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論是來自美國或歐洲的影響,魁北克的舞蹈的確在混沌中,發展出特有的風格。(「噢.眩暈」舞團作品Le Bête)(Gudrun Bublitz 攝 黃琇瑜 提供)
加拿大 環球舞台/加拿大

索上天使──魁北克舞蹈現象

多重文化的交集,使魁北克的舞蹈發展出持有的風格。

多重文化的交集,使魁北克的舞蹈發展出持有的風格。

還記得魁北克(Québec)以公民投票爭取獨立的新聞嗎?「加拿大法語區」或許是外人對魁北克的普遍印象,但魁北克文化卻不能被簡單地歸納爲加拿大與法國的交集。對在地的藝文人士而言,在國家/非國家的尷尬中,與其說「魁北克」是個地理名詞,不如說是種文化表徵(Cultural Identity)。「那是一種來自烏有之地(Nowhere)的感覺。」某魁北克藝術家如是說,聽來有些負面,但其實不然。

魁北克憑其雙語的優勢,近能聯通北美,遠可親近歐洲,又不眞得揹負兩者的各種包袱。應用在舞蹈上,魁北克編舞家旣不必理會美國的形式主義和純舞蹈,也無需遵循歐洲的劇場傳統。話雖如此,他們仍無法否認自己或美式、或歐派的訓練背景。看似毫無羈絆的無限解放,其實還有無形的力量在影響著。F. I. N. D.主席曾撰文說明,這若有似無的曖昧,就像「魁北克」的無法定義般,使魁北克舞蹈成了跳在鋼索上的天使:理論上擁有足以自由飛翔的雙翼,卻莫名地受制於地心引力,不得不顫步於索上;而這天使究竟存在,或者不過是一閃而逝的幻影?

揭露前所未見的內觀世界

我不知道世上是否眞有天使,但魁北克舞蹈的確在這混沌意識中,發展出特有的風格。從曾訪台的「瑪莉.書娜舞團」(Compagnie Marie Chouinard)、「啦.啦.啦.人類足印」(La La La Human Steps),到近年頗受西歐靑睞的「噢.眩暈」(O Vertigo)和「公衆事件」 (Case Public),這幾個團體無一不以肢體的戲劇張力及驚人的爆發能量聞名。旣已擺脫了流派標籤的尋求,而識別的問題反正一時也說不淸楚,不如回頭專注於身體的內能,這樣的動機引發了不同的肢體演繹。無論是狂暴、神經質,或是功夫體操般的神乎其技,新開發出的動作質地向觀衆揭露了前所未見的內觀世界。

像所有的成名舞團一樣,這群魁北克舞壇的前行者正各自面臨被定型的恐懼,近作慘遭舞評人圍勦者大有人在。所幸在舞團群集的蒙特婁,許多年輕新銳漸成氣候,各就自身特質另闢蹊徑。也許,新一代的天使能撤去足下鋼索,眞正展翼高飛呢!

 

文字|黃琇瑜  倫敦城市大學藝術評論碩士後研究生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