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在創新上企圖心旺盛的英國皇家芭蕾舞團,最近與以色列編舞家侯非胥.謝克特合作,推出新作《不可碰觸》。曾來台演出《政治媽媽》的謝克特以重心下沉的肢體及震耳欲聾的節奏為特色,與強調向上跳耀、輕盈優雅的芭蕾如何結合?讓人十分期待。
曾到台灣演出《政治媽媽》的以色列編舞家侯非胥.謝克特(Hofesh Shechter),與台灣觀眾亦相當熟悉的英國皇家芭蕾舞團,首次攜手合作。單看兩個舞團各自的風格,幾乎像油與水難相融,究竟成品如何,讓人頗為好奇。
這不是皇家芭蕾第一次嘗試跨越和消融現代舞和芭蕾的界限。早在二○○六年,舞團便有與現代舞背景的韋恩.麥奎格(Wayne McGregor)合作編舞《色飽和度》Chroma。打開每年的舞季節目安排,除了經典舞劇《天鵝湖》或《胡桃鉗》外,還常見皇家芭蕾較早期由駐團編舞家阿胥頓、麥克米倫創作的作品。近年來在不少製作中,舞團策略性地安排新作品,無論是皇家芭蕾出身的惠爾頓、史卡雷,或是風格特出的麥奎格,處處可見舞團在創新上的努力。
難以想像的跨界搭檔
出生於耶路撒冷的謝克特,在《政治媽媽》之後,持續推出新作品。如與英國藝術家安東尼.格姆雷(Antony Gormley)合作的《倖存者》Survivor,或是二○一三在沙德勒之井演出的《太陽》Sun,震耳欲聾的節奏鼓動、強而有力的甩動,以及煙霧彌漫的舞台,彷彿都成為謝克特的正字標記。長期觀察謝克特作品的皇家芭蕾總監歐海爾(Kevin O’Hare),主動向謝克特提議合作。以舞團的規模,不僅在舞蹈上可以做大型作品,對於能作曲的謝克特來說,還有一整個完整編制、現場演出的管絃樂團可以發揮。
如此的跨界,絕對是個挑戰。若同時看過皇家芭蕾和謝克特作品的觀眾,可能會想著:「天哪,這兩者要怎麼搭在一起?」根據謝克特的說法,他認為自己必須說著讓芭蕾觀眾聽得懂的語言,而那必須依舊是他自己的語言。相較於重心往上、以跳躍為重要元素的芭蕾,謝克特的「語言」無疑是重心較為往下的,屈膝和彎腰,是他的作品中常見的動作。在整套節目的安排上,皇家芭蕾將《不可碰觸》夾在巴蘭欽的《四種氣質》The Four Temperaments與麥克米倫的《大地之歌》Song of the Earth中間,不管觀眾是來看謝克特,還是來看舞團招牌作,不同願望一次滿足。正是如此「三明治」安排,更能比較三者的風格殊異。
多了芭蕾口音的謝克特
與當晚前後兩齣作品相較,《不可碰觸》中的舞者,多是皇家芭蕾舞團中較年輕的一群。比起緊身、強調俐落線條的芭蕾舞服裝,《不可碰觸》呈現的是粗獷的戰士,服裝也多了幾分鬆垮和厚重。以謝克特的作品來說,《不可碰觸》的舞者明顯地在舉手投足間較為柔和輕巧,說的是謝克特的身體語言,卻也帶了一些芭蕾「口音」。多數的芭蕾作品中,常有個別舞者獨舞或雙人舞展現技巧的段落;謝克特則強調群舞,和全體舞者呈現的力道 。整體而言,是個讓觀眾耳目一新的作品。至於對於兩方的死硬派支持者來說,這作品大概就像英國有名的酵母醬,色澤濃醇而氣味強烈,要不愛它要不恨它,得要親眼見識,才能夠判斷。
無論是去年英格蘭國家芭蕾與阿喀郎.汗的合作,或是今年皇家芭蕾與謝克特的大膽嘗試,在在都顯示英國芭蕾舞團的尋求新意的企圖心。就藝術成就而言,舞團有所突破,是必要的。來自不同舞蹈背景的編舞家,也能對舞者帶來新的刺激。對芭蕾和現代舞的觀眾來說,亦可踏入陌生的場域,瞧瞧不同的作品。對藝術環境的長遠發展而言,將是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