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箏演奏家徐惠綺(徐惠綺 提供)
企畫特輯 Special

《梁祝》作曲家親自指導 重現原味震撼

何占豪、徐惠綺攜手 聯袂「化蝶再現」

由台灣古箏演奏家徐惠綺策劃、演出的「化蝶再現—何占豪古箏作品 徐惠綺古箏協奏曲音樂會」,除了將演出《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原創者、中國知名作曲家何占豪的多首古箏樂曲外,何占豪更將親自指揮演繹自己的作品,並舉辦《梁祝》的創作與賞析講座,讓樂迷更深入了解該曲。

由台灣古箏演奏家徐惠綺策劃、演出的「化蝶再現—何占豪古箏作品 徐惠綺古箏協奏曲音樂會」,除了將演出《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原創者、中國知名作曲家何占豪的多首古箏樂曲外,何占豪更將親自指揮演繹自己的作品,並舉辦《梁祝》的創作與賞析講座,讓樂迷更深入了解該曲。

 

化蝶再現—何占豪古箏作品 徐惠綺古箏協奏曲音樂會

11/1  14:30 中壢藝術館音樂廳

INFO  03-4251813

與大師有約—何占豪經典作品講座

10/28  19:30 中壢藝術館演講廳

何占豪主講(中國上海國家一級作曲家、上海音樂學院教授)

03-4251813來電預購「化蝶再現-何占豪古箏作品 徐惠綺古箏協奏曲音樂會」演出票券,即贈講座入場券,數量有限,敬請把握機會!

徐惠綺,台灣優秀的古箏演奏家,除了在台灣箏樂界占有一席之地,也受到音樂界前輩何占豪、顧冠仁、周成龍的賞識與提拔,在上海及深圳都曾舉辦過專場音樂會;何占豪,中國知名作曲家,一曲《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名聞中外。這次的音樂會,徐惠綺精選六首作曲家何占豪的作品,除了讓我們能一口氣欣賞多首大師名作之外,也讓我們欣賞到她精湛的技術與藝術表現。

對藝術的執著追求搭起橋梁

「我和徐惠綺很早就認識了,那時候她來錄音、交流,周成龍介紹我們見面,當時她還是個小青年!」談到徐惠綺,作曲家同時也是本次音樂會指揮何占豪表示:「她的演奏技巧突出,在她這一輩的古箏演奏家中,對於追求藝術的完美、提高自己的藝術性與技巧皆十分執著,非常用功!」一九九七年,徐惠綺率風雅頌古箏樂團,前往上海錄製專輯進行音樂交流,結識了名作曲家何占豪。雖然原先主修小提琴,但何占豪卻對於古箏十分鍾情,他認為古箏是中國樂器中表現力最為立體的一項,也因此投入了許多心力創作古箏作品。徐惠綺在古箏演奏的追求與堅持受到何占豪的賞識,同時何占豪長年創作了許多箏樂作品,這些緣分的匯聚,共同成就了這一場即將來臨的音樂會。

細緻情感與磅礡氣勢兼具

在這場音樂會中,徐惠綺選了六首作品,除了《打雁》一首並非何占豪的原創作品(僅編配伴奏),其餘五首《東渡》、《梁祝》、《西楚霸王》、《竹樓情》、《陸游與唐婉》皆為何占豪原創之作。「音樂就是情感的表現,」何占豪說,「這每一首作品都是敘述不同的情感,譬如《陸游與唐婉》、《梁祝》講的是愛情,《西楚霸王》講的是領袖的情感。」樂曲《東渡》則希望傳達更多,透過歌頌唐代高僧鑒真東渡的事蹟,講述一種對文化傳遞的使命感,表現為人不為己的高尚情操。在以「情」為旨外,這幾個作品都運用了中國傳統、民族的故事與音調素材,無論是曾經聽過或第一次接觸的聽眾,都能輕易地透過動人悅耳的旋律,進入作曲家的藝術世界中。

歸納何占豪的作品有兩大特點,其一是以中國傳統、民間音樂作為素材,其二是作品的規模通常都很宏大,這兩點正是何占豪的理念——「外來形式民族化、民族音樂現代化」的體現。以中國傳統的音樂語言作為素材,是因為何占豪希望用熟悉的「語言」來創作大家都能聽懂的音樂,選擇大型的樂隊作為媒介,因為他相信借鏡西方管絃樂的形式與技巧,能夠為中國音樂的未來開創新的境界。為了開創新局,何占豪除了以中國音調創作西方管絃樂作品,更以中國樂器為主角、管絃樂團為伴奏創作協奏曲,希望能夠為中國樂器的演奏家創造更多機會走向世界,讓所有人看見中國大作品的氣勢及中國器樂演奏家對大型作品演繹的能力。這次的音樂會,徐惠綺、風雅頌古箏樂團特地邀請龍潭愛樂管弦樂團與郵聲合唱團的攜手演出,使得這場「化蝶再現」音樂會與多數的箏樂專場演出相較,陣容顯得龐大,而這一切,就是為了能完整呈現何占豪的大型作品中豐富的音樂表現力。

由作曲家親身解析名作《梁祝》

除了即將親自指揮演繹自己的作品外,在音樂會的前四天,主辦單位風雅頌古箏樂團也特別安排何占豪經典作品講座,講座中何占豪將逐段解析《梁祝》的創作與賞析。《梁祝》是何占豪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首,由於太受歡迎,不但有何占豪親自重新移植的琵琶版本、這次要演奏的古箏版本,移植到胡琴、笛子、西方銅管、薩克斯風……都有人嘗試。對於這眾多版本,何占豪認為:「每個樂器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沒有什麼絕對的好或壞。」但他也以為有些段落確實有些樂器在表達上格外合適,譬如小快板的部分就以古箏演奏最富表現力,這是因為當初在創作時,其實就是用小提琴模仿古箏曲《漁舟唱晚》。何占豪說《梁祝》是一個中國民間的集體創作,因為每個段落的素材都來自於傳統、民間音樂,想深入了解其中奧妙,除了音樂會之外,十月廿八日的講座,更是眾樂迷不能錯過的好機會!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紀念大師-張岫雲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徐惠綺 為箏樂開啟更多的可能

古箏演奏家徐惠綺,十六歲時迷戀上古箏的美,之後及展開古箏的學習之路。由於家境限制,徐惠綺在台灣的學習非常艱辛,首先向林東河習琴。廿二歲時,她陪同父親到山東尋親,也因此有了機會向北京音樂學院范上娥習琴,之後也陸續向張燕、許菱子、周延甲、孫文妍、項斯華等名師學習。徐惠綺憑藉優異的天分、對古箏的熱情、勤奮的練習與努力,在教學、演奏與出版皆有成就。

一九九二年她成立「風雅頌古箏樂團」,以獨奏、重奏、小合奏等形式演出,並且出版影音專輯與重奏教材書籍,在推廣與拓展箏樂上不遺餘力。至今二十多年來經營有成,已連續十年獲選「桃園縣扶植與傑出演藝團隊」。二○一三年徐惠綺結合三位優秀的小男孩,組成了「Gu-Boy古箏男孩」樂團,參加台視「百萬大明星」比賽獲得第二名,他們古箏演奏風格與現代流行音樂,除了為箏樂表演帶來更多元的面貌,也成功地將古箏藝術推廣予更多觀眾!(廖詩昀)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