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鋼琴家莉西特莎因網路爆紅。(Gilbert Francois 攝 IMG Artists提供)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言論「太自由」?! 鋼琴家莉西特莎遭樂團解約

四月初多倫多交響樂團宣布取消與烏克蘭裔鋼琴家莉西特莎的合約,不讓她彈拉赫瑪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聲明中的原因是她對當前的俄烏戰事發表的言論,引起某些烏克蘭媒體的關切,但莉西特莎在網路上反擊是多交畏於壓力,逼得多交出面澄清,原來是莉西特莎在推特和臉書上的言論有些近乎人身攻擊,讓多交覺得已經逾越了加拿大的言論自由尺度……

四月初多倫多交響樂團宣布取消與烏克蘭裔鋼琴家莉西特莎的合約,不讓她彈拉赫瑪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聲明中的原因是她對當前的俄烏戰事發表的言論,引起某些烏克蘭媒體的關切,但莉西特莎在網路上反擊是多交畏於壓力,逼得多交出面澄清,原來是莉西特莎在推特和臉書上的言論有些近乎人身攻擊,讓多交覺得已經逾越了加拿大的言論自由尺度……

當俄裔指揮家葛濟夫和女高音涅翠柯(Anna Netrebko)因為俄國與烏克蘭的戰事而到處被人抗議時,沒想到竟然是一個烏克蘭裔鋼琴家首先在樂壇「陣亡」,而且還是在講求和平的加拿大。

四月初,多倫多交響樂團(以下簡稱多交)宣布,取消與烏克蘭裔鋼琴家范倫提娜.莉西特莎(Valentina Lisitsa)的合約,不讓她彈拉赫瑪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逾越言論尺度  樂團只好解約

音樂會陣前換將不是太稀奇,但通常是因病(當然這有時只是兩方都不失面子的藉口),但多交的聲明裡只語焉不詳地說是因為莉西特莎對當前的俄烏戰事發表的言論,引起某些烏克蘭媒體的關切。

沒想到人已經到多倫多的莉西特莎不肯就此消聲匿跡,馬上透過臉書說,是因她在社群媒體上發表支持俄國統一烏克蘭的言論,惹惱了獨立派,威脅樂團要撤銷贊助,所以樂團把她當了犧牲品。

這話觸動了西方國家最引以為傲的「言論自由」神經,於是樂團大受撻伐,被指責侵犯了莉西特莎的權利,或是向金錢低頭。樂團趕快澄清,不是不同意莉西特莎的政治立場,而是她在推特和臉書上的言論有些近乎人身攻擊,在莉西特莎承認這些都是出自她的親筆後,樂團覺得這超過了加拿大社會可以接受的尺度。樂團更公布七頁覺得已經超過自由尺度的言論,作為佐證。

在樂團剛宣布解約時,莉西特莎說她一定會演,多交不跟她演,她就自己找場地演。但這七頁文件一公布,原已答應她的場地也反悔了。

另一方面,樂團找的一位代打的加國鋼琴家,也說他遭到許多莉西特莎的樂迷在網上猛烈攻擊,讓他擔心自己人身安全,決定退出演出,多交只好改變曲目,不演拉氏鋼琴協奏曲。

這事如果發生在不遠的過去,話語權大概主要是在樂團,畢竟是地頭蛇,媒體多少可以掌握,就算莉西特莎跟媒體去喊冤,媒體還是得回頭要樂團再澄清,了不得就是一兩篇報導就結束了。

但有了社群媒體,莉西特莎根本不必等著媒體來問她,在自己的臉書推特上一喊話,馬上一堆人出來打抱不平,樂團完全處於挨打局面。多交總裁Jeff Melanson之後接受採訪就說,他們原是想要保護莉西特莎的隱私,所以沒有把真正原因講出來,反而落了不是。

網路發跡  成也鄉民敗也鄉民?

但莉西特莎或不領情,或真的覺得自己沒有錯,看看她發跡的過程,多少可以理解她的反應。像許多年輕的音樂家一樣,她一開始也是走著比賽、開演奏會的路,但是幾年之後生涯開始停滯,似乎到了一個低點。莉西特莎沒放棄,或硬在原路上撞得頭破血流,那時她已從烏克蘭移居到美國,和也是鋼琴家的丈夫決定孤注一擲,抵押了房子,拿錢去請倫敦交響樂團(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和她一起錄了拉氏全部四首協奏曲,然後上傳到Youtube(倫敦的樂團待遇不如歐陸,當傭兵是常有的事)。

無數網友就此發現了她,爭相傳覽,創下了驚人的點擊率,連Decca唱片也注意到,演奏生涯開始突飛猛進。網路造就了她,她自然樂此不疲,不但頻頻上傳,在臉書、推特上也極為活躍。這回又靠著社群網站,將了多交一軍。

但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根據多交公布的內容,她有些話確實不雅,像是把烏獨領袖比為「狗屎」。就算她辯解這和《查理週刊》一樣,都屬言論自由的範疇,畢竟法律上的絕對,與社會大多數人願意接受的禮貌,還是有差距,多交拒絕與她同台,並無涉言論自由。莉西特莎搞得多交灰頭土臉,短期來說是出了口氣,但其他的樂團願不願意與她合作,會不會擔心她一不高興就上社群媒體開炮,這就有待觀察了。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