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分之百城市系列是到世界各地城市,選取當地一百位市民參與演出,使劇團的觸角延伸到全球各地。(Rimini Protokoll 提供)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挑戰真實—當真實成為劇場,當流離搬上舞台/誰在創作 德國紀錄劇場代表之一

里米尼會議紀錄 「生活專家」演出 打破現實認知

「里米尼會議紀錄」的過人之處,在於打破人們既有的認知與觀感,讓人用「新」的視角,去看「舊」的事物,藉此,披露了事物背後的複雜性,及所謂的「真實」其實都只是一個故事、一個事實的面向而已。除了請「生活專家」演出的原則外,劇團的創作模式總是怪招百出,橫跨電影、有聲書、讀書會、裝置藝術等,實驗創新風格強烈,一次又一次地顛覆戲劇藝術概念,大大拓展了紀錄劇場的道路。

「里米尼會議紀錄」的過人之處,在於打破人們既有的認知與觀感,讓人用「新」的視角,去看「舊」的事物,藉此,披露了事物背後的複雜性,及所謂的「真實」其實都只是一個故事、一個事實的面向而已。除了請「生活專家」演出的原則外,劇團的創作模式總是怪招百出,橫跨電影、有聲書、讀書會、裝置藝術等,實驗創新風格強烈,一次又一次地顛覆戲劇藝術概念,大大拓展了紀錄劇場的道路。

在德國當代紀錄劇場中,「里米尼會議紀錄」(Rimini Protokoll)並非是出道最早,卻是獨領風騷、最具影響力的自由劇團,它由畢業於德國吉森大學戲劇應用學系的Helgard Haug、Stefan Kaegi、Daniel Wetzel三人在二○○○年組成,儘管,每每以不同的組合,或單人、或雙人搭檔,分頭進行創作,均用「里米尼會議紀錄」為品牌,四處打天下。劇團鄙棄文學劇本,自己不但不寫劇,不演戲,更「不屑」與職業演員為伍,取而代之的,是在周遭生活中尋找與所選題材相關的當事人,延請他們到舞台上現身說法,這些不演他人,只演自己的戲劇門外漢,被「里米尼會議紀錄」尊之為「生活專家」(Experten des Alltags)。

「生活專家」演出  創作備受肯定

劇團所關注的題材,都環繞在政治權力運作、戰爭、經濟危機、全球化市場、全球暖化、文化身分認同等時代大議題,所挑選的專家,可說是包羅萬象,涵蓋了社會各個階層,有政客、播報員、前越戰士兵、陪審員、掘墓人、投機商、圖書管理員、客服中心服務員、武器工廠的工人等等,不管是高層人士,還是平民百姓,回憶錄般的敘述、坦率的自傳體告白、直言不諱的政治思想表態,甚至自我批判,在在呈現他們真實的生活,與匪夷所思的人生經歷。

如此極端訴諸真實的手法,使他們成團不到五年,便紅遍全國,掀起了一股崇尚記錄真實的風潮,其他創作者紛紛起而效尤,一時之間,劇界到處充斥著千奇百怪的「生活專家」。近年,「里米尼會議紀錄」成了歌德學院外銷德國當代劇場的主打王牌,如百分之百城市系列,便是到世界各地如柏林、蘇黎世、墨爾本、倫敦、雅典、哥本哈根與聖地牙哥等城市,選取當地一百位市民參與演出的系列製作,使劇團的觸角延伸到全球各地。

其獲獎之多,同樣令人咋舌,Deadline、《華倫斯坦》WallensteinSituation Rooms三部作品成功打入柏林戲劇盛會,二○○七年《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Karl Marx: Das Kapital, der erste Band獲慕海姆劇本獎(Mülheimer Dramatikerpreis)與觀眾獎,《黑山廣場》Schwarzbergerplatz獲維也納「涅斯特洛伊戲劇大獎」(Nestroy-Theaterpreis),二○一一年威尼斯戲劇雙年展為其輝煌的戲劇總成就,頒予銀獅獎。所製作的有聲書,也兩度獲得ARD電視台的有聲書獎,而這些都僅僅是摘錄而已。在當今的德國記錄劇場中,沒有一個劇團,能交出比它更亮麗的成績單。

探討虛實之間  行動引發思索

讓「里米尼會議紀錄」一炮而紅的是二○○二年為「世界戲劇節」(Theater der Welt)製作的《德意志2—國會山寨版》Deutschland 2 ,演出前,劇團向前波昂國會申請租用會議大廳(註),計畫由波昂市民飾演國會議員,讓每個與會者帶上耳機,耳聽所選議員在柏林開會發言的錄音記錄,口上複述其話,藉此複製一場山寨版的國會質詢。可惜,這個超級有趣的構想,卻得不到前國會主席 Wolfgang Thierse的青睞,他以有損國會顏面為由,斷然拒絕申請。這令人掃興的消息,捲起了一陣熱議風波,到底什麼是藝術自由?政治與藝術有什麼關係?戲劇與現實生活之間的界線何在?沸騰了許久,無果,劇團退而求其次,「乖乖地」到劇院演出,兩百三十七位事先挑選好自己心儀議員的波昂市民,自願出席了這場虛擬國會質詢的戲。通常,國會議員應是群眾的政治代言人,「里米尼會議紀錄」卻把角色顛倒了過來,讓市民反成了議員的傳聲筒、或說話機器,市民自演自觀,更能身臨其境,真實地感受到政治的衝突與交涉談判。與會者,既是演員,又是觀眾,徹底打破了兩者之間的明確分野,在此,「里米尼會議紀錄」顛覆劇場概念的企圖已初見端倪。

然而,最轟動的驚人之舉,是二○○九年把德國汽車工業的巨頭,賓士汽車公司(Daimler Benz AG.)在柏林ICC大樓舉辦的年度股東大會,直接定義為一齣戲,名之為《股東大會》Hauptversammlung。劇團藉由買股票與找願意轉讓大會邀請函的股東們,張羅了一百五十張入場券,於當天明目張膽地將這一大票的觀眾「偷渡」進入會議現場。不過,他們既沒有介入會議討論、也沒有任何煽動行為,而只是靜靜地當大會的旁觀者、目擊人。為何這種讓人打哈欠的會議,在劇團眼中居然是最有看頭的戲呢?時值金融海嘯發生的次年,賓士汽車公司的股市行情也毫不例外地慘跌,富麗堂皇的表面下,是波濤洶湧的傾軋,難怪會被「里米尼會議紀錄」視之為「展現不同利益需求的大會儀式」。面對劇團被動式的「攪局」,大會的監理會主席莫可奈何,只能在會場嚴肅地再三強調,「這不是戲!」

沒有演員,沒有文本,沒有導演,更無排戲,算得上是戲嗎?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被布置得美輪美奐的場地,股東發言人都有備而來,還可能已在家彩排多次,而利益衝突本身就是跌宕起伏的劇情。舞台、演員、觀眾、衝突,所有戲劇該有的要素都包了,為何不能算是戲呢?《股東大會》作為「里米尼會議紀錄」撿現成便宜的「戲」,展露了劇團成員對戲劇藝術始終如一的根本探索,即戲劇從哪兒開始,在那兒結束?真實又在哪兒開始與結束?在這個充滿假象的世界,我們又如何才能知道什麼是真的呢?

打破既有認知  創作形式怪招百出

以上兩個例子,清楚地體現了「里米尼會議紀錄」的過人之處,在於打破人們既有的認知與觀感,讓人用「新」的視角,去看「舊」的事物,在最稀鬆平常的東西上發現它的不平凡。藉此,披露了事物背後的複雜性,以及所謂的「真實」其實都只是一個故事、一個事實的面向而已!再者,除了「生活專家」的原則外,劇團並沒有一成不變的創作模式,而總是怪招百出,不斷挖掘奇特的表現形式,橫跨電影、有聲書、讀書會、裝置藝術等不同領域,實驗創新風格強烈,一次又一次地,顛覆戲劇藝術概念,大大拓展了紀錄劇場的道路。這些都是為何「里米尼會議紀錄」會被視為是德國當代最能掌握時代精神(Zeitgeist),也最具創造力的卓越劇團,而備受各方讚揚與推崇。

註:因國會已遷至柏林,波昂原本的國會會議廳閒置,常開放出租給外界。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