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鄉河粉》演出使用了許多「竹」製品,搭配各種肢體動作、使用方式,而變化為更多不同的東西和意義。(Nguyen The Duong 攝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提供)
藝術節

鄉村與城市的文化滋味 新馬戲暗藏深意

越南新馬戲劇團《城鄉河粉》

由幾位具有傳統馬戲背景、也積極探求新馬戲表現方式的越南創作者們聯手創作的《城鄉河粉》,試圖將北部村莊和南部都市的兩種生活方式相互結合、並陳、碰撞、呈現,以新馬戲的表演形式,呈現越南城鄉之間、新舊文化之間的種種對比和象徵,有著時代變遷之後、經濟發展之後的暗暗省思與回望。

由幾位具有傳統馬戲背景、也積極探求新馬戲表現方式的越南創作者們聯手創作的《城鄉河粉》,試圖將北部村莊和南部都市的兩種生活方式相互結合、並陳、碰撞、呈現,以新馬戲的表演形式,呈現越南城鄉之間、新舊文化之間的種種對比和象徵,有著時代變遷之後、經濟發展之後的暗暗省思與回望。

2018臺北兒童藝術節

越南新馬戲劇團《城鄉河粉》

7/6~7  19:30 7/8  14:30

台北市社教館城市舞台

INFO  02-25997973

《城鄉河粉》的英文劇名是A O Show,唸起來是令人驚訝的「啊」和驚嘆的「喔」,如果您曾造訪越南胡志明市,這個已經成為常駐在胡志明市大劇院(舊稱西貢歌劇院)的定目劇節目,早已是全球觀光客造訪時,必看的演出與景點之一,除了能在百年古蹟內看戲,在為時不長、畫面優美、精采可期的表演過後,還能與演員合影留念。取名為A O Show,不僅可以讓語言不通、來自各地的外國訪客輕鬆念出節目名稱,也趣味地符合了觀看新馬戲演出時的驚喜反應,然而,“A”與“O”,卻與這個演出的發展脈絡,有相當重要的關係。

城市與鄉村  發展後的對比與省思

自二○○五年起,越裔法籍兄弟檔Nguyen Nhat Ly和Nguyen Lan Maurice,少時就從越南前往德國學習馬戲表演、之進入太陽馬戲團的Tuan Le,及在日本學習芭蕾與現代舞蹈的Nguyen Tan Loc,這幾位具有傳統馬戲背景、也積極探求新馬戲表現方式的越南創作者們,與越南國家馬戲團團員合作,推出了《我的村莊》Làng Tôi(My Village),並於二○○九年巡演至法國,且備受好評。其後,他們一方面繼續這個發想自越南北部村落的民間故事、傳統民謠與漁民日常的作品,在北部大城河內進行長期公演;同時,也以「越南新馬戲」和其後的「月製作」(Lune Production)為名,開始了新的製作,試圖將北部村莊和南部都市的兩種生活方式相互結合、並陳、碰撞、呈現,也因而有了À Làng Ph 的演出——在越南文中Làng是村莊的意思,而Phố則指(城市的)店舖與街廓;前述的“A”與“O”即取自為兩字的中間母音。

於是,A O Show不只是讓觀眾驚呼連連的「秀」,裡面也包含著越南城鄉之間、新舊文化之間的種種對比和象徵,有著時代變遷之後、經濟發展之後的暗暗省思與回望。「在越南,所以事情都跟『水』有關,」Tuan Le曾在訪談中表示,沿著海濱、河流而建立的城市也好、鄉村也罷,都跟水有關,也都成了他的靈感來源。「河內和胡志明市雖然不是多大的城市,這些年卻變得非常擁擠,房屋不停地向上延展,好像才一眨眼,平地就起了高樓;在村莊裡的景況,也是如此。於是就想試著在作品中呈現這樣的感覺——這些不停搭蓋的建築物,正讓這些百年來未曾改換的空間和其中留存的美感,產生了變化。」

遙想過往生活美好  莫忘與自然和諧共存

演出使用了許多「竹」製品,超長的竹竿、大小不一的竹簍、竹籃,也有體積較大可以用來當作簡約水上交通工具的竹簍船,搭配各種肢體動作、使用方式,而變化為更多不同的東西和意義。這些都是在越南鄉村生活中,漁夫、農人或一般家庭裡實際會使用到的生活及工作物品,而藉由這些道具,也突顯了人們或許遺忘、或許一去不負返的過往美好。

正因為這幾位創作者皆長年旅居於德國、法國或日本等地,他們對於回憶中的越南,也更感懷念。十三就離開越南、前往德國進入馬戲學校的Tuan Le其實出身於越南的藝術世家(他的祖父母是樂團指揮和芭蕾舞者、父母則是銅管樂手和舞台導演),在經過長年紮實的馬戲訓練和身經百戰的舞台歷練之後,他選擇返回越南並在此發展新馬戲作品,也是因著對於家鄉的使命:「不論如何,這裡是我的根,我也想以自己走遍世界演出的種種經歷,為越南做些什麼。」Tuan Le也說:「每次我回到越南,都會發現這裡有太多改變——人們的步調加速,發展的慾望也隨之加劇。其實希望藉著《城鄉河粉》這樣的創作,提醒觀眾屬於他們自身的文化資產,讓大家都能想起在那些辛勤工作的同胞、存在於我們生活四周的自然環境,以及孕育我們的這片土地。」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臺北兒童藝術節  在虛實之間恣意遨遊

今年的兒藝節策展主題是「真實與虛幻之間」,受邀前來的國外節目果然展現了各種科技的無限可能與想像的無遠弗屆。例如,西班牙公仔劇團的《銀幕之人》是由站在投影幕前的大叔,搭配著影像裡的各種巧妙時刻,講述著關於追尋夢想的故事。就技術運用層面來說雖然並不複雜,但小而美的簡單概念和暖心情節,卻更覺溫馨、可愛。

而由德國創作者奧爾貝特(Roland Olbeter)所呈現的《格列佛的夢》則是完全以機械裝置演出的機器人歌劇,當中的不同角色設計和場景細節,是由多達卅餘位藝術家共同建構而成。伴隨著歌聲和裝置所出現的各種夢中場景,讓整個演出有著相當奇特、奇幻、奇異的氛圍。

本屆也有三齣「迷你小戲」,分別會在中山堂廣場售票演出,其中西班牙哈囉鬼藝術的《秘密心》必須打造一個可以容下十四位小觀眾與演出裝置的木製帳篷。演出過程中輔以浮空投影技術,讓帳篷裡發生的一切,如浮現眼前的虛擬舞台、表演者可以與之互動的卡通畫面等,都像魔術般令人驚奇萬分,更好似腦中想像的魔法能力,就在眼前展現。(陳茂康)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