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歲月流轉中心」的網站首頁。
特別企畫 Feature 熟齡一族的劇場樂活/英國篇

歲月流轉中 共構生命風景

熟齡劇場在英國

隨著老年人口增長,如何能夠維持他們的身心健康,向來是長照政策的重要課題。然而,藝術作為促進銀髮族福祉的重要元素,如何能夠鼓勵他們參與、並從中獲得快樂與自信?從英國的案例中,長者不只是被動的觀眾,更可以成為主動參與者。運用讓長者的記憶流轉賦權、年輕世代得以理解、照護者亦能培力的企圖。長遠看來,亦是讓文化和歷史具有永續性的做法。

隨著老年人口增長,如何能夠維持他們的身心健康,向來是長照政策的重要課題。然而,藝術作為促進銀髮族福祉的重要元素,如何能夠鼓勵他們參與、並從中獲得快樂與自信?從英國的案例中,長者不只是被動的觀眾,更可以成為主動參與者。運用讓長者的記憶流轉賦權、年輕世代得以理解、照護者亦能培力的企圖。長遠看來,亦是讓文化和歷史具有永續性的做法。

從倫敦市中心搭乘火車約廿分鐘,即可抵達東南郊區的黑色荒原(Blackheath),不若鄰近的格林威治,此地觀光客不多,多為住宅區。出站不久,便可見隱身於市街中的「歲月流轉中心」(Age Exchange)。歲月流轉中心為複合式的藝術中心,包括圖書館、小型劇場以及咖啡館。作為社區一員,可在這裡喝咖啡、借閱童書、上肚皮舞課、參加編織社團;空間內陳列了各種昔日生活的代表物品,無論是舊型電視、手工果醬,這彷彿時空膠囊,將過往歲月掬起留存。

讓過去的記憶  在今日注入新的活力

然而歲月流轉中心留存的不只是物品,它更是英國「懷舊藝術」(Reminiscence Arts)的先驅。一九八○年代,潘.史威哲(Pam Schweitner)在為服務老人的慈善機構工作,當時已有年輕人為長者整理家園的志願服務;史威哲卻認為這依舊在強化「老者即弱者」的刻板印象,在這樣的單向關係中,長者僅是受助者。偶然間,她發現一群年逾八旬的女士齊聚一堂,回憶青春時光,彷彿又重回到十七八歲。從敘述方式、技巧、故事內容等等元素,史威哲認為這些回憶可以成為戲劇素材,更有潛力將它呈現給年輕人看,相信它能夠促成跨世代的溝通與了解。找來一群戲劇學生,史威哲開始試著將這些記憶搬上舞台。隨後,更促成了「懷舊劇場」的出現,讓過去的記憶能在今日注入新的活力;同時,與年輕人的合作過程讓長者成為具有源源不絕記憶庫的「專家」,也扭轉了原本對跨世代關係的想像。

作為應用劇場的形式之一,歲月流轉的「懷舊劇場」先以深度訪談的方式收集資料。透過在地媒體與老人會等組織募集受訪者,這不僅讓地方耆老有機會分享、流傳記憶,對於戲劇工作者來說,與這些「消息來源」見面,更加深了他們與故事的連結,同時提供故事的時光脈絡。藉由到各地巡演的機會,歲月流轉劇場也與在安養院、醫院中的長者接觸,從看戲中觸發他們的回憶。或許是服裝,或許是演出中使用的音樂,這些元素都可能勾起某段往事。在演出結束後,劇團總會邀請觀眾留下來喝杯茶,與演員輕鬆地對談。如此,看戲和戲劇製作便成了彼此溝通的雙向互動。

隨著歲月流轉劇場的巡演增加,劇團也從中發現改變:當劇團一開始造訪安養院時,有的照護人員只把它當作得以休息的空檔;之後,經由欣賞戲劇演出,照護者發現患者得到刺激、在日常對話方面的反應也有明確的進步。這不但為安養院中的病人提供娛樂,同時也提高了照護者對於自己工作的滿意度和參與感;從照護人員口中得到正面回饋,也讓劇場的工作者更有成就感。歲月流轉中心並隨後與醫院合作,發展出RADIQL方法(Reminiscence Arts and Dementia Impact on Quality of Life),藉由懷舊藝術的應用來協助失智症患者與照護者的生活。

另外,劇團也重視歷史記憶的保存與傳遞,例如今年的「相見於無人區」計畫,便邀請英國與德國的家庭交換一次大戰時的家族歷史,以及對後代的影響。這樣的計畫不但讓往日記憶得以留存,也有機會讓年輕世代追溯、對照兩國的戰後歷史發展。

除了歲月流轉中心之外,位在哈德斯菲爾德(Huddersfield)的社區劇場「好戲開鑼劇團」(Curtain Up Players)則運用即興演出,在鄉鎮會堂、午餐會等場合演出。作為社區性的業餘劇團,成員多在五十歲以上,劇團活動提供了成員和觀眾社交機會,不但有機會與人交流,還能互相提供對方在生活上的支持。儘管理想中的退休生活應是身體健康、物質生活無虞;然而許多時候人生未必全然順遂,寂寞、健康問題仍可能是老年生活的重大挑戰。這當中,劇場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政府投入資金  推動年長者參與藝術

在英國,藝術如何影響人們的整體福利,一直是學者及智庫研究探討的主題。英國政府及歐盟也陸續提出老年政策,並在其架構下發展相關藝術策略。最早在威爾斯,政府提出的老年政策目標包括:消除對年長者的歧視,使其得以發聲;讓老年人能夠依其意願繼續工作並終身學習;改善長者健康及整體福祉;讓他們能夠維持獨立生活,並擁有高效率的相關服務。在蘇格蘭,政府更希望能夠促進跨世代的溝通。比較四地政府的老年政策,能夠維持長者的身體健康、行動能力、心情愉快,並且使其有自主權、有力量發聲,是相同的目標。

以英格蘭為例,藝術理事會(Arts Council England)與霸菱基金會(The Baring Foundation)在二○一三年宣布提供一百萬英鎊的獎助金,歡迎藝術團體或照護機構提出三年計畫,為住在養護機構中的長者辦理高品質的藝術活動。計畫目的在建立藝術團體與機構間的夥伴關係,不僅讓長者有機會接觸多元藝術,也能同時幫助照護工作者建立信心,將藝術融入照護計畫中。即便已有獎助計畫,英格蘭藝術理事會仍企圖尋找藝術活動與老人福祉的關聯。於二○一五年委託研究機構ComRes作調查,研究結果顯示交通便捷度、是否有同伴等,影響六十五歲以上人士參加藝文活動的動機;七成以上的受訪者表示參加藝文活動使他們感到快樂,然而卻也發現相較於自己廿、卅歲時,六十五歲後參加藝文活動的頻率降低許多。得到研究結果支持,英格蘭藝術理事會隨後即宣布將在今年繼續提供更多資金投入相關計畫。

隨著老年人口增長,如何能夠維持他們的身心健康,向來是長照政策的重要課題。然而,藝術作為促進銀髮族福祉的重要元素,如何能夠鼓勵他們參與、並從中獲得快樂與自信?常見的票價折扣固然是個起點,從英國的案例中,長者不只是被動的觀眾,更可以成為主動參與者。如此運用,企圖讓長者的記憶得到流傳與珍惜,年輕世代得以理解、照護者亦能對其工作更有自信。長遠看來,亦是讓文化和歷史具有永續性的作法。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