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利夫偶劇院《紅色的冒險》(臺灣戲曲中心 提供)
即將上場 Preview 一出生就可以進劇院

葛利夫偶劇院分享經驗 藝術扎根從寶寶開始

這次應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邀請訪台的匈牙利葛利夫偶劇院,除了將演出兩檔寶寶劇場作品《紅色的冒險》與《點點.點》外,更將舉行為期三天的「概念研習營」,因為葛利夫偶劇院深知如何運用寶寶劇場的表演形式,注入匈牙利一帶的傳統文化、民俗音樂與在地藝術,主辦單位也希望藉此探究戲曲培育的可能性。

這次應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邀請訪台的匈牙利葛利夫偶劇院,除了將演出兩檔寶寶劇場作品《紅色的冒險》與《點點.點》外,更將舉行為期三天的「概念研習營」,因為葛利夫偶劇院深知如何運用寶寶劇場的表演形式,注入匈牙利一帶的傳統文化、民俗音樂與在地藝術,主辦單位也希望藉此探究戲曲培育的可能性。

臺灣戲曲中心開幕系列─寶寶劇場

《紅色的冒險》

10/28  10:00、14:00、16:00

《點點.點》

10/29  10:00、14:00、16:00

台北 臺灣戲曲中心臺灣音樂館B1視聽室

INFO  02-88669600轉1637

北愛爾蘭第一大城貝爾法斯特(Belfast)曾為了尋求藝術文化的獨特風格,邀請在地藝術團隊提案,並決定於二○一五年的九月廿七日,舉辦全球第一個「寶寶日」(Baby Day)。主辦單位Replay Theatre Company主持人紐葳爾(Anna Newell)曾撰文提及,將寶寶日這樣的活動作為城市專屬的藝術節主題,指向了一個非常具體的提問:「我們希望孩子們在一個怎麼樣的都市環境裡生長?」世界第一的寶寶日,也成為現今提及「寶寶劇場」時,貝爾法斯特的一大驕傲。

邀請葛利夫偶劇院分享經驗

發展自九○年代的寶寶劇場,針對零到五歲的嬰孩與他們的家長,年齡層之所以急遽下降,即是瞄準了孩童的腦部,在這段時期實屬於快速發展階段,若能經過劇場演出、現場互動的各種元素刺激,將對孩子在身心方面的成長產生一定程度的啟發和影響,這當然也包括對於音樂、藝術、色彩、圖像、情緒、肢體等認識的養成。今年臺灣戲曲中心開幕系列,特邀來自匈牙利的「葛利夫偶劇院」演出兩個不同的寶寶作品——《紅色的冒險》和《點點.點》。乍看之下或許不明就裡,傳統戲曲與現代年輕觀眾之間的距離本就並不相近,離寶寶更形陌路,何以會產生這樣的合作關係呢?

成軍於二○○四年的葛利夫偶劇院,本就鎖定十歲以下觀眾群,此次受到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青睞而邀請來台,最主要的原因是葛利夫偶劇院深知如何運用寶寶劇場的表演形式,注入匈牙利一帶的傳統文化、民俗音樂與在地藝術。所以,寶寶劇場的演出,除了能讓有幸搶到票的觀眾長幼同歡,這次更重要的安排為期三天的「概念研習營」。從一整天的寶寶劇場發展脈絡和葛利夫偶劇院的特殊實務經驗開始,配合兩天的演出場次,執行現場觀摩與設計工作坊——配合著演出,例如《紅色的冒險》的故事是小紅走進了紅色的森林,工作坊課程即定為舞台的視覺設計;《點點.點》是個充滿了大大小小、平面立體、顏色繽紛的圓球體,不用語言敘述的故事,工作坊即是以聲音表達與設計作為主要研究題目。讓所有不管來自教育界、現代劇場界、傳統戲曲界的學員,能夠從基礎到實作,一次認識來自歐洲的專業寶寶劇場理念和準則。

期盼創造寶寶劇場「戲曲版」

目的當然是希望能以這樣的方式,探究戲曲培育的可能性。如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的話為例:「我在娘胎裡就開始聽戲。」不管是京劇、豫劇或歌仔戲,這句話對於現今的戲曲觀眾,或許近八成以上都能感同身受,即使娘胎裡沒聽,「我小時候都聽這個長大」也是所在多有。雖然廟口前的外台演出已像過往不常見、電視裡也不可能再次出現歌仔戲八點檔的榮景,京劇廣播時間和演出錄音帶也難以取得,除了自己養成買票進劇場聽戲的好習慣,如何從幼時培養戲曲經驗?未來,還更待此次參與其間的各方人才多所嘗試了。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