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季」匯聚香港、澳洲兩地編舞家同台創作,兩地舞者一同演出。(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 提供)
全球搶先看 World Stage

香港、澳洲兩地攜手 舞寫四季人生

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易季」

匯聚香港、澳洲兩地編舞家同台創作的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製作「易季」,選擇以「季節」為主題,面對自然的規律,探尋人類文明在季節變換中的共向,將呈現城市當代舞蹈團副藝術總監黃狄文的《尋常》,澳洲Expressions Dance Company藝術總監娜泰莉.維亞的《四季》與澳籍華裔獨立編舞家陳小寶的《夏》,三位創作者從不同角度切入,訴說人與自然交織的季節感知。

匯聚香港、澳洲兩地編舞家同台創作的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製作「易季」,選擇以「季節」為主題,面對自然的規律,探尋人類文明在季節變換中的共向,將呈現城市當代舞蹈團副藝術總監黃狄文的《尋常》,澳洲Expressions Dance Company藝術總監娜泰莉.維亞的《四季》與澳籍華裔獨立編舞家陳小寶的《夏》,三位創作者從不同角度切入,訴說人與自然交織的季節感知。

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易季」

6/1~2  20:00   6/3  15:00

香港 高山劇場新翼演藝廳

6/14~16  19:30

6/20  11:30  

6/21~22  19:30

澳洲 昆士蘭表演藝術中心劇場

INFO  www.ccdc.com.hk/

處在現代城市之中,我們太容易喪失季節的身體感知,餐桌上冬日西瓜、夏日白菜都不是新鮮事,日常季節感的錯亂是生活的常態,但這回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後文簡稱CCDC)以「易季」為題,匯聚香港、澳洲兩地編舞家同台創作,CCDC副藝術總監黃狄文說:「我們最初用季節作為主軸,是因為即便不同國籍、文化,四季變換都是我們生而為人所得的恩賜。」

兩地創作者合作之初,並不熟悉彼此,但留意到各自相距甚遠的文化中有一刺點吸引著他們,「一年當中的某一天恰巧有著相反的溫度。」黃狄文語帶驚奇地說。

因此三位創作者便決定以季節為主題,面對自然的規律,探尋人類文明在季節變換中的共向,帶來黃狄文的《尋常》Day After Day、澳洲Expressions Dance Company(EDC)藝術總監娜泰莉.維亞(Natalie Weir)的《四季》4 Seasons 與澳籍華裔獨立編舞家陳小寶(Kristina Chan)的《夏》Summer,看跨文化的創作者如何從不同角度切入,訴說人與自然交織的季節感知。

黃狄文《尋常》  呈現人與人的關係與情感

這不是CCDC首次用「季節」連結編舞家們同台競演,早在十年前的「季節性效應」中,便呈現了藝術總監曹誠淵與劉兆銘合作的《生之白》、梅卓燕的《第N季節》,黃狄文也在該檔演出中首次以季節為主題編創作品《忽然四季》(2008),從韋瓦第最著名的小提琴協奏曲《四季》出發,將舞者具象化為音符,施展渾身解數的十二種變奏。

該作同時是向來以鬼靈精怪又詼諧的戲劇感為人所知的黃狄文,作品編創首度趨向「抽象」的嘗試,他曾在受訪中表示《忽然四季》是要「以音樂為主,用舞蹈去呈現出音樂的視覺。觀眾用耳朵聽的時候也在用眼睛去看這音樂」。

本次同樣以季節為題,《尋常》將與EDC的六名舞者合作,溫度、時間作為主要素材,「每年不同的風景,時間是主要的元素,每分每秒往前走,我們不斷重複自己的生活,但重複之中隱藏微妙的變化,你跟一個人的相處,關係不可能是重複的。」《尋常》無明顯敘事,著重呈現人與人的關係與情感,「我想描繪的是男女、男男、女女、群體之間相互支持、放棄、喜怒哀樂的日常。」

從日常切入,黃狄文自然將對香港的感知編進作品,緊湊明快的城市步調,化為機械式、充滿能量的肢體動作,「力量、速度」是黃狄文編創《尋常》的關鍵字,這同時也是他對EDC舞者身體質地的觀察。黃狄文說,香港與澳洲舞者除了先天體型差異外,肢體能量也迥然有別,「他們力量強、速度快。CCDC有個比較高的舞者喬楊,待在團裡超過廿年了,這是他第一次說他從沒想過自己可以像小鳥一樣飛來飛去地跳雙人舞!」

娜泰莉.維亞《四季》  兩地舞者攜手起舞

另一方面,黃狄文指出「易季」最有看頭之處,便是看「不同文化、肢體語言如何在一個作品的段落中交流對話」,娜泰莉.維亞的《四季》選用Max Richter重譜韋瓦第的同名經典小提琴協奏曲,由六名EDC舞者與十四名CCDC舞者組成,或許最能彰顯本次合作的趣味之處。

或許香港的舞迷對維亞並不陌生,這是她第三度與香港的團隊合作,前兩回與香港芭蕾舞團合作《杜蘭朵》、《蝴蝶夫人》等芭蕾舞劇,她過去多與芭蕾舞團合作,如美國芭蕾舞劇團(American Ballet Theatre)、澳大利亞國家芭蕾舞團(The Australian Ballet)、西澳大利亞芭蕾舞團(West Australian Ballet)、昆士蘭芭蕾舞團(Queensland Ballet)等,嚴格面對身體的線條是她的基本功,黃狄文觀察這位編舞家「非常聰明、有效率,她是對身體很敏感的藝術家,像河裡的水,不停歇」。

陳小寶《夏》  再度探討氣候變異

除了黃狄文關注四季變換中的人際關係,維亞選用《四季》的音樂,澳籍華裔的陳小寶則從地球暖化出發,直面人類自造的的生存困境。

陳小寶出生於香港,但在兩歲時就移民澳洲,父親是香港人,母親是澳洲人,她帶著明顯的華人輪廓但不會說中文,長年與東方文化脫節,她曾在受訪時坦承自己「需要找到更多、更深層的自己與中國的聯繫」,與CCDC舞者合作《夏》,同時延續她近兩年對環境關注的主軸,不啻為一個好的開始。

《夏》是陳小寶繼A Faint ExistenceMOUNTAIN之後,第三度以身體探視人類行為對氣候變異造成的影響。她在創作獨舞A Faint Existence時曾指出「這不是關於氣候變化,而關乎氣候變化時的個人回應——我們的環境如何?我們如何受到變化的影響,以及如何導致其變化?你要知道,這是關乎宇宙內的因果關係。」(註)

黃狄文指出澳洲的藝術家對氣候議題的敏感與焦慮,或許肇因於美國航空總署衛星影像在一九九九年澳洲上空,探測出地球的第二個臭氧層破洞有關,對陳小寶而言,她創作這系列作品都源於對環境變化的關注,都是「透過不同的鏡頭看待同樣的事物。」

註:引自 Paul Ransom, Dance Informa, “Kristina Chan’s ‘A Faint Existence’: Environmental movement”:http://dancemagazine.com.au/2018/03/kristina-chan-environmental-movement/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