「聲之嬉遊」為主軸,劃分為「山海原聲」、「無界原聲」及「嬉遊原聲」三大區塊,邀請國、內外具備原創、民族音樂特色之世界/民族音樂團隊演出。特別的是,今年更舉辦「彈撥樂器工作坊」、「世界音樂產業化與傳承線筐國際論壇」、「民族音樂講堂」及「聲歌傳唱—母語歌謠及樂器傳習工作」等活動,讓這些樂團的藝術與文化近距離地在觀眾面前呈現。

山海原聲  聆聽台灣在地原聲的躍動活力

「山海原聲」所邀請的是以台灣傳統為基礎、進而融合異國文化的國內團體。致力於原住民原創音樂的「飛魚雲豹音樂工團」,是為原住民文化復興運動而立。與時下原住民音樂熱潮相比,工團堅持靠近原有的聲音本質,並且加上了沉潛後的情感風格;以原住民音樂作為媒介,反思自我、並且對社會發聲。而同樣為傳統扎根,在太魯閣地區部落採集民謠與人文史料的「葛都桑音樂工作室」苦心經營十四年,為的就是努力於建構流失的東賽德克歷史拼圖。由阿美族「新一代」音樂人所組成的「Ka-Silaw」則是以創作近代原住民歌謠為主,以豐富與熱情的肢體動作展現新新種子的青春活力與生命力,並對遠赴異鄉的族人做情感的召喚。同為阿美族的,還有阿美青年查勞召集友人所組成「巴西瓦里樂團」,以阿美族語創作為主軸,融合不同國籍樂手的音樂風格,傳達查勞對阿美族音樂未來的想望,以及對家園跟環保的珍愛與關心。

有別於傳統,由四個不同原住民族組成的「黑孩子樂團」,以搖滾曲風融入其他不同的音樂,創作屬於他們愛與生活上的體驗。而另外五個大孩子則以「一條最歡樂最幸福且有最多最美故事的一條道路」的想法,組成「台玖線樂團」來搖滾原住民的熱情。

融合各國音樂語彙、由多國樂手匯集而成的,還有為民謠搖滾帶來新感受的「Mister Green & 九號公路樂團473」,以尊重生命、崇尚自然、節能減碳及和平為生命核心價值創作世界及民族音樂自然聲響的「阿木兒樂團」,以Bossa Nova 為主、清新的女聲加上美妙的樂音的「The No More Blues爵士樂團」,以及跟隨大地的脈動歌唱與舞蹈的「即鼓樂非洲鼓」與「06-Africa 西非曼丁鼓舞團」。

從印度文化探索並衝擊的除了「塔拉那現場藝術」與「漂流樂集之科羅曼德印度融合樂團」之外,不得不提的是以演奏古印度西塔琴(Sitar)為主,再融合世界音樂風格為獨特創作風格的「吳欣澤與西尤樂團」。他們不僅橫跨了藝文、傳統、現代、流行等各大音樂領域,更是國內少數音樂作品在印度與日本長年銷售的創作樂團。此外,更有以國樂器演奏爵士的新品種、甫獲金曲獎肯定的「絲竹空爵士樂團」為樂迷們帶來耳目一新的感受。

無界原聲  國際團隊展現各國精華

「無界原聲」建立在國際團隊的類型上,而這也是「原聲音樂節」開辦以來首度邀請國外團體的參與。原意為「色彩」的“Die Farbe”是由山口修帶領,以日本傳統樂器如日本箏、三味線、琴與尺八等演出傳統邦樂以及流行類音樂。來自印尼的「日惹皇宮樂團」則是演出包含爪哇各地音樂、並融合當代音樂元素的作品。相較於這兩個國家,也有難得一見的團隊應邀來台,例如被譽為當今世上最重要的日本愛奴族音樂家Oki Kano,以愛奴傳統音樂為基調,混入dub、雷鬼、Afro-Best等各種世界音樂元素,開創嶄新樂聲。“Trio Klezele”是三個對克萊茲梅(Klezmer)猶太傳統音樂有研究的音樂家所組成,以東歐、加拉西亞、巴爾幹半島、西班牙、土耳其等等精神源頭所屬的樂風表現即興、古典與民俗。而“NiM SOFYAN”六重奏也代表著多元文化,將巴爾幹與小亞細亞音樂電音化,襯以地中海與西歐世界元素,以及龐克與爵士色彩,打破東西方之間的藩籬。

其中,來自中國的薩頂頂,是近年備受關注的「新女聲」,深入研究雲南地區的民族傳統音樂加上一半的蒙古血統,使得她的情感在不同的詮釋上游刃有餘。獲得BBC世界音樂大獎(BBC Radio 3 Award for World Music)的殊榮,更使得她同時成為國際知名的女歌手,並被看作是發自中國二十一世紀的未來和古老傳統的代表。

不必出國,便能體會世界各國的民族風味!「嬉遊原聲」將來自世界的表演團體帶至全台演出,更在音樂會之外,透過各項活動,讓民眾與音樂家們近身接觸、相互學習、並且共同探討「原聲」音樂的新思維。台北國際藝術村的五場「聲歌傳唱—母與歌謠及樂器傳襲工作坊」,特別邀請了名家學者教授泰雅與賽德克族的歌舞,以及福佬系的唸唱。其中更包括了原住民樂器如口簧琴及獵笛的製作,經由傳唱與樂器的製造過程中進一步體驗各族的文化。三場「彈撥樂器工作坊」以各地的代表性樂器如日本箏、Tonkori琴及曼陀鈴作為出發點,分別與邦樂、日本愛奴族和猶太梅列維作為連結,暢談傳統文化與創新理念。

論壇對話  深入世界音樂現貌

華山創意文化園區中,為期兩天的「世界音樂產業化與傳承現況國際論壇」,將為「2010原聲音樂節」掀起另一波指標性的熱潮。傳統音樂如何呈現新意?產業化的過程及發展為何、危機與轉機又是什麼?音樂遺產典藏有什麼新思考?傳統元素在文化融和中運用與轉用?這些跨國界、跨文化共同面臨的議題,將邀請多位專家如日本的山口修、印尼的Bramantyo、上海音樂院錢仁平教授、任職於美國國會圖書館的葉娜博士,與國內蔡宗德、錢善華及黃均人教授共同探討。

學者之外,更邀請對音樂社會行為長期關注的社會觀察者張鐵志與絲竹空、西尤、飛魚雲豹等團體的音樂家們,分享音樂中的文化交融與呈現;對國際間世界音樂團體動態非常熟悉的德國TFF藝術總監漢內肯(Bernhard Hanneken)等人,藉著這個平台進行深度的對談。

綜合國內外團體的表演、講座、工作坊及世界論壇,建立台灣從北到南的網絡再與國際接軌,「原聲」早已從民族走向世界、再從傳統邁向未來。原民的歌謠、文學與藝術再也不是深藏在山林或殿堂中,而是跳脫框架,真實地「活」在我們的生活中!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