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迪拉比.卓卡維爾一九七六年生於安特衛普(Antwerpen),父親是非洲摩洛哥移民、母親是比利時荷語區人。英雄出少年的他到十五歲才有機會學舞,剛開始接觸流行街舞(Hip Hop),後來進入安娜.德瑞莎.姬爾美可(Anne Terresa de Keersmaeker)學院習舞,畢業後進入歐洲極為知名的「比利時當代舞團」(Les Ballets C. de la B),此團以集體創作聞名,風格大膽創新,每位團員皆可獨當一面。
首作《不,沒什麼》受矚目,邀約滾滾而來
二○○○年時,西迪拉比還是「比利時當代舞團」最年輕的成員。首部作品《不,沒什麼》Rien de Rien是以法國家喻戶曉的香頌天后歌手伊迪絲.琵雅芙(Edith Piaf)(註1)為主題。在這作品中,他首度和舞者兼歌手的達米恩.亞雷(Damien Jalet)合作,亞雷為西迪拉比引薦了義大利民謠,並且對西迪拉比日後與現場音樂合作之取向,產生相當大的影響。此作主題是他最關注的中心思想:所有的個體、文化、語言及生活方式皆是平等的。舞作推出後即展開了馬拉松式的巡迴,不僅大受歡迎,更為他贏得貝爾格勒舞蹈節(Bitef Festival)(註2)與蒙地卡羅的尼金斯基獎等多項大獎!
二○○二年西迪拉比為蒂爾瑙特(Turnhout)的「Stap劇場」教授一個工作坊,經由和殘障演員的工作過程,讓他領會更深層面的表演境界。在作品《開關鍵控》Ook(註3)裡,他邀請「Stap劇場」的殘障演員Marc Wagemans共同合作。緊接著他與比利時「終極現代舞團」的編舞家溫.凡德吉帕斯(Wim Vandekeybus)為亞維儂的「Le Vif du Sujet」創作獨舞《它》It,此作以知名美國作家保羅.鮑爾斯(Paul Bowles)(註4)的短篇小說為靈感。同年秋季西迪拉比與柏林「莎夏.瓦玆舞團」(Sasha Waltz & Guests)聯合創作D'avant,他再度與義大利舞者達米恩.亞雷聯同另二位男舞者,將十三世紀神聖樂曲與現代舞蹈結合。
創作關注宗教議題,為芭蕾舞團挹注新舞風
二○○三年的《信仰》Foi是西迪拉比的首部宗教議題的舞作,此作的成功讓他受到「亞維儂舞蹈節」邀約創作《光陰飛逝》Tempus Fugit(2004)。緊接著各地舞團的邀約絡繹不絕,例如二○○四年為摩納哥「蒙地卡羅芭雷舞團」(Ballets de Monte-Carlo)編《悼念》In memoriam,二○○五年為瑞士「日內瓦芭雷舞團」(Ballet du Grand Théâtre de Genève)創作《遠方》Loin,二○○六年再度為蒙地卡羅芭雷舞團編作《我的罪》Mea Culpa、為瑞典斯德哥爾摩「庫柏格芭蕾舞團」(Le Ballet Cullberg)創作《結束》End,以及二○○七年為丹麥「哥本哈根皇家芭蕾舞團」(Royal Danish Ballet)創作《木頭人》L’Homme de bois等,才三十而立的西迪拉比已經是歐洲名舞團最搶手的編舞家!不僅創作力源源不絕,更特別的是他為眾多芭蕾舞團挹注了截然不同的舞蹈風格。
至今還傳為美談的是西迪拉比與英國編舞家阿喀郎.汗共創的作品《零度複數》Zero Degrees(2006),兩個舞蹈界的年輕天才在各自事業的顛峰,仍相互切磋學習,撞擊出驚人的火花,並且席捲了全世界舞迷的目光!二○○六年他成為「Het Toneelhuis劇場」(註5)的駐院藝術家,《神話》Myth(2007)是此劇場的第一個製作,與西迪拉比計劃中的新作《巴別塔》Babel(2009)以及二○○三年的《信仰》,將是他創作宗教議題的三部曲。二○○七年作品《佚名》Apocrifu(註6)於比利時La Monnaie歌劇院首演,二○○八年作品《淵源》Origine是關於移民及疏離過度的消費行為,同年再推出與少林寺合作之《佛經》。其中作品《開關鍵控》、《神話》、《淵源》與《佛經》等目前仍在各地演出與巡迴(註7)。
註
1. 伊迪絲.琵雅芙(Edith Piaf) 被視為法國國寶,擁有外號「法國小雲雀」,電影《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即是記錄她令人無限感慨與唏噓的傳奇人生。她從小在妓院、馬戲團渡過童年,由街頭賣唱起家,直到獲得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獻唱,聲名紅遍大西洋兩岸。
2. 位於塞爾維亞共和國首都貝爾格勒的舞蹈節,首創於1967年,是歐洲重要藝術節之一,網頁為www.bitef.co.yu。
3. Ook原文為On-off Keying,是一項廣泛用於數位數據通訊的調變技術,也是一種為紅毛猩猩所設計的語言程式。
4. 保羅.鮑爾斯(Paul Bowles,1910-99)是知名美國作家、作曲家,出版四部小說、六十篇短文等(www.paulbowles.org)。其原著小說Too Far form Home由義大利導演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改編成電影《遮蔽的天空》。
5. 此劇場的網頁為www.toneelhuis.be。
6. 《佚名》介紹請參閱《PAR表演藝術》雜誌第193期,筆者文章〈女神呼喚,世界響應—碧娜.鮑許舞蹈節(Feat mit Pina)2008〉,p.94。
7. 西迪拉比的演出資訊可參考www.fransbroo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