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賞音樂劇演出是韓國民眾的日常娛樂之一,圖為原創音樂劇Smoke下午場前台。(陳茂康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K-MUSICAL IS RISING! 韓潮音樂劇浪 重裝登台╱發展概述

全球第三大音樂劇市場 熱辣豐富類型多元

韓國的音樂劇發展簡史

除了流行音樂與影視產業蓬勃發展外,韓國的音樂劇產業也不遑多讓,進劇院看音樂劇,可說是韓國民眾日常娛樂的重要一環。從六○年代起發展的韓國音樂劇,可分為授權與原創兩類,前者引進國外經典、原版重製韓語版或將情節在地化,後者最早從韓國傳統歌舞為底、改編文學與傳統劇開始,後來發展出豐富多元的面貌,近期更流行將影視作品改編搬上舞台。票房、作品質量、從業人才皆臻成熟,韓國音樂劇的熱力四射令人驚嘆。

除了流行音樂與影視產業蓬勃發展外,韓國的音樂劇產業也不遑多讓,進劇院看音樂劇,可說是韓國民眾日常娛樂的重要一環。從六○年代起發展的韓國音樂劇,可分為授權與原創兩類,前者引進國外經典、原版重製韓語版或將情節在地化,後者最早從韓國傳統歌舞為底、改編文學與傳統劇開始,後來發展出豐富多元的面貌,近期更流行將影視作品改編搬上舞台。票房、作品質量、從業人才皆臻成熟,韓國音樂劇的熱力四射令人驚嘆。

作為全球第三大音樂劇市場,韓國音樂劇產業蓬勃發展,占據各類公演中的第一名,進劇場看音樂劇儼然已是韓國民眾日常休閒娛樂中重要的一環。音樂劇起源自歐美,傳至韓國後,歷經了數次改革與在地化,最終發展出具有「韓國味」的特色音樂劇。就取材而言,韓國音樂劇可分為「授權音樂劇」與「原創音樂劇」兩大類。

一九六六年,由南韓政府扶植、為對抗北韓「血海歌舞團」而成立的「繪藝樂團」(예그린악단),以韓國傳統音樂歌舞為底推出了歌舞劇《悄悄到來》살짜기 옵서예 ,此時期的作品多為韓國文學名著或傳統劇作改編,如《大春香傳》대춘향전 、《兩班傳》양반전、《長青樹》상록수等等。同一時期開始,也陸續有民間團體搬西方演音樂劇,然而這些作品卻是在內容、編排、美術、舞台等全面照抄的「複製音樂劇」,許多演出卻沒有得到原版授權。 直到一九九三年Acom(에이콤)公司的《紅男綠女》아가씨와 건달들 及隔年英國RUG公司的《貓》至韓公演,韓國國內才開始有取得正式授權作品演出的風氣。九六年,三星影像商業團(삼성영상사업단)和國外製作公司簽訂著作權合約,雇用歐美幕後工作人員,但使用韓國演員用韓語演出,製作了《四十二街》42nd Street,這種合作模式也成為日後製作授權音樂劇的固定方式。

原創從改編中學習  授權演出驚見市場潛力

至此,在七、八○年代雖有作品,但較於劇場演出仍屬於相對弱勢的韓國原創音樂劇,在九○年代有了長足的發展。MACTO劇團(극단 맥토)製作了《東崇洞戀歌》동숭동연가(1993)和《蟬蛹》번데기(1994);Acom(에이콤)公司則製作了音樂劇《明成皇后》명성황후(1995),此作品得到了空前的回響、至今仍連演不輟。此外,首爾音樂劇公司(서울뮤지컬컴퍼니)製作了《愛情乘雨而來》사랑은비를타고(1995)等劇,更進一步推動了韓國原創音樂劇的大眾化。描寫解放戰後的本土「鄉愁」歌謠作品,如《沒有地址的酒屋》번지없는주막(1994)及《紅桃啊別哭》홍도야울지마라(1995)也在此時受到歡迎。

除了完全原創的作品外,也有部分作品是將西方或百老匯演出在地化以符合韓國人的脾胃,例如金珉基所引領的學田(학전)劇團,除了改編德國Grips-Theater音樂劇寫成《地鐵一號線》지하철 1 호선(1994)及《Mosquito》모스키토(1997)外,《義兄弟》의형제(1999)則改寫自美國作品。九○年代末期,無語音樂劇表演(Non-Verbal Performance)開始在韓國流行,除去了語言隔閡,如誕生於一九九七年、上月亦登台巡迴演出的《亂打秀》난타即從當時起成為了外國觀光客的必看行程之一;類似的作品如《Dood Rock》두드락、《拌飯》비밥接連推出;結合了武術和打鼓藝術的《Jump》점프更曾在愛丁堡藝術節中獲得售票率第一名的紀錄。

廿一世紀起,韓國音樂劇開始進入遍地開花的爆炸時代,各公司、集團開始投資音樂劇作、建立劇場,徹底告別了此前受國家支援的「手工業」狀態。開響第一炮的是二○○一年的《歌劇魅影》,上演七個月之後,創下約廿四萬觀賞人次及突破廿億韓圜的票房紀錄,韓國音樂劇市場的潛力無窮,也促使產業急遽向上成長:《美女與野獸》 、《媽媽咪呀》、《變身怪醫》、《鐘樓怪人》等作接續被授權搬演,在美國百老匯或英國倫敦還燒燙燙的演出,一兩年後就會在韓國的舞台上演,如○六年的《布魯克林》Brooklyn和○七年的《拼字遊戲》The 25th Annual Putnam County Spelling Bee。由於韓國音樂劇的主要觀眾群為廿、卅歲的年輕世代,當海外音樂劇被引進韓國後,風格大多會變得更活潑、更華麗。

作品量多又賣座  產值頻升也向下扎根

和授權音樂劇相比,多數原創音樂劇屬於較中小型的規模。二○一四年以前,CJ集團幾乎獨占了韓國的原創音樂劇產業,製作的特色在於同一個故事題材可以橫跨舞台、電影、電視等不同媒材。最有名的例子是○五年起就連演未停的愛情音樂劇《尋找金鐘旭》김종욱 찾기,目標觀眾為卅歲以下女性,至今觀看人數累積已突破一百萬、巡演超過八十二個地區,更於二○一○年改編成電影版。另一個長期受到歡迎的原創音樂劇是《洗衣》빨래,公演也已超過十年,改編自真實事件,是少數社會寫實風格的音樂劇。此時期的中小型原創劇還有如:《少年維特的煩惱》젊은 베르테르의 슬픔、《焦糖餅》달고나、《鏡子公主平岡的故事》거울공주평강이야기等。

隨著CJ韓國音樂劇以每年20%的成長率持續增長了十年,愈來愈多集團也加入原創音樂劇的投資行列,大型原創音樂劇於焉誕生,內容多以電視、電影改編為主。如《大長今》대장금(2007)、《李舜臣》이순신(2009)、《冬季戀歌》겨울연가(2011)、《擁抱太陽的月亮》해를품은달(2013)等。同時,音樂劇相關創作人員和專門培訓的音樂學系,甚至是音樂劇的專用劇場也如雨後春筍般林立。兩大音樂劇頒獎典禮「韓國音樂劇大賞」(한국뮤지컬대상)和「The Musical Award」也分別在一九九五與二○○七年開辦。此外,每年也有如「大邱國際音樂劇節」般的音樂劇專門慶典。

 

今年七月起,多部韓國音樂劇將在台灣上演,授權音樂劇《搖滾芭比》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和韓國原創音樂劇《光的來信》팬레터 將在臺中歌劇院登場。《搖滾芭比》在○五年移植韓國公演後,隨即創下亮眼成績,韓化版的《搖滾芭比》在情感的表達上更加細膩,韓國音樂劇明星如曹承佑、尹道賢、曹政奭等人,都曾挑戰劇中的跨性別音樂人海德薇格一角。《光的來信》則發想自三○年代、日治韓國時期的小說家與讀者之間書信往來的故事;而台灣亦有演出單位正接洽其他中小型韓國音樂劇作品,如改編自同名舞台劇的音樂劇《王世子失蹤事件》왕세자 실종사건 來訪,相信下半年,觀眾也有機會看見這齣戲中各說各話、各唱各調的角色人物,並與他們一同解開王子的下落。

參考資料:

문화체육관광부、韓民族日報、웹진 MUST、플레이DB、아트인사이트、楊琬琳《韓國音樂劇發展現況——兼論「洗衣」一劇突顯的社會問題》,碩士論文,2012。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