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每年「頭殼抱咧燒」的時刻了,本刊依循往例,整理了今年三月至十二月的重頭戲,挑戰戲迷樂迷舞迷的「抉擇困難症候群」,也逼戲迷樂迷舞迷捫心自問:「如果電影與劇場同時落水,你會救誰?」喔不是啦,你會為誰掏錢?當然,也循例找來十位心有定見的達人名家,看看他們燒腦後的選擇清單為何,讓讀者看看,他們是否與自己心有靈犀一點通……
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系主任
張曉雄
今年我想看
瑪莎.葛蘭姆舞團
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康乃馨》
台灣新秀
在現代舞團的世界裡,巨人通常是無可取代的主宰者,當巨人倒下之後,舞團何去何從,從來都是個大哉問。繼承和發展,從來都是以編舞家個人風格體系為核心的舞團難以調和之矛盾。因此,當年瑪莎.葛蘭姆辭世時,美國舞評家曾有一說:就讓舞團封箱六十年吧!將來啟封時,會是一個傳奇復活。
然而舞團在巨人之後,一直載浮載沉,篳路藍縷地經營著,直到在國際舞壇上兩位可稱之為偉大的台灣舞者出現,一位是大家熟知的許芳宜,另一位,則是近期在世大運上廣為台灣人知的簡珮如,她們的出現,不僅讓「讓瑪莎的靈魂死而復生」,後來居上的簡珮如,更在一舉拿下「義大利當代最佳女舞者獎」(2014)、美國舞蹈奧斯卡之紐約「貝西獎」(2017)之際,以「當代戲劇性最大膽和身體最多元的瑪莎舞者」之姿,「拯救了舞團的形象」(Rachel Straus 語)。
這次瑪莎.葛蘭姆舞團再度訪台(上次台柱是許芳宜),所攜幾個瑪莎重量級作品如《春之祭》、《編年史》,皆由簡珮如領軍,她甫獲貝西獎之《狂喜》,也將首次在國際巡演中亮相。
同樣因巨人離去的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未來動向一樣牽動全球舞迷。最近一次的紐約巡演,一個經典《春之祭》中,出現三位台灣舞者,她們是舞團舞者余采芩、田采薇,和合約舞者李貞葳。余、田兩人在不同場次分飾紅衣女子,新加入的合約舞者李貞葳,則頂著巴希瓦舞團獨舞者的榮耀甫獲東元獎。這次臺灣藝術節,余、田雙姝如何在八千朵《康乃馨》中踐行著她們堅毅而又脆弱的步履,讓巨人的精神再現,將是台灣舞迷亟可期待的。
台灣舞壇近年進入一個新戰國時代,除了步入中年的鄭宗龍、布拉瑞揚、陳武康正以成熟的沉穩持續發表新作,一群銳不可擋的新秀正多方位地展現台灣舞壇的多樣性:以極為冷靜縝密的思維處理機器人之感性的黃翊、深耕母體文化並演繹當代原民生活的巴魯、以凌厲肢體見稱並為國際舞蹈比賽常勝軍的蔡博丞、從國際舞壇回歸並以詩人氣質與電影畫面感營造舞臺豐盛意象的吳建緯……他們的共生,展現了台灣將發生的巨人之後可能之蓬勃樣態。
二○一八,台灣舞壇新勢力的崛起,在國際,也在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