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夫藝術歌曲演唱會
11月17日 19:30
國家音樂廳演奏廳
在德文藝術歌曲史上唯一能在詩與樂之間做出完美結合的創作者只有沃爾夫一人。這並不是說其他如舒伯特或布拉姆斯等人未臻此境,而是往往其他作曲者不是忙著去寫美的曲調,要不就是匆忙的讀了第一節詩就將其他部份不分靑紅皂白的硬塞進去,大大違反了藝術歌曲歌源自於詩的本質,只有旋律而無詩韻;再者大多數作曲者多半選用情詩或艷詩入樂,格局、體裁劃地自限,無法發揮詩這門藝術之眞義,不由得著實令人對聲樂曲的眞實藝術價値起疑。唯有沃爾夫一人選用各式各樣內容的詩入樂,眞正打開了藝術歌曲的門扉,使它眞正成爲「藝術歌曲」。
由於沃爾夫的歌跟語文息息相關,不懂得德文便完全無法欣賞他的歌,而歌者也必須有澈底操縱自如的聲樂技巧,並且擁有變化音色音量自如的能耐,才能依沃爾夫的指示完全的傳達出詞的內涵;鋼琴伴奏也脫離伴奏的地位而以合作者之姿態在鋼琴上與歌者合力勾勒出完整的詩意。這些要求使得無論聽者或歌者都往往聞沃爾夫色變,認定唱這些歌吃力不討好,算不上什麼聰明的好主意。
話說曲作之不朽端賴知音,唯有心領神會的知音才會爲藝術做無條件的付出,將藝術帶入化境,體現生命的本質,李格(Walter Legge)便是一例。李格並未接受過正式音樂敎育,但他通曉音樂,在看一些知名歌手排練時,逐步領悟了藝術上乘境界,而矢志終生以推動音樂爲業。他曾做過HMV唱片公司的撰稿人、音樂會經紀人,並推動組織了倫敦藝術歌曲俱樂部(Lieder Club, 1932),致力於推動藝術歌曲的演唱活動。從一九四五年二次大戰結束後,在十九年間他一直爲HMV唱片公司擔任製作人,遊走全歐發掘人才,讓這些當世奇才留下珍貴的錄音。也正是爲了卡拉揚、福特萬格勒等人遭禁演處分,他更組成了愛樂管弦樂團(Philharmonia Orchestra)專供這些人爲HMV錄音之用,因而留下無數讓樂迷至今珍惜如命的瑰寶名片,不少藝術家更是指定他做爲製作人,因爲他的名字正是完美的同義字。
然而讓李格一直念念不忘的卻是沃爾夫,因爲沃爾夫代表的正是藝術歌曲完美的顚峰,直到他在戰後聽到舒娃茲柯芙(Elisabeth Schwarzkopf)的演唱之後,他才終於找到了一位能執行他理想的歌手(有關二人見面的這段傳奇性故事,因篇幅有限不能敍述,看倌可自行閱讀李格與舒娃茲柯芙合著之On and Off the Record,也可參讀經常其伴奏的摩爾(Gerald Moore)所著之Am I Too Loud?一書,二書中有著生動的史料記載與殷切的讚賞)。在李格的訓練下舒娃茲柯芙成爲一流的歌手及獨一無二的沃爾夫詮釋者,任何小小的一句歌詞都得經過二人再三的琢磨,反覆的練唱,直到完全表達出作曲者的意圖才罷干休,也正因此舒娃茲柯芙常被人戲稱爲Her Master's Voice(HMV的商標爲His Master Voice及那隻聽留聲機的狗),而她對此深表不悅。但假使沒有李格,舒娃茲柯芙將只是個好歌手而已,而沃爾夫歌曲中的眞髓可能要因此再拖上好些時候才能爲一般人所賞。借當時某樂評的話來說:「對沃爾夫而言,最好的事是有了個舒娃茲柯芙」,但她本人則說「最好的事該是有了個李格」。這段結合藝術與生活婚姻(二人在1953年結婚)至今已是藝術史上流傳的佳話,而二人合作的沃爾夫錄音,無論是《西班牙歌曲集》,《義大利歌曲集》或《莫里克歌曲集》都是値得您擁有並仔細品嚐的名演,它們展現出史上少有的高雅絕倫風貌,令人不由得對未能親耳聆聽她演唱而感到抱憾終生。
文字|陳樹熙 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